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起義舊址群

湘南起義舊址群

湘南起義舊址群,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嘉禾縣、宜章縣、永興縣、桂陽縣、安仁縣、資興市,衡陽市耒陽市,株洲市炎陵縣。

湘南起義是一個完整的革命鬥爭過程,有策劃、序幕、高潮、撤退、上井岡山五個階段。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考證,湘南起義舊址遍布湘南10餘個縣(市、區),共有50餘處,其中包括中中共中央駐汝城特別工作委員會舊址、汝城會議舊址、宜章石暴動舊址、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蕭克故居、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安仁轎頂屋會議舊址、資興彭公廟聯席會議舊址,永興縣第九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板梁暴動奪槍舊址、何坤故居湘南工農兵代表會議舊址太平寺、中共宜章縣委舊址、工農革命軍後方醫院舊址、後壇岩兵工廠舊址、汝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黃氏總祠、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等。湘南起義舊址群是寶貴的中國革命歷史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傳播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資政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年5月,湘南起義舊址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南起義舊址群
  •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嘉禾縣、宜章縣、永興縣、桂陽縣、安仁縣、資興市,衡陽市耒陽市,株洲市炎陵縣
  • 所處時代:1928年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836-5-22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主要建築,歷史文化,價值意義,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何碧雲自衡陽返鄉後,組建了桂陽縣女界聯合會並任委員長,在自家房舍設立聯絡點開展革命活動。民國十七年(1928年)2月13日,鄧允庭師長和萬倫團長率農七師,鄧華率郴縣農軍,聯合桂陽農民自衛軍師長楊赤及桂陽農軍3000餘人攻打桂陽城成功後,於同年2月14日成立桂陽縣蘇維埃政府。16日,在縣城城隍廟召開萬人大會,宣布桂陽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徐樹譽任主席,劉樹基任副主席,辦公地點設何碧雲家。桂陽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推動了全縣革命運動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桂陽縣政府用公房與何碧雲家交換,在此先後設立街道辦事處、縣保健院、縣中醫院門診部。2008年,桂陽縣政府將舊址收回移交縣文物部門管理。
汝城會議舊址,建於民國初期。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26~28日,朱德、陳毅和湘南特委召集湘南、粵北地方黨組織和南昌起義朱德所屬部隊領導人,在此召開策劃湘南起義的“汝城會議”,討論落實毛澤東親筆起草的、黨中央決定的《湘南運動大綱》的重大戰略決策。此次會議,溝通了起義軍和地方黨的聯繫,在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為湘南起義作了充分準備和安排部署,“汝城會議”是發動湘南起義的綱領性、方向性的極其重要會議,對湘南起義起決定性的作用。
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蕭克故居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7月14日,蕭克出生在此。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參加南昌起義的蕭克奉黨組織之命秘密潛回嘉禾縣小街田村,與其他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回來的共產黨員黃益善、何輔漢等在蕭克故居建立了中共嘉禾南區支部,秘密組織開展武裝鬥爭,並成立了暴動指揮部,準備在嘉禾實施武裝暴動,當時共有成員50名。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蕭克等領導的“中共嘉禾南區支部”積極回響黨關於武裝暴動的指示,在故居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蕭克、黃益善等三名南區支部成員配備槍枝赴宜章參加湘南起義。蕭克任宜章碕石獨立營副營長兼一連連長。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部分隊伍,由廣東折回湘南發動“宜章年關暴動”,建立了湘南第一個紅色政權宜章縣蘇維埃政府,改編部隊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
