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湛江婚嫁習俗
- 屬性:習俗
訂婚習俗,睇屋舍,開書合命,擇日子送聘禮,結婚習俗,送字,解貴,跨頭褲,哭嫁,安床,拾面和三梳,接新娘,拜堂,擺酒,鬧洞房,新婦茶,三朝回門,
訂婚習俗
睇屋舍
當今社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基本上已不存在, 自由戀愛已成主流,但介紹提親仍占很大比重。婚姻是大事,女方和家人都想知道方的住宅、家景、生活狀況,需到男方家中了解情況,湛江便有個“睇屋舍”或“睇門第”的習俗。過去,是女方父母派人到男方察看,男方設晏款待,贈送來人紅包。現時,女方可堂堂正正到男家,一者了解情況,二者男方也想讓家長地目,仍含有“睇屋舍”的遺風。
開書合命
俗稱“合八字”,這一古老的婚姻習俗,在湛江仍普遍盛行。過去合八字儀式很隆重,女方將生辰用紅紙書寫送到男方,叫“送八字”,男的生辰也同樣書寫在紅紙,擇定吉日,把雙方紅紙放在男方的祖宗神台或米缸內,經過三朝沒什麼事故發生,即“好兆頭”,便可“合八字”。請算命先生進行合年庚,八字相生相合,就可相量婚期,如有相剋,則說些客氣話,終結此婚事。如今,一般只是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無相剋,萬事大吉;如有相剋,算命先生可提議用一些辦法補救減克,使“有情人終成眷屬”。
擇日子送聘禮
男女雙方合八字後,下一步是擇日子和送聘禮。擇日子也叫擇時辰,即擇定結婚的良辰吉日,一般也是請算命先生擇日,通過看“通書”(日曆)而定日期,目的都是祈求討個吉祥日子。送聘禮,是男方送聘禮到女家,俗叫“過禮”。過去,湛江人送聘禮也有一定程式,需用紅紙寫“通名帖”和“禮目帖”各一份,前者正面寫“富金”兩字,背面寫“姻弟xxx頓首拜”;後者開具禮品目錄和禮金數目。一般聘禮少不了對雞(雌、雄雞)、豬腿、檳榔、禮餅,數目均為雙數,意好事成雙,由姻弟送往,故湛江有將為人做好事稱作“當大叔”的俗語。女方受禮後,需“回聘”,又叫“回盤”,也開具“通名帖”和“禮目貼”。一般退送男方來禮若干,增添已備禮物,其中紅紙包裝的米粉製作“狀元糕”不可少,意將來生下子女榮華富貴。“禮日帖”,有日後嫁妝的清單。隨著社會發展,聘禮的內容不斷改變,大多數地方,已取消了兩帖,最流行的送檳榔也無人再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聘禮多是錢、布、衣服、糖餅、果品之類;七十年代興起“三轉一響”(腳踏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八十年代轉為金錢和高級電器,如彩電、冰櫃、洗衣機等;九十年代起時興金戒指、金項鍊等。過去聘禮一般留給女方家長,這些聘禮,除聘金外,幾乎結婚時都隨女到男家使用。女家收到聘禮,會把一些禮品如糖果餅乾之類,分贈親友鄰居,告之女兒出嫁在即。時下也有不少青年移風易俗,不講究聘禮,只象徵性送些禮物到女家,但還是離不開送聘禮的習俗。
結婚習俗
男女雙方按擇定的良辰吉日結婚,婚禮的程式和儀式,湛江流行不少約定俗成的舊例。
送字
湛江農村的小孩習慣有亞狗、亞牛之類小名,並代替名字被稱呼。當要結婚時,同齡的親友便相議給他送字,“字”與“名”意義相關,請工藝店刻寫在鏡屏,送給新郎掛在廳堂,表示已是成人。從此以後,人們不再叫其小名或乳名。送字在湛江的一些鄉間尚流行,以徐聞為突出。
解貴
這是湛江婚俗特有的一種儀式。農村的小孩出生後,為求平安成長,普遍到廟裡“契神”,由廟祝給小孩掛上用紅繩串成的銅錢線,俗叫“拴貴”。小孩長大要結婚,就要“解貴”,在結婚的前一日進行,在庭院擺上香案、供品,請道士來“解貴”,也有到廟宇通過廟祝“解貴”,此舊例在雷州一帶仍很流行。
跨頭褲
湛江有弟妹婚嫁在兄姐之前的禁忌,認為“阻頭不便,跨頭不祥”。為化解此忌,結婚時送“跨頭褲”給兄姐,表示是從褲檔下跨過的,可逢凶化吉,如意吉祥。
哭嫁
