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渠豹蛛,為蜘蛛目(Araneae),狼蛛科豹蛛屬的一個物種。分布於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台灣、安徽、福建、貴州、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寄主昆蟲為飛虱、葉蟬,寄主危害作物有水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溝渠豹蛛
- 拉丁學名:Pardosa laura Karsch, 1879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Arachnida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 Araneae
- 亞目:新蛛亞目
- 科:狼蛛科
- 屬:豹蛛屬
- 種:溝渠豹蛛
- 分布區域:安徽、福建、貴州、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形態特徵,雌蛛,雄蛛,幼蛛,生物學特性,習性,歷期,年生活史,繁殖性比與交配,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6-8毫米。背甲黑色,正中斑窄長部位兩側緣的缺刻不像星豹蛛那樣明顯。前額頗圓,後端略細,並生有白色細毛。正中斑兩側有深褐色側斑。放射溝明顯。第一眼列同大並略短於第二眼列;第二眼列位於額緣下;第三眼列位於頭頂部之彎曲面上。胸板周緣為黑褐色,中央有一個“V”字形黑斑;有的個體胸板幾乎全部呈黑色,僅在中部顯有長橢圓形的淡黃色區。步足淡黃色,具深褐色輪紋,第1步足跗節背面基部有1根長毛,以第Ⅳ對步足為最長,其脛節背面有刺。腹部背中央黃褐色,兩側為深褐色,心臟斑的前端具1對小黑點,兩側及後端各有2對黑色斑點及許多小黑點。腹部腹面黃褐色。
雄蛛
體長4-5毫米。體形似雌蛛,色澤較暗。觸肢上密生黑毛,各節的長度:腿節0.75,膝節0.35,脛節0.51,跗節0.75毫米。卵袋;扁圓球形,直徑約3.90毫米。厚3.20毫米。初產時灰綠色→灰色→深灰色→白色。每個卵袋內含卵量約30粒發右。
幼蛛
溝渠豹蛛的雌性幼蛛一般蛻皮6-7次,亦有5次和8次;雄性幼蛛一般蛻皮5-6次,亦有4次。一齡:體長1.35毫米,腹域寬0.45毫米,頭胸部長0.75毫米,背甲長0.35毫米,腹部長0.50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1.00、1.00、1.00和1.15毫米。淺土黃色,步足粗。背甲卵圓形,腹部前寬後窄,背面斑紋呈“非”字形。二齡:體長1.45毫米,眼域寬0.50毫米,頭胸部長0.80毫米,背甲長0.40毫米,腹部長0.65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1.65、1.60、1.60和2.00毫米。背甲側緣有縱紋,放射溝不明顯。居中眼呈梭形,眼基分離。三齡:體長1.76毫米,眼域寬0.50毫米,頭胸部長0.89毫米,背甲長0.49毫米,腹部長0.85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1.96、1.96、1.89和2.13毫米。頭胸部側緣及後緣有黑色邊紋。腹背中央有一縱紋至腹部1/2處,兩側分裂4-5個黑斑。心臟斑不明顯。四齡:體長2.74毫米,眼域寬0.59毫米,頭胸部長1.31毫米.背甲長0.58毫米腹長1.43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3.01、2.85、2.81和3.93毫米。放射溝黑色,背甲兩側的褐紋呈“u”字形,後中側眼近橢圓形。腹部呈橢圓形,背面的黑斑相連呈條狀,腹末兩紋與二橫紋相交呈“井”字形。五齡:體長3.24毫米,眼域寬0.68毫米,頭胸部長1.72毫米,背甲長0.75毫米,腹部長1.42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4.10、3.89、3.73和5.08毫米。國背甲兩側褐色縱紋幾乎平行,不星“V”字形,心臟斑不明顯。其它斑紋分列兩側,呈斷續狀。六齡:體長4.23毫米,眼域寬0.79毫米,頭胸部長2.23毫米,背譯長0.98毫米,腹部長2.37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5.88、5.68、5.53和7.89毫米。背甲兩側縱紋較五齡色淡,放射溝較五齡明顯。腹部斑紋,有的個體呈不規則狀,有的個體分列左右兩側。雄蛛觸肢末端已開始膨大。七齡:體長4.99毫米,眼域寬0.84毫米,頭胸部長2.45毫米,背甲長1.05毫米,腹部長2.54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5.99、5.79、5.75和8.84毫米。腹背有2對黑色斑點和許多小黑點,分列於兩側呈無規則狀排列。雄蛛觸肢末端密布黑褐色毛。
生物學特性
習性
歷期
溝渠豹蛛胚胎和胎後的發育歷期隨著溫度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雌蛛的歷期長於雄蛛的歷期,溫度降至9℃以下,則處於越冬狀態,因此第二代的七、八齡幼蛛的歷期顯著延長。低溫可導致蛻皮次數的增加。
年生活史
溝渠豹蛛在安徽省蕪湖市以成蛛和幼蛛於11月下旬開始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開始活動,全年可發生二個世代。
繁殖性比與交配
據李友才等(1981)觀察,溝渠豹蛛的雄蛛顯著要多於雄蛛。其雌雄性比在第一代為1.12:1;第二代為1.25:1。性成熟後的成蛛即可尋找異性進行交配。當雌雄相遇時,雄蛛以其特殊的舞姿向雌蛛求偶。雌蛛如拒絕,就逃避雄蛛或攻擊之。雌蛛如平臥,並以觸肢和第1、Ⅱ對步足有規則地顫抖,即表示許諾。此時雄蛛從雌蛛的頭胸部爬上雌體進行交配。交配時,雄蛛以步足抱著雌蛛腹部。當雄蛛以右觸肢插入生殖孔時,雌蛛腹部腹面就協調地傾向左方,反之就傾向右方。交配時間平均在21分鐘左右,最長可達50分鐘以上。雄蛛有多次交配習性,雌蛛一般只交配一次。產卵前期:溝渠豹蛛的產卵前期的長短,與溫度呈負相關,即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縮短。在27.70-29.20℃溫區第二代平均5.80天;第一代平均12.20天。產卵與護卵:雌蛛交配一次,終生可產受精卵,產卵大都在晚上進行。從產卵到做成卵袋歷時60分鐘左右。雌蛛有較強護卵習性。當雌蛛做成卵袋後,就把卵袋粘在紡器前方,隨身攜帶進行遊獵。如果人為地取下卵袋,它就在失卵的地方徘徊,一旦重新找到卵袋,馬上就抱在胸前同時用口和足的協調動作,使卵袋在胸前轉動,經仔細檢查後,又粘在紡器的前方,一直到孵化為止。孵化後的幼蛛,很快爬在母蛛的背甲和腹部背面,由母蛛攜帶2-8天后,即分散營獨立生活。產卵量與孵化率:溝渠豹蛛的雌蛛一生一般可產2-3個卵袋,最多可達6個,每個卵袋內的含卵量在16-109粒,平均50粒左右。卵袋內含卵粒的多少與產卵次第有關,即隨著產卵次第的增加,卵袋內的含卵量分別是:第一個卵袋70粒左右;第二個卵袋55粒左右;第三個卵袋50粒左右;第四個卵袋45粒左右。雌蛛一生的產卵量平均在130粒左右。孵化率較高,一般在95%以上,個別情況僅有70%。孵化率低的,一般發生在第四個卵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