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婚嫁風俗

吳川婚嫁風俗

吳川人的婚嫁風俗基本上按照《禮記·婚儀》規定的程式——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去進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被看作人生的“終身大事”,因為結婚後,這對夫妻終身廝守、福禍與共、白頭偕老,因此,辦起婚事來相當講究。舊時代的婚嫁,現今時代改變了,人的婚煙觀念也改變了,但這一程式仍被保留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川婚嫁風俗
  • 外文名稱:Wuchuan marriage customs
  • 定義:民俗風情
  • 程式:過禮、迎親、拜堂、擺酒等等
習俗簡介,封包大全,婚禮大叔,

習俗簡介

吳川的婚嫁,基本上按照《禮記·婚儀》規定的程式進行,辦起婚事來相當講究。現今時代改變了,人的婚煙觀念也改變了,但這一程式不少地方仍被保留下來。
酒席酒席
媒人介紹。舊時男女青年的終身大事,由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擺弄。青年人的婚姻,不少是通過介紹人搭橋引線,男女雙方才能相互認識和初步了解。過去,吳川農村有“睇屋舍”的習俗,經媒人介紹後,女方的父親親自到男方家裡察看,看男方有幾間屋,屋裡有幾油缸谷等。現在也有“相睇”一說,男女雙方經媒人牽線後,約定在某茶樓見面,相互認識並進一步了解。
下定。也叫訂婚。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或經媒人介紹認識,交往一段時間後,有意成親,男方家長就向女方送去一些訂婚證物。過去送去的是衣服,現在大多是戒指、金鍊、耳環一類貴重的禮物。
過禮和回盤。過禮是男家向女家送去聘金和禮物。聘金有多有少。由媒人送往(自由戀愛的要請一個人做媒人)。聘金不能為整數,如雙方商定的聘金是一萬元,即要抽出一元,變為九千九百九十九元,裝在一大一小兩個封包送去。也不能出現有角分票,因為吳川方言“角”與“嫁”、“分”與“婚”諧音,如八角八分念成“八嫁八婚”,這是不吉利的。禮物則有糕糖和禮餅。舊時禮物中還有檳榔,現因檳榔難買到,一般不用了。女方受禮後,需要“回聘”,又叫“回盤”。回盤的禮物有糕糖禮餅,一般是把男家送來的餅再增添若干後回送給男家。男家則把禮餅分贈給親友鄰居。
伴娘伴娘
請期。俗稱過禮尾。通知女方婚期,也送去些禮金、禮物。因禮物中有用於女方結婚“開臉”用的蛋粉,故又叫“送粉”。按俗例,男家無論多富有,禮尾也不能多於禮頭(過禮送去的聘金稱為禮頭)。隨同聘金一同送去的還有擇定結婚良辰吉日的日子書。
過去,吳川的婚嫁還有收房和哭嫁的習俗。男方送來禮尾後,姑娘不再出門(現在還保留著姑娘不準進入別人家門的習俗),躲在閨房裡,與女友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內容多為與親人的別情離意,祝親人好運之類。哭自己,哭父母,哭哥弟,哭嬸嫂姐妹。有一首《哭哥歌》是這樣唱的:
伴娘伴娘
香菸裊裊哥呀,淚滴濕身哥呀。
香菸青青哥呀,等妹出廳哥呀。
香菸悠悠哥呀,步出屋頭哥呀。
妹生外向哥呀,離爹離娘哥呀。
離哥離嫂哥呀,無可奈何哥呀。
得哥撫育哥呀,妹已成人哥呀。
你妹出嫁哥呀,祝哥發達哥呀。
你妹出嫁哥呀,祝哥幸福哥呀。
迎親。結婚的前一天,男家一早就向女家送去“轎酒肉”:豬肉幾十斤,雞十幾隻(一定要雙數),酒兩埕,有的送去一邊豬,叫“邊豬壇酒”。女方在這天擺酒。農村人嫁女是不發請柬的,一般只是口頭告知。臨開宴時,新郎在大叔(相當於婚禮的司儀)的陪伴下,坐著小車來迎親,宴後便回家作準備。過去是花轎到女家迎娶。
吳川婚嫁風俗
出門。這是婚禮重要的一環。新娘出門前,由兩位嬸嫂或村中“命好”的婦女扶出廳堂開臉及梳頭。過去梳頭新娘要哭唱《梳頭歌》:
一梳梳來嫂呀,白髮齊眉嬸呀。
二梳梳來嫂呀,雙喜臨門嬸呀。
三梳梳來嫂呀,三元及第嬸呀。
……
如今,不再唱《梳頭歌》了,梳頭的嬸嫂邊梳頭邊吟道:“一梳白髮齊眉,二梳兒孫滿堂,三梳早生貴子……”
吳川人結婚大多崇尚早出門,有的新娘進了家門,天還沒亮。大概是取“早生貴子”的意頭吧。蘭石鎮卻例外,女家是在結婚當天中午擺酒的。因此新娘在中午或下午出門。出門的最合適時辰是零時到上午的11時,因此,時辰到了,便把新娘換下的衣服、鞋襪放在門口的椅子上,喚作“鎮轎”,到了中午或下午合適的時候才出門。迎親的方式,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解放前是用花轎接新娘,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步行撐傘迎親,80年代使用機車,90年代後差不多用小轎車迎親了。近年,婚車的級別是越來越高檔,結婚的車隊是越來越龐大,並且都裝扮成花車。
新娘出門時,由一位嬸嬸或嫂嫂牽著右手從大門跨出,直到婚車前,另一位嬸嬸或嫂嫂則打著紅傘遮蓋著。新娘腳不著地,地上鋪著蓆子或紅地毯。舊時,轎夫起轎時要抬著新娘三進三退,俗稱“退轎”。如今也有“退車”的,每退一次,新娘向車外撒一次錢,弟妹便趕緊彎腰拾起,意思是撿回去買田地,建洋樓。退車完畢,新娘的弟弟(沒有親弟堂弟或侄子也可代替)要“送車”,並且捧著簸箕取回掛在鋪上的長褲,婚車前要掛起一面鏡子和一塊豬肉。
鋪床。結婚當天凌晨,在新娘還沒進家門時,男家就要請村中一對命好的夫婦按時辰鋪床。四隻床腳用四塊新紅磚墊著,床頭兩隻橫放,床尾兩隻豎放,形似“丁”字,意在發“丁”(現在新式慶沒有床腳就不再墊磚了)。舊例要唱“鋪床歌”:
第一鋪床鋪床頭,
嫦娥今晚住紅樓,
床頭有對鴛鴦枕,
早添貴子勝公侯。
第二鋪床鋪床中,
紅燭高照碧紗籠,
夫妻好契約衾枕,
富貴榮華享萬冬。
第三鋪床鋪床沿,
蝴蝶飛來圈對圈,
金鉤又掛紅羅帳,
花正好時月正圓。
四鋪床腳我鋪開,
四平八穩好應該,
今晚夫妻成鸞鳳,
仙姬送子入房來。
現在不再唱《鋪床歌》了,鋪床的夫婦鄭重其事,邊鋪床邊講好話:“四隻床腳四隻磚,四朵牡丹四朵蓮。蓮上開花蓮結子,五子登科中狀元。”
