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即事》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借盧橘、楓葉表明節令由夏入秋,觸發了詩人的愁思;次句點明所懷,表達了詩人心戀帝闕的廊廟之思;後兩句借水生情,明顯地流露出了詩人嘆惋韶華消逝,而此身無所作為的焦灼感。全詩紆曲婉轉,感情誠摯,意尤深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湘南即事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戴叔倫
- 作品別名:湖南即事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湘南即事1
盧橘花開楓葉衰2,出門何處望京師3。
沅湘盡日東流去4,不為愁人住少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湘南:泛指湖南沅水、湘水流域。即事:就某事發興之作。
2.盧橘:即金橘,夏日開花,白色。李時珍《本草綱目》:“此橘生時青盧色,黃熟時則如金,故有金橘、盧橘之名。盧,黑色也。”
3.何處望京師:指長安看不到在哪裡。京師,此指長安。
4.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今湖南省境內,流入洞庭湖。盡日:有版本作“日夜”。
白話譯文
眼前正是盧橘花開、楓葉衰敗的深秋季節,出得門來遙望遠方,京師不知道在遠處的哪個地方。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東方,為什麼就不能為我這個愁情滿懷的人駐留片刻,聽一聽我內心的苦衷呢?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766-779年)初年,劉晏任度支鹽鐵轉運租庸史,曾推薦戴叔倫主持湖南轉運。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戴叔倫又入湖南觀察使曹王李皋幕,住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如此先後在湖南多年。當時他已近五十的知命之年,而身居幕僚,無所建樹。有感於節物風光不相待,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即事抒懷,思念京師長安之作。
首句借盧橘、楓葉表明節令由夏入秋了。花開葉落,季節變更,觸發了詩人的愁思。次句點明所懷:“出門何處望京師。”“何處”二字,狀引領極目長安的形態,表達了詩人心戀帝闕的廊廟之思,意尤婉切。本來京師長安是詩人求仕之地,所在何處,詩人肯定自知。故作問句,感慨更深一層,正是欲歸而不得,轉覺路迷。後來辛棄疾的“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以長安指淪陷了的汴京,他明說望而不見,是由於許許多多的山遮住了的緣故。這裡的故問與辛詞的明說雖不同,但所寄寓的欲歸而不得的深沉感情則是完全一致的。
後兩句借水生情。“沅湘盡日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江水東流,自古而然;沅湘東流,亦屬自然現象,孔子曾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來概括河流的本質特性,可是詩人卻責怪它“不為愁人住少時”。水自東流,人卻不得歸,這是詩人的怨尤所來,雖不合理,但卻近情。不過水不僅東流,而且是“盡日”流即使少住片刻也不肯,這就尤其使人難堪了。沅、湘即便停滯,也載不得詩人西歸。這正是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那種好夢難圓,卻錯怪黃鶯的痴極之語。詩雖紆曲婉轉,怨懷之深,仍不難看出,這樣“自是人生常恨永長東”了,感情是極誠摯的。細繹之,從水的盡日東奔,不住少時的“盡日”、“少時”的時間強烈反差看,呼應開頭的花開葉落,又明顯地流露出詩人嘆惋韶華消逝,而此身羈留湘南,屈居幕僚,不得有所作為的焦灼感。
名家點評
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沅湘住,便如何?如此看,才見詩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