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代張康-任糧房總書,到湖溪見大塘姚氏
面貌異常,娶以為妻,生七子。永樂七年(1409),第七子孟昭首遷東宅,次子孟舉遷西宅,長子孟升遷下宅。宋末已有村落,宣姓住馬午山腳,曹姓住坑下,葉姓住坑頂,何姓住螺峰山腳,張氏興而四姓均外遷。
清道光《東陽縣誌》載,湖溪源出梅枝嶺、清潭下流循禹山(即八面山)之麓,盤旋曲折,瀦而為湖,流則為溪,故名。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
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
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樣式與特色
祖先在南江建有4座橋及一過水路面。1989年7月23日
洪水,全部沖毀。歷來重視
公益事業的湖溪人,僅用6個月時間,修復博濟橋和上橋,並增加兩條1.5米寬的水泥便橋。
1986年拓寬至6米,荷載5噸。橋中西側建有僅用獨柱支撐的六角博濟亭,雕刻油漆,文雅古樸,既便通行,又宜小憩。1989年集資30多萬元重建長80米、寬8米鋼筋混凝土橋,橋兩邊欄桿間有16條水泥凳,荷載10噸。橋碑記銘曰:民資民工偉業垂青史,群策群力天塹變通途。清濟橋,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建成,為石拱橋,長180米,1922年被洪水沖毀。1928年重建為拱式八字形石橋,全長135.2米,共11孔,淨跨9.4米,橋面寬3.45米,全用開鑿的長方石砌成。為浙江省八字形拱橋中下淨空最大的一座。橋面兩側用荷花石柱、石獅柱和鐵柱共110根,由4根無縫鋼管作欄桿串連。1989年7月23日被洪水沖毀一半多。現正籌資重建為公路橋。
湖溪村亭、台、樓、閣齊全,湖溪原有湖堤新柳、泉塢高松、塔嶺飛雲、東山積雪、鶴塘夜月、禹東朝煙、虹鎖清川、魚吹春浪八景。清進士王崇炳(後田人,湖溪的外孫)和村人張兆麟各賦詩八首。明末建的鎮湖亭,有書床筆架之稱,二層稱得月樓;
1982年建信用社時拆除。明後期建的臨川閣,三層亭閣式,格局頗為得體,氣勢雄偉,藝術甚精;螺峰山腳有清波門,1942年被洪水沖毀。螺峰尖有螺峰閣,1986年毀。螺峰尖現存三間殿堂。清光緒三十一年菊月建造、1980年冬重修山公殿(重檐四角亭),石柱上有楹聯:鶯笙喧鬧日雙下,螺峰縹緲雲旗揚。張雲松1939年在湖溪大石橋南頭西邊0.5公里處建八字院,1942年被洪水沖毀。又在木坑塢建天寶寺,請住持方丈杜學誠協助。1943~1947年先後建成東西廂樓房各5間,大雄寶殿3間2弄及門樓,院子中栽有櫻桃4株,桔、柚各2株。兩山夾塢、文雅古樸、空氣清新、保存完好,是旅遊、避暑勝地。有廳5座,現存上三份廳、新廳、大廳等3座。有七房祠堂、
大祠堂、滕姓祠堂等10座,現存大房祠堂、新廳祠堂、敦倫堂、花牆裡祠堂、後坑祠堂等5座。
農業特點
湖溪農業有兩大特點:一是婦女勞動力多,1992年底1594個勞動力中,女勞力945人、占59.3%,男勞力多數外出做工。二是精耕細作,耕地面積1473畝,每人平均0.47畝,田1338畝,地135畝。人均耕地少,精耕細作在有限的耕地中力爭達到高產。湖溪歷來易澇易旱,1957年始建姚塢、車盤塘、木坑塢、泉頭塢水庫。1962年湖溪電灌站建成,水利條件初步改善。1963年移墳上山和改田100畝。1964年夏,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書記江華來湖溪為南江水庫選址。
1966年南江西堆堰壩建成,從湖城頭橋渡漕流經湖溪自流灌溉。1972年南江水庫北乾渠竣工通水,極大地改變農業生產條件。1977~1978年冬殺虎墩、後雲畈地改田300畝、1976~1979年建機耕路4條,計長2612米,寬3米。1992年糧食總產量937噸。桑園面積5畝,蠶繭總產量397公斤。水果面積112畝,水果總產量33噸。生豬年終存欄數1640頭,全年飼養量2950頭,每戶平均2.9頭。還有
牛、
羊、兔、家禽等,六畜興旺。養蜜蜂60箱。
工業狀況