接車。車到男家門口時,男家所有的人都要迴避。請來的兩位“命好”的婦女,便趕快上前牽出新娘。新娘腳踏草蓆或紅地毯,頭頂紅傘,跨進家門。此時,鞭炮齊鳴。新娘進入新房後,有以下幾個環節要做:一、坐斗。新娘面對梳妝檯,台上擺著谷斗(量谷的斗,內裝稻穀或豆)、扁柏、糕、糖和十雙筷子,端坐在盛著簸箕的椅子上,俗稱“坐斗”。據傳說,周朝的周公與桃花女成親,周公不願意,但父母之命難違,便選擇“犯三煞”日結婚,想害死桃花女。但桃花女聰明,懂得用四種方法破解:一是臨嫁大哭破弔喪,二是轎門掛鏡掛肉破白虎占轎,三是出轎開傘破紅沙煞,四是入洞房坐斗破白虎占床。後來人們結婚,雖然不是“犯三煞”日,但為慎重起見,仍沿用這一習俗。二、換井水。新娘用新家的井水洗臉,意思是換了一口井使用了。三、開臉、梳頭。
拜堂。這是婚禮最重要的一環,是完婚的標誌。不少地方新郎新娘的拜堂儀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對拜”。吳川農村有的地方新人拜堂卻與眾不同:廳堂並排著兩張八仙桌,桌上分別擺著拜天神、拜祖先的祭品。新郎、新娘在婚禮主持人的引導下,先拜神再拜祖先就大功告成。
擺酒。吳川人的婚宴,梅菉鎮多在晚上六點八個字開宴,“八”與“發”諧音,大概取“發財”的意頭吧。鄉村人則不論。城裡有不少人在酒家擺酒,鄉村人擺酒的地點大多選擇在學校的小操場或空曠地上。一家人擺酒,全村像過節似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擺酒互相攀比,宴席規模越來越大,擺幾十桌不在話下,檔次越來越高,菜餚則時時翻新,有些人連封包也不收了。富有的人家,還請來著名粵劇團,名歌星助陣。
吳川人的婚宴,請來的“大叔”口齒伶俐,能說會道,會喝酒,會唱歌,善搞氣氛。在帶領新郎新娘向客人敬酒時,遇上難纏的客人,要善於應付,有時還需要根據客人的要求而唱上幾曲呢。
婚宴上還有新娘子吃雞頭、雞腳、雞翼的習俗,以寄意新娘從此勤勤快快。大多新娘不願吃,家人便用碗盛著,安放在米缸里。
鬧新房。宴飲後,人們天始鬧新房。俗話說:“新婚三日不分大小”。新郎的好友,簇擁著新郎新娘,戲謔嘻笑,如讓新郎新娘共咬一塊糖果,或共咬一粒紅棗,或共爭一隻蘋果等等。弄得新郎新娘很難堪,好友則笑得前俯後仰。這樣一直鬧至深夜。
新婦茶。結婚次日早晨,新夫婦要向家公家婆,族中長輩及親戚中的長輩行禮敬茶。新夫婦雙雙跪在長輩面前,雙手捧上甜茶(由紅棗肉、冬瓜糖沖泡)。長輩則打賞紅包。如果接到親戚中的長輩打賞的紅包,三朝回門時則要送上豬肉、糕糖等禮物。
三朝回門。結婚第三天,新娘一早要起來掃地、下廚。家人有意撒些錢在地上讓新媳婦掃地時撿。吃早飯時,新娘先用筷子在每樣菜餚上撬一下,其他人才能吃。不久,小舅子送來了梳頭油,並邀請新夫婦回娘家,拜見岳父母及女方長輩。這叫“回門”或叫“歸寧”。回門的禮物有豬肉、糕糖等。娘家殺雞款待,大餐後要當天回來。回來時娘家送上一擔煎堆和壽桃米乙。回家後分贈給親友鄰居。
這就是吳川人的婚嫁程式。時下,大多青年人移風易俗,或旅行結婚不搞儀式,或參加集體婚禮不在家搞儀式,或參加集體婚禮再在家中擺酒,或男女雙方在酒家一起擺酒等等。吳川人的婚嫁也與時俱進了。

