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德禪寺,位於揭陽揭東曲溪鎮缶灶村。占地面積11畝多。前身為源德堂。創建於1921年藍田都益東鄉缶灶村。
適逢改革開放,落實黨和政府宗教政策,於1988年經揭陽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釋光良等3位比丘尼住堂誦經禮佛。1992年設定揭東縣,曲溪鎮為縣城,因新縣城建設總體規劃需拆除源德堂,經有關方面協商,在該村易地建設,由省佛協會長釋新成大和尚親自選址,定址於大頭嶺後,並改名為“源德禪寺"。從此進入興寺期。1999年10月(乙卯九月初九),新成大和尚主持大雄寶殿升棟儀式,並聘請揭陽市佛協副會長釋光茂為住持。在縣佛協副會長吳文葵(已逝世)居士帶領下,廣大信徒和熱心人士大力支持,工程進展順利,至今已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建成大雄寶殿和附屬樓,初具規模。
2000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二十二日)該寺恭迎諸佛聖像升座慶典,省佛協會長新成大和尚,省佛協副會長、市佛協會長、雙峰寺方丈釋光鎮,省佛協常務理事、揭東縣佛協會長釋耀瑜,和揭陽市宗教局的領導人,及逾千信眾參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源德禪寺
- 位於:揭陽揭東曲溪鎮缶灶村
- 占地面積:11畝多
- 前身:源德堂
源德禪寺,位於揭陽揭東曲溪鎮缶灶村。占地面積11畝多。前身為源德堂。創建於1921年藍田都益東鄉缶灶村。
適逢改革開放,落實黨和政府宗教政策,於1988年經揭陽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釋光良等3位比丘尼住堂誦經禮佛。1992年設定揭東縣,曲溪鎮為縣城,因新縣城建設總體規劃需拆除源德堂,經有關方面協商,在該村易地建設,由省佛協會長釋新成大和尚親自選址,定址於大頭嶺後,並改名為“源德禪寺"。從此進入興寺期。1999年10月(乙卯九月初九),新成大和尚主持大雄寶殿升棟儀式,並聘請揭陽市佛協副會長釋光茂為住持。在縣佛協副會長吳文葵(已逝世)居士帶領下,廣大信徒和熱心人士大力支持,工程進展順利,至今已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建成大雄寶殿和附屬樓,初具規模。
2000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二十二日)該寺恭迎諸佛聖像升座慶典,省佛協會長新成大和尚,省佛協副會長、市佛協會長、雙峰寺方丈釋光鎮,省佛協常務理事、揭東縣佛協會長釋耀瑜,和揭陽市宗教局的領導人,及逾千信眾參慶。
北倚黃岐山麓,南面榕江北河,距市區與揭東縣入口附近,獨得人流交匯之便,又兼山水鐘靈之秀。已建成大雄寶殿480平方米,殿高12.96米。大殿寬廣莊嚴,欄柱環護;殿內威嚴開闊,枋圖走獸,額彩飛禽。殿前石級中間,鑲嵌一塊巨大石壁,為九龍吐珠,騰石而出。八條小龍分列左右,踴躍呼應,活靈活現。殿前寬地,安放有高大的銅鑄香爐和宗鼎,寶鼎高5米,掩映於花木之間,自成一道景觀。
值得一提的是該寺的佛像,全為銅鑄。大雄寶殿釋迦如來等三尊大佛像,高5米,為揭陽最大者,安放於1.76米高的石雕佛像台座上,莊嚴無比。左右十八羅漢造像,栩栩如生。殿內外還有媽祖、千手觀音、地藏王菩薩、彌勒佛、韋馱尊者等一批銅鑄佛像。其中彌勒佛銅像高2.8米,寬2.8米。穩重雍容,給人強烈的平安吉祥的感覺。地藏王菩薩像身著袈裟,手握禪杖,左手托明珠,坐在“諦聽四不像”怪獸上,此造像相當罕見。
現有尼師和工作人員共9人,其中比丘尼3人。作為揭東縣城一處佛教聖地,善信往來,絡繹不絕;課誦經聲,鐘鼓和鳴,香菸繚繞,佛韻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