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文昌塔

湘江文昌塔

祁陽文昌塔是省內僅有的四面抱廈式結構的磚石塔,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由當時擔任銅仁知府的祁陽人鄧球倡建,現存建築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江文昌塔
  • 結構:四面抱廈式結構
  • 始建時間:明萬曆十二年(1584)
  • 朝向:座東南朝西北
簡介,歷史淵源,

簡介

文昌塔座東南朝西北,為七級八面樓閣式磚石結構,高36.68米,基座直徑18.2米,每邊長7米,底層以青石為基,二層以上為青磚砌築,從下而上,逐層內收,內為拱頂。各層高度不等,各設四真四假共8,楣及各處神龕均有精細浮雕。石階迴環曲折,全塔有巷26條,死巷1條,通51條,假門2條,結構精巧,初游者,常常迷路而不知上下。二、三、七層設外平台,有八方走廊,圍以沙石欄桿,石欄上刻有鰲、虎的頭形,其餘設腰檐。各層獸頭均口含一枚銅鈴,遇風則發出叮噹叮噹的響聲,悠揚悅耳,傳至很遠。一層正門嵌“二龍戲珠”立體鏤空浮雕石刻,上刻“文昌塔”三字,其餘各層也均在內壁上嵌有對聯、建塔記等碑刻。塔內有中心廳六層,均置神龕。鐵鑄約11噸重的寶葫蘆、相輪塔剎鎮頂。整座塔拱斗出檐,石欄石瓦,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塔旁建有文昌書院。因年久失修,塔身已向東傾斜,目前保存狀況完好。

歷史淵源

相傳文昌帝君是上界掌管文章之神,所以我國古代書院,也往往在供奉孔子的同時,供奉文昌帝君。《陽宅三要》曰:“凡都省府廳州縣,文人不利,不發科甲者,宜於甲、申、丙、丁四字上立一文筆塔,只要高過別山,即發科甲;或山上立文筆,或平地修高塔,皆為文峰”。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代,古人非常重視文昌,熱衷於建文昌塔,以彌補本地文峰的不足,冀圖多出文人才子,文化昌盛。文昌塔又稱文筆塔,一般高七層,它的作用同於文昌帝君。
縣城裡就有這么一座文昌塔,矗立在縣城浯溪鎮黃土嶺村,湘江東岸的萬卷書岩上,祁陽師範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文風儼然,仿佛空氣中都有翰飄香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文昌塔保佑了風水的緣故,祁陽崇文興教的風氣很盛,英才輩出,科舉時代,全縣進士及第就多達142人。建塔以來,先後出現過明戶部尚書陳薦、清軍機大臣陳大受、抗法名將歐陽利見等著名人物。現代以來,這裡又湧現了中共傑出領導人陶鑄以及劉金軒、周成將軍等一代名人,成為了一塊靈毓秀、人傑地靈的寶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