宜章石暴動舊址,始建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民國十七年(1928年)元月12日,朱德化名王楷團長,打著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140團的旗號進入宜章。當晚,宜章縣偽縣長楊孝斌等為140團長官接風洗塵,朱德、胡少海帶十四名衛士前往赴宴,宴席中將二十多名反動官紳全部抓獲。隨即陳毅、王爾琢率部一鍋端掉了縣警察局、挨戶團,俘敵400餘名,智取宜章宣告成功,並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朱德、黨代表陳毅、參謀長王爾琢。宜章年關暴動的勝利,拉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民國八年(1919年),改為縣立女子職業學校。2003 年,經中宣部批准興建了湘南起義紀念館。紀念館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950平方米,於2004年9月開館。共展出珍貴的歷史圖片325幅,實物186件,文獻資料13份。2008年3月,按照中央的安排,紀念館被列入首批免費對外開放的單位。2010年,對紀念館從內容、形式到陳展面積進行了全面的提質改造。提質後的展廳面積約1200平方米,整個陳展內容由五個部分組成:高山寒流急、霹靂震乾坤、烽火連三月、走向井岡山、鐵血鑄英魂。同時新增加了聲、光、電、動等新的陳展形式,把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參與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揭示湘南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所占有的獨特地位。
板梁暴動奪槍舊址(中村宗祠),始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民國十七年(1928年)2月2日,宜章挨戶團被朱德、陳毅的部隊打散後,挨戶團頭目吳國斌帶了18名槍兵逃到板梁村,投奔了大土豪劉堯卿。當夜,黃克誠、尹子韶等在中村宗祠召開了秘密會議並發動暴動,一舉繳了18名團丁的槍。戰鬥結束後,尹子韶又把劉堯卿家的糧庫打開,把穀子全部分給了當地的窮苦百姓。板梁暴動揭開了湘南起義在永興的序曲。
板梁暴動奪槍舊址中村宗祠位於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占地面積288平方米,由大門、前廳、露天坪、後廳及廂房組成。大門梁枋飾彩繪雙龍戲珠圖案,大門右旁書“中村宗祠”四字,兩邊山牆分別書“忠、孝、廉、節”四個大字,保存較為完好。
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始建於清代。民國十七年(1928年)2月4日,朱德、陳毅率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占領郴州城。民國十七年(1928年)2月7日,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下設秘書處及土地、經濟、軍事、肅反、聯絡等委員會,領導郴縣人民組建農民赤衛隊,打擊土豪劣紳,進行土地革命,開展一系列革命運動。機關初設中山北街26號美國教會福音堂;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2日,郴縣“反白事件”中,遷城郊東塔書院;“反白事件”平息後,即遷至現址。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3日,機關人員撤往井岡山。2017年10月底,陳家大屋保護修繕工程本體修繕工程項目開工,於2018年3月全面完成。
洣泉書院,始建於宋代。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前往湘南,途中攻克酃縣縣城,將團部設在洣泉書院。4月下旬,毛澤東、張子清等在洣泉書院部署並親自指揮了城西的接龍橋戰鬥,擊潰了尾追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和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的湘敵兩個團,有力地掩護部隊向井岡山轉移,保證了兩軍的勝利會師。
轎頂屋會議舊址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明末清初為縣衙;清末改為“廣盈庫”;民國初期為縣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下旬,由於敵人南北夾擊的形勢已經形成,朱德於3月29日下令起義部隊東撤,向井岡山靠攏。4月1日,朱德率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四師從耒陽撤往安仁,占領了安仁縣城。4月5日,朱德在城內的轎頂屋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作出了部隊向井岡山轉移的偉大戰略決策。
培蘭齋,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土地革命期間,培蘭齋成為中共耒陽縣委機關秘密辦公地點,並在此創辦縣委機關報《耒潮》。湘南起義期間,朱德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此設立招兵處。1985年11月5日,經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在培蘭齋原址上創辦全省第一個永久性縣級黨史陳列館。
資興彭公廟聯席會議舊址,兩棟廳屋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八角亭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9日,陳毅、何長工等率領湘南起義隊伍與楊福濤為書記的湘南特委作戰略性轉移,途徑資興,所率部隊駐紮在彭公廟胡氏廳屋。為研究保存革命力量、安排上井岡山的路線,湘南起義隊伍與湘南特委一起在彭公廟召開聯席會議。聯席會議上進行了激烈討論,陳毅、何長工率湘南起義部隊挺進井岡山,與毛澤東部隊順利會師,而湘南特委不聽勸阻執意回衡陽,後遇敵伏擊,全部遇難。

