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遜,J.,蘇格蘭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姆遜,J.
- 出生地:羅克斯堡埃德納姆
- 畢業院校:愛丁堡大學
- 職業:詩人
湯姆遜,J.,蘇格蘭詩人。
湯姆遜,J.,蘇格蘭詩人。人物經歷生於羅克斯堡埃德納姆,卒於英格蘭里奇蒙。牧師之子,就讀於愛丁堡大學。他放棄傳教的職業,1725年去倫敦從事寫作。1726年出版長詩《冬》,因而成名,與A.蒲柏、J.阿巴斯諾特(1667~...
J.J.湯姆孫(全名:約瑟夫·約翰·湯姆遜),英國物理學家,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G.P.湯姆孫,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孫之子,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W.湯姆孫 生平 威廉·湯姆遜生於1824年愛爾蘭,父親占姆士是...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1940年8月30日),爵士,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英國物理學家,電子的發現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第三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870年,14歲的湯姆遜...
湯姆遜效應是指存在溫度梯度的均勻導體中通有電流時,導體中除了產生和電阻有關的焦耳熱以外,還要吸收或放出熱量。吸收或放出熱量的這個效應稱為湯姆遜效應。這部分熱量稱為湯姆遜熱量。發現者介紹 威廉·湯姆遜1824年生於愛爾蘭,父親詹姆士...
1852年,英國物理學家J.P.焦耳和W.湯姆孫(即開爾文)為了進一步研究氣體的內能,對焦耳氣體自由膨脹實驗作了改進。焦耳-湯姆遜效應是指當高壓氣體在通過截面突然縮小的斷面(如管道上的針形閥、孔板等)時,由於局部阻力,氣體的壓力將會...
喬治·佩吉特·湯姆森(George Paget Thomson,1892年5月3日-1975年9月10日),英國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喬治·佩吉特·湯姆森的父親J·J·湯姆遜是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人物生平 喬治·佩吉...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J.J.Thompson)用試驗找出了電子。1904年,英國人J.A.Fleming 發明了最簡單的二極體(diode或 valve),用於檢測微弱的無線電信號。 1906 年,L.D.Forest 在二極體中安上了第三個電極(柵極,grid)發明...
近代物理科學發展史中最重要的實驗之一。1897年湯姆遜(J.J.Thomson)測定電子的荷質比,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分布在整個原子空間,即在一個半徑R≈10m區間,電子則嵌在布滿正電荷的球內。電子處在平衡位置上作簡諧振動...
這個模型後由J.J.湯姆孫加以發展,後來通稱湯姆孫原子模型。棗糕模型 葡萄乾蛋糕模型(棗糕模型)湯姆遜(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繼續進行更有系統的研究,嘗試來描繪原子結構。湯姆遜以為原子含有一個均勻的陽電球,若干陰性電子...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邏輯學家湯姆遜(J.F.Thomson)提出一條“定理”,試圖找到“集合論悖論”的統一解。另一位英國邏輯學家麥基(J.L.Mackie)對其進行研究後把它叫作“理髮師定理”。這條定理是這樣的:設S是一個集合,R是一個...
1897年,湯姆遜(J.J.Thomson,1856-1940)在陰極射線管中發現了電子(e-),這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物理學家們陸續發現了一大批帶電的或電中性的粒子,其中包括質子(p)、正電子(e+)和中子(n)。1897 J.J.Thomson ...
英國人湯姆遜首先利用磁場測出電子的荷質比。1897年J.J.湯姆孫通過電磁偏轉的方法測量了陰極射線粒子的荷質比,它比電解中的單價氫離子的荷質比約大2000倍,從而發現了比氫原子更小的組成原子的物質單元,定名為電子。測量電子的半徑 "...
1897年,湯姆遜(J. J. Thomson,1856~1940)在陰極射線管中發現了電子(e-),這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物理學家們陸續發現了一大批帶電的或電中性的粒子,其中包括質子(p)、正電子(e+)和中子(n)。帶電基本...
1897年湯姆遜證實了電子的存在。這兩個發現徹底粉碎了原子不可分的理論。貝克勒爾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放射性,當時他正致力於磷光性物質的研究,無意中發現放在抽屜里用紙密封好的底片居然感光了,形成放在其上面的一把鑰匙清晰的像。...
散射數據之間的定量吻合之後,根據J·J·湯姆遜的經典理論,康普頓提出了電子有限線度(半徑1.85×10-10”cm)的假設,說明密度與散射角的觀察關係。這是個簡單的開端,卻導致了後來形成的電子以及其它基本粒子的“康普頓波長”概念。這個...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繼任者是約翰·威廉·斯特拉特。他在聲學和電學方面很有造詣。在他主持下,卡文迪許實驗室系統地開設了學生實驗。1884年,約翰·威廉·斯特拉特因被選為皇家學院教授而辭職,由二十八歲的J.J.湯姆遜繼任。第三...
1903年物理學家湯姆生(J.J. Thomson,1856-1940)提出了一個原子結構模型,人們把它叫做"葡萄乾蛋糕"模型.湯姆生模型認為,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球體中(球直徑的數量級是10的-10次方米),帶負電的電子散布在原子中,這些電子分布在...
1852年,英國物理學家J.P.焦耳和W.湯姆孫(即開爾文)為了進一步研究氣體的內能,對焦耳氣體自由膨脹實驗作了改進。 焦耳-湯姆遜效應是指當高壓氣體在通過截面突然縮小的斷面(如管道上的針形閥、孔板等)時,由於局部阻力,氣體的壓力將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