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芳鄉

源芳鄉

源芳鄉地處休寧縣的東南方向,鄉政府所在位置的坐標為東經 118°19′,北緯29°36′30″,源芳鄉東鄰白際鄉、北依榆村鄉,西同東臨溪鎮接壤,南面同璜尖鄉交界。境內主要高峰為長嶺尖海拔1297米,全鄉總面積53.33平方千米,其中竹林605.9 公傾,茶園 455公傾,其他林地4915.9公傾,耕地49.46公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源芳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安徽省休寧
  • 地理位置休寧縣的東南方向
  • 面積:53.33平方千米 
  • 人口:4776人(2017) 
  • 耕地面積:49.46公傾
歷史沿革,產業結構,其他介紹,源芳鄉中心學校,源芳信用社,源芳鄉林業站,人口數據,仰山寺的傳說,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並無源芳鄉名的存在,除萬金台村、芳田村、幸川村的蜈蚣坑、火烽尖組外同東臨溪鎮的派田、四堂等地為一個保,解放後為屬臨溪管轄,為一個大隊,設梓源村、臨源村、派芳村,51年劃分鄉時取的臨源村(現名盈豐村)、梓源的源字合派芳村芳字為源芳的鄉名,設立源芳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在幸川村的幸川組,轄派芳村、梓源村、臨源村三個村,55年將原屬鄭灣管轄的芳田村、蜈蚣坑、火烽尖村民組劃至源芳鄉增加一個村行政村,二個自然村,1956年改為源芳人民公社,下設盈豐社、聯芳社、梓源社等三個高級社。1958年劃入衛星公社(臨溪公社),高級社取消設源芳大隊,61年恢復源芳人民公社,下設梓源、漁潭、九丘、芳山、幸川、盈豐大隊,70年成立源芳公社革委會,83年恢復為源芳鄉人民政府,92年併入汊口鄉,94年再次恢復源芳鄉人民政府,2003年8月將鄉政府所在地遷至芳山村,2005年的全縣鄉鎮撤併將原鄭灣鄉管轄的萬金台村劃至源芳鄉。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源芳鄉

產業結構

全鄉以林茶為主,盛產有機茶、葛粉、竹筍、箬葉、脫毒貢菊等有機食品,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外出創收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農業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源芳鄉現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螢石礦、花崗石、無毒鉛鋅礦等,源芳大峽谷及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的仰山連成一片,旅遊資源豐富。

其他介紹

57年建立廣播站,從業人員2人,84年文化站建立,從業人員2人,2005年12月農村綜合機構改革將文化廣播電視站併入鄉為民服務中心。

源芳鄉中心學校

於1956年初辦於桐梓山廟內,後搬遷至芳山再到幸川村,設立1968年國中班,於1982年撤消源芳鄉國中班,現源芳中心國小有完小1所,初小數5所,2005年在校學生251人,在職教師總數18人。建國以來培養中專以上學生107人,其中獲博士學位的二人,芳田村的汪建華就讀於美國的哈佛大學。
建國以來源芳鄉出兵150人,有三人犧牲於朝鮮戰場。
源芳衛生院於1965年建立,現有專業人員二人,衛生院等級暫未評定,全鄉鄉村個體診所4個,從業人員4名。

源芳信用社

建於1955年,1992年撤區並鄉源芳鄉交併入汊口鄉時,源芳信用社併入汊口信用社,源芳信用社隨改為源芳信用分社,2005年將璜尖、白際信用社併入源芳信用分社改為源芳信用社,進行獨立核算。至2005年底全鄉存款總額1167萬元,各項貸款款額351萬元。

源芳鄉林業站

建於1981年,現從業人員2有人。
1977年源芳人民公社在縣委的大力支持下主要依靠全鄉投工投勞開通汊口至源芳的7公里的四級公路,當年動工當年開通。源芳至白際鄉、璜尖鄉的公路從源芳境內穿行而過,源芳至屯溪的班車共有 5輛,交通十分便捷。源芳鄉的高壓電於78年從原汊口鄉接入源芳鄉的九丘村而後逐步延深至全鄉,現年用電量為42萬度;源芳鄉的程控電話於96年開通,至2005年底終端門數達960門;在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02年投資20餘萬元,建成芳山護岸;投資6萬元率先接通原鄉政府所在地幸川村的自來水;2003年投資16萬元建成幸川護岸;2003年8月實施鄉政府搬遷;2003年10月投資15萬元,實施幸川到梓源的村道進行拓寬工程;投資12萬元建成漁潭水泥橋;2004年在源芳鄉的芳山村建成移動、聯通基站;2004年建成這坑水泥橋;2005年縣移動公司在萬金台、芳田村建成兩座移動基站;投資50餘萬元完成對千萬金台的農電網改造工程;05年實現梓源村公路黑色化;2005年10月投入8萬元,對盈豐村四個村民組的自來水進行全面的改造。
源芳鄉於2001年“6.26”突發歷史罕見大洪水為,沖毀糧田百畝,房屋2間,從原鄉政府住地幸川村至原汊口鄉延途的村莊全部被淹,道路毀損數公里,沖毀石橋一座,損失千萬元以上。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020

