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溪東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
石井鎮政府駐地西南6.4公里,以駐地得名。民國為溪東保,1949年解放初屬勝利鄉溪東村,1958年後為溪東大隊,1984年改為溪東村委會。村委會設溪東。西南臨海。有溪東、前房2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有1437戶5228人,其中僑屬占30%。耕地1427畝,山地3560畝,主種水稻、甘薯。有鹽埕近5000公畝,年產海鹽6000噸,有300多畝的紫菜、花蛤、蝦等淺海灘涂養殖。有國小、中學、老人活動中心、鹽務所、板材廠、製衣廠。
交通情況
溪東村陸路交通發達,省道201線從村中貫穿而過,距離324國道約15公里,以溪東為中心,沿省道201順北5公里可上瀋海高速公路南安市石井高速出入口,順南可上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高速出入口。海路距石井5000噸客貨碼頭7公里,距廈門市翔安區蓮河碼頭僅2公里。村內主幹道均鋪建水泥路。
氣候與資源
溪東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如春,氣候宜人,依山傍海,是個山川秀美、鐘靈毓秀的濱海之鄉,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物產個個皆是寶。山有遠近聞名的“636”花崗岩,儲量豐富,可謂是溪東的金倉銀庫,它帶來了不計其數的財富。還有附近區域少有的大埔內山林,不但保持的大自然的青山綠水,與處在快速發展中的工業社會的溪東人民和諧共榮,在人們合理有序的開發經營中,還有著不錯的林業經濟效益。水有“大埔內”水庫,庫容50萬立方米。它既能供應著大片的農作物灌溉,有是全村村民,企業(含外來人口)一萬多人的生活用水。海(業)有5000多公畝的鹽田,每年可產幾千噸的工業用鹽和食鹽、五百畝“牡蠣”養殖基地,有海生的石堆牡蠣、人工養殖吊繩牡蠣,肉質鮮美可口,口感味道甘甜。300多畝的“紫菜”、“花蛤”、“蝦”等灘涂海產養殖。
僑鄉名人
溪東村是閩南著名的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500多人,地靈人傑,歷來俊賢輩出。代表人物有:明代跟隨鄭成功抗荷夷,復台島的左都督李啟軒及十八猛士,近現代有愛國愛鄉的旅居新加坡的華僑李金塔,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學院院長、農學博士李來榮等。
人文教育
一堂兩校:80年代初,旅星華僑李金塔先生關心家鄉建設,毅然斥資四十萬人民幣(時價)捐建了一座容納一千多人的電影院—“金塔堂”。“金塔堂”設計科學嚴謹,布局合理,宏偉壯麗,是溪東人民文化活動中心,當時,在石井鎮乃至整個南安影響非凡,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說是溪東的形象名片。溪東國小與溪東中學:兩校規劃超前,布局巨觀。1921年始有溪東國小,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特別是在海外僑親源源不絕的仁心義舉下,溪東國小從小到大,發展到溪東附中,進而發展到獨立的溪東中學,為家鄉乃至鄰里各村的莘莘學子培植眾多人才。
經濟建設
全村經濟產業全面協調發展,工業為主,農業、漁業、運輸業、 商貿業、林業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工企業主要經營的有“636”礦石開採,石材加工企業等82家,採礦業、石材業的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的經濟產業鏈,運輸業、貿易、餐飲、服務等多行業蓬勃發展,每年為國家創稅(匯)幾千萬,吸納務工人員上萬人,石材企業以外向型企業為主,生產的各種石製品銷往全國各地及出口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歐美、日本為主),聞名遐邇。因人均耕地少,農業除了傳統的水稻、花生、地瓜等,村民較多轉向種植經濟型果蔬(西瓜、番薯輸業、貿易)。村民就業、收入多元化,或經營礦山,或開辦石材廠,或務農打工,或商貿或餐飲,或經銷或運輸等等,村民人均收入達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