姑娘出嫁,是人生的最大喜事,本應歡樂,但在湛江的農村卻流行一種古老特殊的風俗——“哭嫁”,以東海島最出名,叫“東海嫁”。舊時農村的女子多包辦婚姻,沒有自由,嫁人之後,命運難卜,面對舊勢力又無法擺脫,便用“哭”來訴苦和反抗,久而久之,成了婚嫁的一個習俗,世代相傳。過去哭嫁在湛江農村很盛行,吳川、徐聞、雷州、湛江市郊區各地都有,今仍有流傳。姑娘出嫁前數天躲在閨房,與女友唱哭嫁歌,有說有唱,內容多是與親人離情別意,唱到情深,痛哭不止。哭嫁歌開頭四句一定要含有佳意,以後怎樣哭唱不論。概括起來,一哭自己、二哭父母、三哭兄弟、四哭嬸嫂、五哭姐妹,傳說可給被哭者帶來好運。哭嫁歌有一定的格式和韻律,如今發展成了湛江紅上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有的還賦予新的思想內容,在民間傳唱。
安床
湛江民間對結婚新房的安床十分注重,專請相貌好、多子多福的婦人擺設床鋪。習俗是:床門向窗,衣櫃順堂,門不對櫃,鏡不向床。安床分鋪床、升帳、開鋪等步驟進行,還在床上撒些花生、紅棗,象徵早生貴子。民間流傳新娘床可減少腰骨痛,鬧新房時人們都喜歡到婚床上躺一躺,甚至滾一滾。
拾面和三梳
新娘出嫁要盛裝打扮一番,城裡的人一般由美髮師負責裝扮,而農村流行著“拾面”和“三梳”的習俗。“拾面”就是給新娘去除臉部的茸毛,但不用刀剃,而是請專人用線絞掉。“三梳”是新娘出嫁的前一晚,由嬸嫂或多福的婦人為新娘梳妝。梳頭時鄭重其事,吟唱三梳歌: 一梳白髮齊眉,二梳早生貴子,三梳兒孫滿堂。
接新娘
迎親是婚禮重要的一環,舊例不少新娘出嫁當夜,要“坐夜”不睡,等候迎娶,零時到上午十一時是合適的出門時辰。過去男方用大花轎到女家迎親,新娘由伴娘背上轎或開席鋪路扶著上轎,新娘腳不踏地,意為不把外家的泥土帶到夫家,避免外家受窮。通常還有八音和鑼鼓跟隨。迎親隊伍浩浩蕩蕩,非常熱鬧。轎至男家門口,鞭炮齊鳴,新郎進行踢開轎門儀式,新娘則由伴娘牽出直入新房,午後舉行拜堂。花轎接新娘不大見了,用花車取代。在這之前,迎親的方式,曾有過幾次大的變化。上世紀50年代,步行撐傘迎親,人力擔送嫁妝:60年代改用腳踏車:?0年代使用拖拉機、機車:80年代普遍用汽車或麵包車;90年代後基本上用小轎車。
拜堂
婚禮最重要的一項儀式,不管新舊式婚禮,新郎新娘都必須進行“三拜”,是完婚的標誌。古時三拜指拜天地、月老、父母:後演變為拜天地、祖宗、父母:流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分別表示感謝天地恩賜,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和夫妻百年好合。雷州半島農村拜堂時還有搶雞頭的習俗,拜堂的祭品有一個煮熟的小公雞頭,嘴含小紅花,周圍用染紅的冬粉、針菜裝飾,使雞頭高昂,象徵祈求祖宗保佑生個男孩。拜堂過後,沒生過男孩的圍觀婦女,會一擁而上,搶奪雞頭。奪到者拿回家中夫妻同食,寄託生男孩美願。當今城市的拜堂,在婚宴中由司儀主持進行,十分簡單,大大減少了過去繁雜的環節。
擺酒
湛江人把婚宴稱“飲喜酒”或“擺酒”,是婚禮的重頭戲,結婚擺酒幾乎成了鐵定的慣例,即使有些人搞旅遊結婚、聯合法婚,仍在小範圍或家族中擺上幾台酒席慶賀。過去農村擺結婚酒,用寄聲的方法傳遞信息,都用發請帖通知。以往城裡人設婚宴,大多數請廚師在家中操作,如今普遍在酒樓賓館進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的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多者甚至擺上百台,山珍海味,應有盡有。赴宴的“利是”款也越來越多,通常在50到200元之間,富裕者甚至四位數、五位數。故湛江人把收到飲喜酒的請帖稱之“高價飯票”。
鬧洞房
成婚之夜,湛江普遍盛行鬧洞房的舊俗,又叫“打外茶”。男女青年擁到新房,喝糖茶、吃花生糖果、嬉戲玩鬧,出些難題讓新婚夫婦演繹,甚至惡作劇,逗得新郎面紅耳赤,新娘羞答答,藉以取樂。鬧洞房中,也有過分的尷尬場面,但都是一笑了之。一直鬧至深夜,盡歡而散。
新婦茶
婚禮的次日,湛江還有飲“新婦茶”的習俗,也叫“飲甜茶”。新娘用新的茶盤茶杯盛著糖茶,拜見家公家婆及家族長者,雙手敬茶。新娘敬茶後,得到打賞,收到見面紅包,也宣告新娘正式進入家族門第。
三朝回門
新娘出嫁第三天,有返回娘家的習俗,也稱“歸寧”。大多數夫妻雙雙一齊回門,回門禮物必須有閹雞、豬肉、禮餅、糖果之類。女家會把部分禮物分送親朋鄰里,表示女兒已出嫁,在婆家一切順利。一般娘家殺雞款女婿,大餐後當天返回,並不留宿,湛江城鄉都不違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