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2004年休寧縣鄉鎮區域調整,原鄭灣鄉的酒店、藏溪、文田、嶺下、嶺上五村併入榆村鄉(原鄭灣鄉萬金台併入源芳鄉)。
行政區劃
榆村鄉轄7個行政村:榆村村、富溪村、藏溪村、鄭灣村、嶺腳村、桃溪村、太塘村,共60個村民組。
地理環境
榆村鄉位於休寧縣東南部,北、東兩面分別與屯溪區陽湖鎮、歙縣王村鎮和石門鄉交界,西、南兩面分別與休寧縣東臨溪鎮、源芳鄉相鄰。
榆村鄉物產資源豐富,
生態環境佳,盛產糧、竹、木、茶等,森林覆蓋率85%,藏乾蘑菇、塘下紫山藥、富溪大棚蔬菜基地已初具規模;市高新技術企業黃山齊雲消防裝備公司、鑫陽貿易有限公司、休寧竹韻竹雕廠等企業穩健發展;勞務輸出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十三五”期間,榆村鄉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等優勢,加快特色產業
發展,利用土地資源,進行花卉、苗木種植,發展彩色農業。利用山泉水資源優勢,發展泉水魚養殖。藉助徽開古道平台,發展農家樂,壯大戶外體驗旅遊。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發展休閒觀光旅遊。
榆村鄉正以打造“黃山市中心城區後花園”為目標,利用區位優勢,迎接市區輻射,大力發展城郊型經濟,努力實現與中心城區零距離對接,打造休閒養生基地,實現社會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榆村鄉位於北緯30°線附近,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冷熱季節交替明顯。地形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為主,間有河谷平原。
擁有山場面積62154畝,耕地面積5000餘畝,茶園面積8805畝。水系發達,擁有兩條河流,塘庫密布,有四座小(二)型水庫,大小山塘八十多口。境內山環水繞,田、園、塘、庫錯落有致,空氣清新,工業少,周邊無污染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土、水、氣污染少。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越的立地氣候條件和較為完備的水利工程設施
人口
經濟
榆村鄉依託當地優勢資源,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全力實施“11223” 綠色農產品工程。即:富溪村綠色大棚蔬菜標準化基地擴建達100畝;藏乾蘑菇大棚基地擴建到10萬平方尺規模;水稻提升行動工程2000畝;油菜種植面積擴大約2000畝;紫山藥基地建設擴建至300畝。緊緊抓住2012年中央一號檔案和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及生態補償機制等政策機遇,著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帶動戰略,走“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產業化模式發展之路,發揮鄉政府農業科技人員專業優勢,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學保姆”式服務,打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最後一公里”,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帶動廣大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榆村鄉以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和“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等為抓手培訓新型農民和發展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努力構建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農業產業化機制,著力把該鄉打造為黃山市郊“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和勞務輸出基地”, 