封包大全

一、男方封包
(一)、婚禮前一天由媒婆放在藍鉤里提到女方去:
1、 乳金:一個(給新娘的生身母親);
2、 奶金:一個(給哺乳給新娘的人);
3、 姊妹金:一個(給新娘的兄弟姐妹);
4、 梳頭金:兩個(給女家軒新娘的人);
5、 鋪金:兩個(給女家卷鋪的人);
6、 祝祖金(燒香金):一個(給新娘的家長);
7、 開傘金:一個(給來姨嫂);
8、 開車(喬)門金:一個(給來姨嫂);
9、 退車(喬)門金:一個(給新娘車的司機);
10、 搬簾金:一個(給搬嫁裝的新娘親屬)。
(二)、新郎去做姑爺時帶去:
1、賞廚金:一個(給新娘辦酒席的廚師);
2、奉欜(走堂)金:一個(給新娘辦酒席奉欜使的人);
3、帶金:一個(給新娘弟妹的利是);
4、利是封包:三個(出路口接姑爺一個、裝飯一個、送出路口一個)。
(三)、婚禮當天男家準備:
1、啟車金:若干個(給迎親車的各位司機);
2、收傘金:兩個(給男方軒新娘的人);
3、利是封包:兩個(給男方軒新娘的人)。
二、女方封包
1、 大叔封包:一個(姑爺回去封給大叔的);
2、 開鋪封包:兩個(給男家軒新娘的人);
3、 佗媒封包:一個(給媒婆的);
4、 利是封包:兩個(給女方軒新娘的人)。

婚禮大叔

吳川人結婚,都愛請一位“大叔”前來主持婚禮的儀式。這“大叔”,相當於司儀的角色。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反應敏捷,應付自如,多少還能喝點酒……是“吳川大叔”最起碼的“本事”。“吳川大叔”在主持婚禮時,又與其他地方的婚禮司儀有所不同,獨具“吳川特色”。
“大叔”主持婚禮的儀式“大叔”主持婚禮的儀式
在吳川人的婚宴上,“新人”(新郎新娘)是一個亮點,而“大叔”往往是更大的亮點。“大叔”充當最活躍的角色。整場婚宴的氣氛如何,口才發揮得怎樣,主持得有沒有水平,賓客和主人是否開心滿意……人們終會拿大叔“評頭品足”。
“飲喜酒戲大叔”,是吳川婚宴上的一道景觀。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形成的這一“習俗”了。這“戲”,帶有少少整蠱、耍弄之意,有點像時下流行的“惡搞”。婚慶講求喜氣。文明婚禮也是人們的共識。所以吳川人在婚宴上“戲一下大叔”,也不會太出格的,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能給本來就歡天喜地的婚宴場面更加增色。前來赴宴的賓朋,面對滿席佳肴,笑語洋溢,推杯換盞,當有了幾分飽意後,在坐等大叔率“新人”前來敬酒時,有人會生出些“整蠱大叔尋開心”的主意。他們將盤碟上吃剩的雞頭、雞屁股、燒豬頭之類,夾起“獻”給大叔;有的還搞惡作劇,預先在這些肉上蘸上鹽粉、胡椒粉等,硬塞進大叔嘴裡;甚至更有人提議,要大叔現場唱歌跳舞表演節目(充當“大叔”的大多是多才多藝者)……不然大家就不起立,不舉杯,任你大叔說盡多少好話,恭敬如禮,他們偏就“原封不動”,讓你大叔干著急,卻又無可奈何。有時大叔只得“乖乖”表演。於是婚宴上掌聲不斷,精彩橫生,高潮迭起。
婚宴上,人們“戲”的是大叔,新郎新娘兩角卻很輕鬆自在,一般不會被人“惡搞”,只須捧個酒杯,會飲不會飲都不大所謂,裝個樣子“抿抿嘴角”就可。若有嘉賓硬要灌“新人”兩杯,大叔自然會捷足奮勇擋駕,為“新人”代飲。
吳川人實在,重人情;吳川人結婚,好面子,愛講“排場”,請“大叔”前事先都要比較一番,請來的“大叔”名氣越大,越有口才,就覺得越有臉面,越顯出婚禮的品位。“大叔”這行業,在吳川日漸走俏起來,成為婚宴文化精彩的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