溪洛渡白魔芋

溪洛渡白魔芋

溪洛渡白魔芋,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白魔芋為中國特有品種,自然分布於金沙江沿線河谷地帶的狹窄區域,其中永善縣為全國白魔芋種植第一大縣,所產洛溪渡白魔芋皮薄肉厚,質嫩,呈乳白色,根狀莖發達,葡甘聚糖含量高,加工的芋角色白、角壯、漿質飽滿、組織結構嚴密。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溪洛渡白魔芋”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溪洛渡白魔芋
  • 產地名稱: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
  • 品質特點:皮薄肉厚,質嫩,葡甘聚糖含量高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26號
  • 批准時間:2019年1月17日
產品特點,外部特徵,品質指標,保健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條件,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部特徵

溪洛渡白魔芋植株矮小,株高30~60厘米,地下球莖扁圓形或近圓形,頂端中央稍凹陷,表皮多為棕褐色或隨土壤肥料而有所不同,皮薄肉厚,質嫩,呈乳白色,創面自然析出晶體粘液,根狀莖發達,形態各異,數量3~22條;葉色淡綠或濃綠,葉柄長10~40厘米,基部周長4~9厘米,底色綠色或粉紅色,上有黑色、暗黑褐色斑點(塊);花序軸長約30厘米,佛焰苞船形,基部席捲,肉穗花序長於或短於佛焰苞;果實為漿果,橢圓形,初期為綠色,成熟為橘紅色。
溪洛渡白魔芋
溪洛渡白魔芋

品質指標

溪洛渡白魔芋主要成份為葡甘聚糖,是一種低熱能、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食品,所含的膳食纖維對營養不平衡能起到調節作用,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魔芋精粉葡甘聚糖含量≥60%,粘度≥16000mpa.s,胺基酸總量≥2.6克/千克。

保健價值

白魔芋作為野生類植物,雖經人工仿生栽種,但未曾改變其獨特屬性,在防治胃病、糖尿病、降血脂、排毒美容、減肥塑身等方面有一定保健作用。
溪洛渡白魔芋
溪洛渡白魔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溪洛渡白魔芋種植區境內重巒疊嶂,峰高谷深,地勢南高北低,森林覆蓋率40.2%。該區域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20米,適宜種植白魔芋的海拔600~1500米;土壤類型主要為砂壤土、黃壤土,微酸性至中性,pH值6.0~7.5之間。適宜種植區為河谷區和一般山區,以森林和農業生產為主,無工礦污染。

水文條件

溪洛渡白魔芋種植區高原峽谷型河流匯入金沙江水系,年均地表徑流總量15.10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有利於白魔芋種植。

氣候特徵

溪洛渡白魔芋種植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晝夜溫差小,雨熱同期,乾冷同季。年積溫5164.7℃,年平均氣溫16.5℃(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3.5℃);全年無霜期32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48小時(最高年日照時數1250小時,最低年日照時數91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43.9毫米(最高年降雨量1100毫米,最低年降雨量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年均相對濕度72.75%。這種氣候特徵有利於溪洛渡白魔芋的生長。

歷史淵源

中國雲南省是魔芋原產地的一部分,全球除中國栽培和利用魔芋最早最多之外即為日本,據傳為欽明天皇時代(531~571年)從雲南向東傳入。中國魔芋分布有21個種,雲南有11種。
溪洛渡白魔芋
溪洛渡白魔芋
永善縣在明代就有種植魔芋的記載。
1984年,白魔芋由中國魔芋首席專家劉佩英、陳勁楓發現並命名。白魔芋為中國所特有,自然分布於金沙江沿線河谷地帶的狹窄區域,永善縣為全國白魔芋種植第一大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4年8月,永善縣被中國魔芋協會評為“全國魔芋種植基地八大重點縣之一”。
2013年,永善縣完成雲南省級農業標準化項目魔芋示範區建設。
2014年,永善縣被中國魔芋協會授予“全國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榮譽,是僅有的兩個白魔芋基地縣中第一名。
2016年3月,永善縣農業部門深入溪洛渡鎮乾河村開展魔芋標準化種植技術現場培訓,為民眾示範講解無公害白魔芋栽培技術。
溪洛渡白魔芋
洛溪渡白魔芋粉

生產情況

2013年,永善縣洛溪渡鎮鮮白魔芋總產量為1200萬公斤左右。
2014年,永善縣魔芋種植8.7萬畝,其中標準化套用推廣4.8萬畝,建設各類標準化種植樣板1000畝,種植產值3.8億元,加工產值0.54億元。
2018年,永善縣溪洛渡白魔芋種植面積達19866公頃,鮮芋年產量298000噸,精粉20000噸。
溪洛渡白魔芋
洛溪渡白魔芋冬粉