不斷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步形成藏乾蘑菇村、富溪反季節蔬菜村,塘下紫山藥村、榆村優質水稻村、太塘有機茶葉村等一批特色農業村,“一村一品”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立足現有的茶葉、蘑菇、紫山藥、木竹製品以及城市“菜藍子”、“米袋子”工程的農副產品產業基礎上,下一步著手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榆村特色農產品牌、壯大“特色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進一步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依託榆村鄉依山靠市的區位優勢,著力發展 “高山林、中山果、低山茶、岸邊竹、水中魚”立體經濟模式的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實現了“大農業”和“大旅遊”的有效結合,加快了城鄉經濟融合和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完成《榆村鄉現代農業觀光生態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富溪村衛星水庫高效養殖觀光休閒養生農業招商項目正在洽談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瞄準建設一個布局合理、種養加(工)協調發展、生態氣息濃郁、多功能有機整合的現代農業示範區的目標邁進 ,展望一幅具有皖南山區特色的“城郊型的現代鄉村,夢想中的宜居家園” 現代農業發展的山水田園畫卷。
通過流轉等方式盤活土地,搞高端“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榆村鄉經濟跨越發展。深入貫徹落實好縣政府主要領導調研榆村鄉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我鄉摸清了家底,充分依託榆村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榆村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境內擁有古村落、古牌坊、古塔、古橋、古樹、古徽道、古水口、古石窟等。針對該鄉已初具厚積薄發、蓄勢崛起的資源稟賦,為此深度挖掘榆村鄉是“詩畫之鄉,蘑菇之鄉,江南水鄉,舞龍之鄉,竹雕(編)之鄉”的特色和優勢,整體性打造“詩畫榆村,夢裡水鄉”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榆村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力發展和壯大鄉村旅遊業。通過實施農村清潔化工程、封河禁漁,河道砂石整治、綠色質量提升行動等諸多措施來美麗佩琅河和藏溪河,啟動《榆村鄉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研報告》編報工作,謀劃了榆村水口濕地公園、河道整治、生態蓄水等工程,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兩條沿河休閒觀光帶,同時依託塘庫資源開展水上休閒度假、垂釣娛樂項目;收集整理榆村鄉歷史上有名的辛峰夕照、柳中牌樓、屏峰晚霞、七橋賞月、瀛山積雪、黃泥鐘聲、雙溪鎖祁、雙連古井、仙人挑石、鳳山古寺“榆村十景”,明代宰相許國與榆村徽商程爵及金床玉椅話榆村等民間故事,極有開發價值,實現以景生財,興鄉富民目標。緊密結合各村村情,策劃包裝“佩琅河.五里畫廊”富溪村攝影基地,古徽州水口文化園,“榆村村水溪洞.地下暗河”榆村迷窟,“方坑湖休閒養生基地”,“徽開古道.嶺腳峽谷”,“太塘農民生態公園”,“榆村人家.風情水街”等一批亮點鄉村文化旅遊項目;策劃編排“蘑菇採摘節、元宵龍燈節、詩畫榆村攝影節、竹雕藝術節、徽州農耕民俗文化節”曲目,整體提升榆村鄉文化軟實力,策劃舉辦節慶經濟活動,以文化搭台、經貿唱戲促項目招商落地。黃山竹韻堂竹雕廠已落地投產,勝天水庫垂釣休閒農莊項目正在運作,總投資5個億的黃山榆村藝術村招商項目在洽談中。充分利用臨城近郊、污染較少、空氣清新、鄉土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同時改造提升餐飲、娛樂、商貿等傳統服務業,吸引市區居民節假日來榆村休閒養生,賞自然風光、品鄉村風味、購榆村鄉蘑菇、紫山藥、竹雕竹編等農副土特產。努力打造成為一條令各地驢友、攝影發燒友、書畫會友嚮往的“詩畫榆村.夢裡水鄉”精品旅遊線路。緊緊依託這裡絕佳的人文山水資源優勢,通過實施文旅特色化帶動戰略,匯集各村集體經濟進行市場化運作,籌備組建旅遊開發公司或旅遊協會,富溪村黃山綠水源公司“農家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因村制宜,科學布局,重點開發,加大產業轉移,“用心”經營,漸漸把榆村鄉裝扮成黃山市郊“高端農家樂”鄉村旅遊基地、休閒養生後花園。
民俗長卷
榆村有三條橫貫東西的長街:后街又名墩上,是古時的驛道;中街為住宅區,多高牆深宅;前街屬商業區,最繁華,因有廊屋遮風避雨,故又名廊亭街。廊亭街沿河而建,店鋪門面朝南,幢幢相連,一字排開,有半公里長。各家店主在門前的街道上蓋起有柱有椽有瓦的木亭,亭亭相接便形成了避雨遮陽、休息納涼的長廊。
