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氏宗祠(安徽省寧國市霞西鎮湯氏宗祠)

湯氏宗祠坐落在白凡村東南角,坐北朝南,前有流水,後有靠山(御屏山)。宗祠前是四合院,置有坐東朝西(正對村莊)的八字門亭,門亭設有院門,視野開闊,接村中而來溪水。院門內有一長方形泮池(魚池),泮池南面是平房,供儲藏宗祠物品之用;東面是兩幢三間兩層樓房,供宗族慶典時主辦宴席之用;北面是宗祠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氏宗祠
  • 位置:白凡村東南角
宗祠開間11.82米,進深32.55米。前後三進,建有儀門、享堂和寢堂,是典型的三進三開間構造。第一進為儀門,主要是祭祀時供禮樂之用。儀門由走廊、大門、儀廳組成。
儀門外有台階,經台階上到儀門走廊,走廊外牆呈八字排列,走廊中間兩根石柱古樸挺拔,上面鐫刻聯語曰:“山列玉屏秀毓銀峰世澤;水環金帶源流慎德家聲”,寓意家族淵源深遠,地理環境優雅,字型渾厚莊重。大門兩旁立有一對精美的石鼓,門額上懸掛“湯氏宗祠”四個大字。
中間單檐橫跨,兩邊馬頭牆高聳,儀廳四柱三間,四根木柱碩大無比,橫樑粗大氣派,上面裝飾優美的木雕圖案和斗拱、地下由青石板拼接,接縫錯落有致、平整。
第二進稱享堂。享堂前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天井。天井巧設“四水歸堂”,集四方之水從中間流下,滲於堂屋之中井內。天井左右各有數間木柱石礎、木樑架構的單檐過廂。石礎上有精美的石刻。與天井相連的是享堂。享堂屬於一座九檁八步開三間前軒後卷式的廳堂式單層建築。其之建制完全嚴格地遵循了清代中後期徽州的建築基本特徵。
在其兩次間的前檐縫上其之承重木構架與東西廡廊的構架進行了相銜接,而在其後檐縫處則又分別與東西兩廂廊的構架進行了緊密的相連。享堂前上方掛有“慎德堂”三個大字的匾額,後方正壁上掛有湯氏遷寧始祖徽公畫像,東西兩邊廡廊牆上書“忠、孝、節、義”四個大字。享堂是祭祀祖先、新年拜祖、族人議事、舉行慶典和執行族規的場所。
享堂後是後天井,後天井由享堂的後階沿和兩廂暨寢堂的前階沿圍合而成。其之三邊皆砌有排水明溝。過後天井是第三進寢堂,它比前兩進都高出5尺。在湯氏宗祠建築群中寢堂為唯一的一座起樓式建築,上下兩層、為重檐建築,占地面積約為全祠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其之前邊設有雙步架的腰檐,樓上則向後收了一步架,形成了五檁四步架的樓層。寢堂它的兩次間前檐縫上的木構架同兩側的東西廂廊進行了緊密的連線。寢堂是安奉祖先靈牌的神殿,樓上正位上方懸掛“薦馨香”三個大字的匾額。
祠堂有木柱36根,額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態各異、形象生動,柱磉石雕、門廳八字牆上磚雕工藝精湛,室內門窗木雕花樣繁多、技法多變,題材有“花草”、“祥雲”、“人物” “動物”等,內容豐富,寓意深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