產品榮譽

2002年3月,“溪洛渡”牌魔芋精粉獲得日本JONA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溪洛渡白魔芋”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溪洛渡白魔芋產地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境內,涉及溪洛渡鎮黃華鎮大興鎮蓮峰鎮檜溪鎮、務基鎮、碼口鎮、茂林鎮青勝鄉細沙鄉團結鄉墨翰鄉馬楠鄉水竹鄉伍寨鄉總計15個鄉鎮;地理坐標:東經103°15′~104°01′,北緯27°30′~28°31′,境內東西橫距約46.6千米,南北縱距約121.2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溪洛渡白魔芋適宜種植區域一般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通透性好,保肥保水力強,排灌方便,pH值6.0~7.5的砂壤土、黃壤土為宜。
溪洛渡白魔芋
洛溪渡白魔芋絲菜餚
2)品種選擇
選擇當地種植歷史悠久的白魔芋品種。種芋要求外形端正、皮色嫩黃、光滑、圓形或雞蛋形、無損傷、無病蟲的一、二齡球莖為種芋,種芋的頂芽粗壯飽滿、芽窩小而淺,充分成熟。
3)種植技術
3.1 整地及土壤處理:入冬前按30~40厘米深翻土地;播種前10天,每畝用草木灰50~100公斤均勻撒在耕地表面,通過耕耙使其和耕作層土壤混合。
3.2 種芋消毒:播種前,取出貯藏種芋,剔除霉爛種芋後,畝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14克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在種芋表面,晾乾備用。
3.3 播種時期:播種適宜期為清明至穀雨節令,一般氣溫穩定回升到12 ℃以上即可播種。
3.4 播種要求:廂式溝播套種法。採用2米幅帶,南北向開廂理溝,溝寬30厘米,廂面一側預留20厘米套種玉米,魔芋播種區1.5米。A、草肥溝:東西向挖“草肥溝”,溝寬15~30厘米,溝深20厘米,溝內均勻鋪墊一層易腐熟雜草,每畝用雜草500~1000公斤,之後在雜草上均勻撒一層腐熟農家肥和複合肥,畝用農家肥1000~2000公斤、複合肥50~80公斤。B、播種溝:緊鄰“草肥溝”挖“播種溝”,挖出的土用於覆蓋草肥溝。C、播種:按種芋橫徑的4倍為株距、橫徑的6倍為行距作種植密度,種芋芽眼朝上約45度放置,然後挖第二輪“草肥溝”覆蓋第一輪播種溝,完成第一輪種植,以此類推。D、播種量:每畝用種量250~600公斤。播種結束後,在預留的廂面上按20~40厘米株距點播玉米遮蔭。
4) 田間管理
4.1 除草:採用人工拔除,及時清除田間雜草。
4.2 追肥:幼苗出土30%左右,畝用稀糞水(或沼氣液)300~400公斤澆施。基肥足,苗壯則不必追肥。
4.3 澆排水:氣候乾旱時,可早或晚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忌大水漫灌;雨水過多要及時清溝培土排水。
4.4 病蟲害防治:主要預防魔芋軟腐病和白絹病。在魔芋出土展葉90%左右,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1000~2000倍液噴霧預防軟腐病,隔7~10天再噴1次藥;白絹病用15%井岡黴素A可溶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1~2次。發現病株應及時拔出集中燒毀或深埋,並用草木灰撒在穴內。害蟲主要有甘薯天蛾和豆天蛾,採用人工捕殺。
5)採收
5.1 採收時期:魔芋成熟,自然倒苗後採收。
5.2 採收方法:選擇晴天人工採收。
6) 產品:商品芋和種芋
7) 初加工產品(乾片、精粉、微粉)
7.1 魔芋乾片加工工藝流程:魔芋乾片加工工藝流程:鮮魔芋→清洗→去皮→切片→烘乾→乾片→分級→包裝
7.2 精粉加工工藝流程:乾片→粉粹→研磨→酒精脫硫→分篩(過80目)→精粉→分級→包裝
7. 3 微粉加工工藝流程:精粉→研磨→分篩(過120目)→微粉(魔芋膠)→包裝
8) 種芋貯藏、包裝與運輸
8.1 種芋貯藏:按照《昭通市地方農業規範》永善縣無公害白魔芋栽培(種芋貯藏)技術規程(DG5306/T3)嚴格執行。
8.2 種芋包裝:包裝前應分級,包裝時輕拿輕放,用通風透氣硬質塑膠箱定額包裝。
8.3 種芋運輸: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注意輕拿輕放,不能滾動種芋,儘量減少運輸時間。
9)生產檔案記錄
認真記錄溪洛渡白魔芋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技術措施、建立溪洛渡白魔芋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做到種植、生產、加工各環節記錄健全。記錄最少保存3年。
溪洛渡白魔芋種植和銷售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種植技術嚴格按照昭通市地方農業規範永善縣無公害白魔芋栽培技術規程(DG5306/T3)執行。加工產品:乾片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精粉按照《魔芋精粉》(GB/T 18014)嚴格執行。

專用標誌使用

嚴格遵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使用制度。在保護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簽訂標誌使用協定,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