長廊臨河方向的木柱之間設定了欄桿式長靠椅,俗稱美人靠,可坐可臥。廊亭街上有條戲台巷,巷裡曾經有座萬年台,正月迎春戲、四月保麥戲、九月重陽戲、臘月辭歲戲,輪番在萬年台上演,每次都是兩日三夜唱得兩頭紅。
廊亭是榆村鄉風民俗的展台。端午跳鐘馗,中秋舞香龍,做喜事看新郎新娘“走馬”,辦喪事聽長哭當歌“送葬”。更為熱鬧的是每年正月十五的龍燈會。龍為板龍,每節6尺長,板上用紙紮一段馬鞍型龍身,內點三支蠟燭;板龍節節相連,游來晃去,俗稱“游燭”。游燭的場面十分壯觀:四人抬著龍頭,前面有流星、火牌和四面大開鑼清道,龍尾有各色彩燈殿後,伴有雄壯的戰鼓聲助威,長達半公里的隊伍緩緩移動,夜色中閃爍的燭光匯成火龍。當板龍游到廊亭街之際,便是龍鄧會達到高潮之時,但見整條街道亮如白晝,處處流金溢彩,鞭炮聲、鑼鼓聲、歡呼聲震耳欲聾,仿佛要把整座街道都抬起來。1959年國慶十周年時,榆村的板龍長達198節,風風光光地一路游到屯溪城區,出盡了風頭。1987年元宵,榆村的板龍、富溪的滾龍。在一河兩岸相互爭奇鬥豔打擂台,那種全村參與、萬眾同樂的盛大場面,連觀者也不自覺地融入其中。(近年來在當地村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下,富溪滾龍每年元宵佳節都會舉行盛大儀式,吸引了周邊遊客前來觀賞)
歷史文化
榆村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境內有明代的七層寶塔辛峰塔、明代萬曆年間修建的紫宸近侍坊和清代乾隆恩準的節孝坊各一座;榆村板龍、富溪滾龍遠近聞名;這裡曾經是大書法家董其昌執教過的地方,也是“揚州八怪”之一汪士慎的故鄉。
榆村由兩個孿生姐妹村組成,佩琅河穿村而過,河北的叫榆村,河南的叫富昨(後改為富溪),邑人有則地名謎語,其中“金床玉椅列西東”一句的謎底就是榆村和富昨。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的榆村,自然風光十分旖旎。
榆村和富昨始創於宋初,鼎盛於明清,村人大多旅外經商,且商且仕,賈而好儒。村中多書院多私塾,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曾在此社館教學三年,發達的教育,培育了眾多的學者名流,明清兩代榆村人在外做官63人,卓有成就的有方枝、鄉善、高逸之士16人,著書刊世者17人,太醫院吏目程繡、光祿寺署丞程爵、大理寺右寺加正四品程夢陽祖孫三代。
程氏祠堂
程氏祠堂是榆村最大的祠堂,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祀始祖南朝新安太守程忠壯靈洗公。祠堂坐北朝南,占地有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120根粗大圓柱支撐的宏偉建築。他分為上、中、下三進;上廳為享堂,高出祀堂五尺,供奉著列祖列宗的牌位;中廳為祀堂,是族人舉辦祭祀儀式或重大活動的場所,高於下廳三尺,兩側有迴廊相連,中間是大天井,下廳是族人舉辦活動時擊鼓奏樂的地方。如今,程氏祠堂已不復存在,現為榆村鄉中心國小校址。
榆村十景
七橋映月,屏風夕照,黑虎臥壇,夜半鐘聲,雙龍戲珠,風塢甘泉,柳中牌樓,雙連古井,辛峰寶塔,贏山積雪。
辛峰塔
明代嘉靖年間,榆村人程爵在蘇杭一帶經商,很快成為榆村首富。一年冬天,他省親經過歙縣時,恰逢後來成為明朝重臣的許國因繳不起捐稅不堪受辱而投江輕生。程爵命水手救起,並出銀助其繳納捐稅。又聞知許國是生員,翌年又是大比之年,便贈銀300兩,勸許國屆時去趕考。
許國感激不盡,將幼女許給程爵為媳,相互結為親家。第二年許國果然金榜題名,爾後飛黃騰達,歷仕
嘉靖、
隆慶、
萬曆三朝,人稱許閣老。為了當年酒命之恩,許國為官後對程爵一家提拔盡至,並舉薦當時尚未發跡的大才子董其昌到榆村教程家子弟讀書。許國死後,程爵知恩途報,在大旱之年,用以工代賑的方法修建了這座辛峰塔,藉以寄託哀思。現為休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乾隆恩準節孝坊
榆村從明代到
清末,守節滿30年以上的“節婦”多達51人,但有幸留下牌坊的卻不多,牌坊還保存完好就更不易。節孝坊坐落在富昨水口,舊時為進村必經之地,現為稻浪翻滾的
田畈。這座牌坊建於清代
乾隆年間,旌表者的名字不詳,只知她是榆村汪以寶的妻子,姓程。
汪以寶在京做官,後因病死在任上。程氏當時只有21歲,為了侍奉公婆,撫育幼子,她苦熬苦撐68年。婆婆生病了,竟不顧傷痛割自己大腿肉做藥引。村里人和地方官吏深受感動,合力奏請朝廷予以旌表,乾隆皇帝順應民意,頒了聖旨,於是節孝坊風風光光地立了起來。青石精雕四柱三層沖天式的牌坊,坊額上方正中直書的“聖旨”兩字清晰可辨,聖旨之下橫刻“恩湛松筠”四個大字,兩旁刻有小楷文字,記載著立坊之日到場祭拜的包括兩江總督部院鄂安等14名省、府、縣七品以上官員名單,足見當年立坊之時場面之隆重熱烈。節孝坊昂然立於富昨水口的柳陰中,“柳中牌坊”曾是昔日榆村十景之一,如今則是封建禮教吃人的血淚見證。現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