主要建築

綜述
湘南起義是一個完整的革命鬥爭過程,有策劃、序幕、高潮、撤退、上井岡山五個階段。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考證,湘南起義舊址遍布湘南10餘個縣(市、區),共有50餘處,其中包括中中共中央駐汝城特別工作委員會舊址、汝城會議舊址、宜章石暴動舊址、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蕭克故居、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安仁轎頂屋會議舊址、資興彭公廟聯席會議舊址,永興縣第九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板梁暴動奪槍舊址、何坤故居湘南工農兵代表會議舊址太平寺、中共宜章縣委舊址、工農革命軍後方醫院舊址、後壇岩兵工廠舊址、汝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黃氏總祠、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等。
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陳家大屋),位於南塔街道興中街35號,占地面積約728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小青瓦,具有湘南民居特色。除前廳拆除外,基本保持了原貌。該舊址是湘南起義進入高潮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城區唯一保存完好的湘南起義的重要舊址。
湘南起義舊址群
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宜章石暴動舊址
宜章石暴動舊址是民國十七年(1928年)朱德、陳毅策劃、發動宜章年關暴動時的指揮部和工農革命軍司令部所在地。舊址坐落在宜章縣城中心,為清代建築風格,青磚白牆二層木樓、瓦房結構,占地約408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789平方米,初為清代守備署。現已按民國十七年(1928年)的原貌全面修復,並復原了當年暴動時的指揮部和工農革命軍司令部;朱德、陳毅、王爾琢、胡少海的住房和工農革命軍的練兵場、輜重室和警衛戰士住房以及水井等。展出各種實物187件,其中有當年農軍用過的梭鏢、大刀、漢陽造、鳥銃、來復槍以及複製的松樹炮、軍服、軍被等。
湘南起義舊址群
宜章石暴動舊址
汝城會議舊址
汝城會議舊址,位於汝城縣盧陽鎮津江村。舊址原為當地鄉紳朱雄萬、朱柏萬之宅院,由2座朝門4棟正棟2棟偏房組成院落式建築群,占地面積約1639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64平方米。
資興彭公廟聯席會議舊址
資興彭公廟聯席會議舊址位於州門司鎮唐家灣村西家田組,由2棟廳屋、1個八角亭、1座紅軍墳組成。兩棟廳屋始建於清同治年間,為胡姓族人世居之地,均坐東朝西,面積約796平方米,二層樓房,磚木結構,硬山式頂。八角亭又名懷清亭,占地面積約153平方米,八方每面均開一扇門,共三層,亭頂為葫蘆形陶製飾品。
洣泉書院
洣泉書院位於炎陵縣霞陽鎮新市街02~4號。書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頂,封火山牆,建築面積約1949平方米。
湘南起義舊址群
洣泉書院
培蘭齋
培蘭齋位於耒陽市蔡子池街道辦事處聶洲社區,原為聶洲謝氏宗祠和私塾。整棟建築坐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二進二廂,硬山頂,蓋小青瓦,青磚漫地。 “湘南起義在耒陽專題館”館址設培蘭齋。占地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展示共分七個板塊,分別為序廳、前言、蓄勢待發、紅旗漫捲、揮師東進、風雲激盪和結束語,以時間為軸線,以重要人物和重點歷史事件為主線,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的展示以及實景的塑造、“聲光電影”方式重現了湘南起義那段風雲激盪的革命歲月。
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蕭克故居
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蕭克故居位於嘉禾縣泮頭鄉小街田村,系蕭克曾祖父蕭人傑建造。占地面積約400多平方米,硬山頂,穿斗式梁架結構,保存較為完整。
板梁暴動奪槍舊址
板梁暴動奪槍舊址中村宗祠位於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坐西朝東,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占地面積約288平方米,由大門、前廳、露天坪、後廳及廂房組成。大門梁枋飾彩繪雙龍戲珠圖案,大門右旁書“中村宗祠”四字,兩邊山牆分別書“忠、孝、廉、節”四個大字,保存較為完好。
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桂陽縣迴水街3號,是革命烈士何澄、楊呈祥等家人住房。磚木結構,二層,硬山頂,建築面積400餘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
轎頂屋會議舊址
轎頂屋會議舊址位於安仁縣安康路38號,為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硬山頂,馬頭牆,高兩層,面積約812平方米。該舊址是湘南起義進入轉折階段的標誌。

歷史文化

湘南起義
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中旬,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部分軍隊到達汝城縣,與國民黨第十六軍軍長范石生合作,並秘密與湘南特委聯繫,積極策劃,準備武裝起義。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1日(農曆臘月十九日),朱德、陳毅率部進駐宜章。翌日,在當地共產黨組織的配合下,舉行武裝起義,占領宜章縣城,隨後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1月下旬,革命軍擊潰由廣東坪石前來進犯的國民黨軍隊許克祥部,起義聲威大振。在部隊的支持下,湘南特委組織郴縣、永興、安仁、資興、桂陽、耒陽等湘南10餘縣民眾舉行起義,成立蘇維埃政府,建立工農武裝,開展土地革命。國民黨大為恐慌,從3月中旬開始調兵遣將,集中九個師的兵力從南北兩面對湘南起義部隊進行圍剿。面對嚴峻局勢,朱德、陳毅決定率領部隊和農軍主動向井岡山轉移。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寧岡礱市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由此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全盛時期。湘南起義創造了軍隊與地方的黨組織密切結合領導武裝起義的經驗,實現了正規軍與地方農民武裝相結合的鬥爭形式,最先創造了起義過程中大規模的蘇維埃運動,建立了1個地區、8個縣、數百個區鄉蘇維埃政府。

價值意義

湘南起義舊址群是寶貴的中國革命歷史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傳播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資政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湘南起義舊址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湘南起義舊址群,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嘉禾縣、宜章縣、永興縣、桂陽縣、安仁縣、資興市,衡陽市耒陽市,株洲市炎陵縣。
湘南起義舊址群汝城會議舊址(朱家大院)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郴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湘南起義舊址群(湘南起義舊址群汝城會議舊址),路程約110.9千米,用時約9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