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東皮影戲,流傳於中國江西省萍鄉市的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湘東皮影戲於清代同治年間從湖南省攸縣高梘鄉傳入,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湘東皮影戲在表演形式注重對影偶進行突破空間限制;在影偶造型上側重吸取民間刺繡、剪紙等的樸實、稚拙、裝飾性強特點,通過圖案和色調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
2017年11月,湘東皮影戲被列入江西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遺產編號為5-IV-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東皮影戲
- 批准時間:2017年11月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5-IV-1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榮譽表彰,社會活動,
歷史淵源
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戰國,興於漢朝,盛於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湘東皮影於清代同治年間從湖南省攸縣高梘鄉傳入,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據《丁氏族譜》記載及相關調查,東橋鎮界頭村人丁富如師從湖南攸縣高梘鄉皮影表演大師張富,學藝後組團遊歷贛湘兩省,自成一家後,又授徒歐陽相澄。
清末1910年,湘東皮影第三代傳人丁光儀先拜圓覺大師為師學習皮影戲器樂演奏,1931年又拜師歐陽相澄(1903年生)學習皮影戲的表演,其子丁雲秋(1935年生)向其父學習皮影戲的器樂演奏,後因父年邁多病,又向歐陽相澄學習皮影戲表演,並傳授三子丁永發(1963年生)皮影戲技藝,丁永發後又師從歐陽相澄弟子皮影戲表演大師王柏華,傳承至今。
文化特徵
湘東皮影戲主要具有如下四個文化特徵:
一是合理的變形。為突破影偶只能在二維空間移動的局限,影偶雕刻藝人合理使用變形藝術,適應觀眾觀影時的視覺體驗,使觀眾產生鮮明的立體感,同時,還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徵。
二是大膽的誇張。這種誇張能夠集中反映人物和景物的本質特徵,產生強烈的美感和演出效果。
三是巧妙的象徵。影偶的象徵特點主要通過圖案和色調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比如,曹操的造型就是通過色調反映人物的性格。
四是稚朴的裝飾。影偶造型吸取了民間刺繡、剪紙等的樸實、稚拙、裝飾性強特點,因而布局嚴謹、線條流暢、色調明快,具有較強的裝飾性。
傳承保護
- 傳承狀況
文革動亂期間,對古老的傳統藝術,特別是戲劇本當作破“四舊”大部分被毀滅,許多劇本、道具都是靠老藝人們東藏西躲才留傳至今。目前,老藝人大部分已過世。只有丁永發和其師王柏華帶領丁武、丁喆等弟子將皮影戲艱難維持至今,在日常演出的同時,依然不忘傳承非遺文化,每年堅持公益演出20餘場。
- 傳承人物
截至2018年9月,湘東皮影戲第八代傳人為丁武。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5年12月2日,湘東皮影戲第七代傳人丁永發的皮影藝術團憑藉皮影戲《楊宗保破陣》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銀獎;2018年9月,湘東皮影戲第八代傳人丁武憑藉作品《絲綢之路》獲得第三屆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社會活動
2020年9月24日,湘東皮影戲第七代傳承人丁永發和第八代傳承人丁武獲邀赴萍鋼國小參加主題為“走進湘東皮影戲”的少先隊活動,為同學們表演了一場湘東皮影戲,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湘東皮影戲的魅力,幫助學生了解和傳承經典,把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