2100

1920
家庭戶戶數
1272
家庭戶總人口(總)
4020
家庭戶男
2100
家庭戶女
1920
0-14歲(總)
986
0-14歲男
530
0-14歲女
456
15-64歲(總)
2633
15-64歲男
1373
15-64歲女
1260
65歲及以上(總)
401
65歲及以上男
197
65歲及以上女
2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915
總人口4776人(2017)。

仰山寺的傳說

仰山寺位於源芳大峽谷源頭,原坐落在璜尖鄉境內,解放前歸歙縣管轄,解放後山林權劃分時劃歸源芳鄉管轄,仰山寺所在的仰山海拔在1000餘米,有一塊100多畝的平地,在這個高山之上,實屬罕見,四周的山坳里,盛出一股股山泉,全部匯集仰山水口,而且常年保持一定的流量,仰山寺遺址的對面有一塊常年不乾的濕地,南方少見的蘆葦在仰山就能見到。仰山的天然紅花油茶,是黃山市罕見的稀有品種,全市僅休寧縣的嶺南和源芳鄉的仰山才有,每年的春季整樹的綻放,紅艷艷的十分好看。
仰山寺的四周青山環抱,特別是天然林四季常青,遮天避日,走進林間,陰森森的,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但其中的林木年代大多非常久遠,有相當的商業價值。
仰山寺的建築形式,我們走訪過一些長者,根據他們的回憶,仰山寺共有兩個殿,正殿非常象電影《少林寺》中的少林寺,磚木瓦結構,開間有30餘米,寬有40餘米,正殿的大門坐北朝南,正殿大門的正中頂部懸有一塊寫有“仰山寺”三個大字的匾額,正殿有前後兩進(也有叫上堂下堂),是典型的古建築,有四根高大的柱子,前進兩根後進兩根, 四周靠牆還有很多小柱子,粗壯的冬瓜梁,需要二個人合抱,正殿的頂部基本是一些神奇各異的雕塑, 地面青一色的青石板鋪就而成,進入正殿,正中是一個較大的座台,坐著阿彌佛坐笑像,兩邊分別是十八羅漢和二十四朝天,廟內的一口大鐘為青銅鑄制,有200多公斤,在1950年仰山寺被焚燒之後,農民將其敲碎作廢鐵出售;還有一口小鐘有5公斤重,是當時所使用的一種法器,現仍在璜尖鄉中心國小作為上課鈴使用。前後進用隔牆隔開,牆邊是三個很高大的雕像,面對大門。隔牆兩邊留有兩條通道,進入二進,靠隔牆正中有一個很大的雕像,靠牆而坐,面對的是一個天井,天井的右邊是一個大鐘,左邊是一個大鼓,再向上是一個香爐,上方是一個案桌,邊上有一塊空地,供和尚誦經,桌的上方有一排小佛像,數量較多,具體不詳,再向上是寶公、濟公、志公的塑像, 塑像後有一個佛器儲藏室,是一個半截台子,台子的右邊有一個很大的站立地藏佛像,左邊有一個觀音站立像,地藏的邊牆上有一個大印板,相當於單位的公章,以便於來人回復,還有一些處方,供來治病的人抽籤對號取處方。
正殿中間隔牆邊有一個通往副殿的門,副殿略小一些,是一個後邊兩層樓,前邊是一個一層的結構,基本是客房,供遠道而來的人居住,中間有一個大天井,天井的右上方有一個很大的佛像,正立在客廳之中,邊上有一間客房,牆邊有兩個樓梯,通上副殿的二樓,天井的下方還有一個樓梯,兩個客房,和一個法場,再往右是廚房和客廳,內設一個小食堂,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人仕姚文采(歙縣人)、國民黨省參議員江彤侯來時供他們使用。(原寺廟已畫成簡圖)
明代大學仕熊開元曾經在仰山隱居,休寧縣的博物館有詳細的記載,
仰山寺的門口有一個操場和一個漁塘,操場作為祭祀使用,可容納5000人,漁塘養一些觀賞魚類。仰山的水口有一個五昌廟,門前的一棵銀杏樹要兩個大人才能合抱過來,後被人砍伐,在通往仰山寺的各個路口,還有一些神像,如王靈官等,但基本上是一兩尊佛像而已,給人一種進入佛教聖地的感覺,寺廟的和尚,基本上穿著袈裟,頭戴佛字帽,最後的一名和尚法名叫老莫,死後葬於仰山,老莫墳已被人作地名使用。從源芳至璜尖道路邊(一善亭至仰山沿路)的懸崖石刻上就刻有“仰山法界”“返照”“龍湫”還有一些無法辨認的字。有一個說法,從一善亭到仰山寺共有一百首詩,內涵的是返照兩字的釋意,誰能解開就是一處寶藏的埋藏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