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石村

溜石村

溜石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大橋南橋頭收費站兩側,池店鎮政府駐地東北1公里左右,與泉州市中心城區隔江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溜石村
  • 別名:黃後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
  • 面積:678畝
  • 人口:1152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溜石塔公園,南嶽古廟,青蓮寺
  • 車牌代碼:閩C
概況,村落與居民,地名含義,風景名勝,1.溜石塔公園,2.南嶽古廟——助順將軍府,3.青蓮寺,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狀況,地圖信息,

概況

晉江河流南岸,東南與陳埭鎮柯嶺村交界,簡易公路接省道324複線。
溜石村村內一景溜石村村內一景
刺桐大橋刺桐大橋

村落與居民

有資料顯示,該村人口1152人,共301戶,耕地567畝,分設二個村民小組,村委會設在黃後村。農作物有產水稻、甘蔗。村裡有針織廠、製鞋廠、注塑廠;有溜濱學校。
溜石村委會溜石村委會

地名含義

溜石村古稱溜江村,為避免與金井溜江村混淆,於民國九年(1920年)前後,村名改為溜石村。以石為名,乃因本村臨江面海,岸畔有多處巨大礁石伸入水中,更因有溜石塔,故名溜石村。

風景名勝

1.溜石塔公園

巍然高塔聳中流,遙瞰雙江地勢優。
萬劫乾坤煙漫草,百年風雨問寒鷗。
位當離巽關文運,雄踞東南奠海陬。
復見崚嶒新氣象,老漁歌唱遠天秋。
——曾遒
晚清詩人曾遒曾在詩中盛讚這座寶塔,稱這座寶塔地處地勢險要之處,既“關文運”又能“奠海陬”。
這就是溜石塔,也稱江上塔。站在如今的刺桐大橋上,向北望去,有一座樹木蔥蘢的山峰,山峰之上有一座高塔聳立,在地勢平坦的晉江入海口顯得格外醒目。這座名為“溜石塔”的古塔雄踞晉江之上已經四百餘年。溜石塔塔身是實心的,由大小、顏色不一的石塊拼合而成,無塔門。塔高12層,約12.6米。一至十層每面都雕刻一尊佛像,每座佛像造型不同,有“金剛”“力神”“坐佛”等。在最高兩層則每面分別刻有楷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溜石塔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當時的泉州太守蔡善繼剛剛走馬上任,他來到晉江,看到位於晉江入海口的溜江水域波濤洶湧、暗礁起伏,不由的發出感嘆:“蒼茫晉江,險在溜江;溜江一怒,震天動地。何不建塔江上,以鎮水口,又能開化文明?”於是他立刻在溜江之上組織興建了這座溜石塔。
2010年,晉江把江上塔規劃為溜石塔公園,以溜石塔為中心,建造了仿古假山、登山步道……如今的溜石塔,是晉江之畔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南嶽古廟——助順將軍府

助順將軍,黃道周,字幼平,明時人,明末殉節。先儒,從祀孔廟東廡第六十二位。南嶽古廟位於刺桐橋收費站附近。每年助順將軍誕辰,古廟會有廟會舉辦,並請來戲團唱戲

3.青蓮寺

青蓮寺與南嶽古廟僅隔一條青蓮寺水泥路,改路由旅港僑胞朱金錠先生所建。
青蓮寺外花樹環繞,有紫荊花(紅花羊蹄甲)、含笑花、紅花美人蕉、四季桂等。

歷史沿革

明、清屬三十都,民國33年(1944年)屬青陽鄉溜濱保,建國後,1956年屬池店區池店鄉;1958年屬蘇厝公社溜石大隊;1961年改屬池店公社溜石大隊;1984年屬池店鎮溜石村委會。

經濟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30年來,溜石村已從一個依靠純農村收入的窮苦村發展成為一個以製鞋、紡織、五金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新村。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英習淑惠大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