唐代,湖溪一帶已產東綢、花綢、素幅,是東陽絲綢的主要產地。昔日織東陽土布的古老工具,用來編織牆紙網,最多時425台,1992年編織者70戶,年收入8萬元。火腿、電鍍等村辦、聯辦、戶辦工業22個,職工650人,固定資產原值171萬元,工業總產值1530萬元,利稅77萬元。東陽園林工具廠,創辦於1975年10月,原名湖溪機電廠,1987年擴建更名,善於開拓的張阿龍任廠長。1992年底職工362人,固定資產原值129萬元,主要設備沖床48台,工業總產值1050萬元,其中出口交貨總值850萬元,產品園林工具217萬把,遠銷西歐、北美和東南亞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稅52萬元。東陽市牆紙廠,原名湖溪牆紙廠,創辦於1978年,1992年底職工29人,固定資產原值67萬元,工業總值125萬元,利稅25萬元。東陽市湖溪東方牆紙廠於1989年1月投產。1992年底職工40人,固定資產原值34萬元,工業總產值104萬元,利稅21萬元。張金壽製造的雕花鑿,質量為全市之冠,聞名省內外。境內市屬工業企業有東陽市味素廠、
糧油食品廠及皮鞋二廠、東方飲料廠等。
歷史沿革
宋、元、明、清屬孝順鄉四十一都。1929年稱第六區湖溪里,
1932年稱湖溪鎮,1935年5月稱四十一都鄉四、五保,
1944年11月屬湖溪鎮。
1950年6月稱鎮湖鄉湖溪東村、西村。1954年冬辦聯盟、聯益、三協、五一、幸福、五星、高潮、愛國、勝利、和平、飛速等1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冬並為湖溪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3月屬湖溪鄉。
1958年9月稱湖溪人民公社湖溪生產隊,1961年9月稱湖溪生產大隊。1982年12月稱湖溪鄉湖溪村,1985年5月屬湖溪鎮。由湖溪、前陽、新屋、高椅山、天寶寺(木坑塢)5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湖溪。1992年底,全村1013戶、3117人。主姓張,占60.2%,滕姓占2.6%,共64姓。
湖溪村歷來是鄉、都、區、鎮人民政府駐地,東陽-橫錦-南江及磐安-諸暨公路穿村而過,每天來往汽車20多班次,個體戶大小客車20多輛,三輪卡車甚多,開往四面八方。
企業文化
湖溪素稱泥木工之鄉。東陽市第五建築工程公司,原名湖溪建築工程公司,組建於1978年8月。1992年底職工1451人,其中固定工693人,施工機械設備176台,建築產值1200萬元。1984年以來創杭絲聯檢驗大樓等優質工程。東陽市湖溪鎮第二工程隊,1984年12月組建。
1992年底職工450人,產值700萬元,施工面積4萬平方米。
明景泰三年(1452)張濟在湖溪建張氏書塾。1915年由4個義塾合併為民新國小。1929年改為湖溪代用國小,設高級班。1944年改為湖溪國小。1950年改為湖溪區中心國小,形成湖溪國小輔導區。1975年9月附設國中班,改為湖溪中國小,1985年改為湖溪鎮中心國小。
1988年湖溪鎮中心國小少先隊大隊獲共青團中央授予的全國紅旗大隊稱號。1992年教職工34人,班級16個,在校學生796人。1959年創辦幼兒班,養員1名,入園幼兒40多人。1978年恢復幼稚園。1992年底幼兒班4個班,教師4個,入園幼兒190人。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湖溪東宅七房、二房及太平燈共3條龍燈,由各房輪流,太平燈臨時確定,一般是正月十四至十六迎,放十萬響長鞭炮。按明代後期建造的臨川閣模式仿造的燈頭,高2.2米、闊1.5米,三層亭閣式,由一人支撐,其柱有1.8米高,總高度4米。
1993年2月參加浙江省鄉鎮企業工藝美術委員會、東陽市文化局、老年協會聯合舉辦的元宵燈展大獎賽,獲金杯獎。八月初九在溪灘疊羅漢等武術表演。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迎花燈蓬,每蓬20盞燈左右,由一根竹竿串連掛燈,形狀如一把扇,有20~30蓬不等。一般由店家、富戶迎,然後作禮品送人。清末創張春玉戲班。1933年張爐善買進老紫雲戲班,以唱高腔為主的三合班,擁有劇目高腔18本、崑腔18本、亂彈36本及摺子小戲。演員陣容強大、名伶眾多、文武兼優,藝冠群英。班譽興隆,曾獲金華府府太爺獎賜金絲燈籠一盞。接著又將戲班分新紫雲、三紫雲、四紫雲,給弟
張星善、
張星海分管。直至1951年與王新喜等組合成東陽婺劇團,1950年冬創辦文工團,116人。60~70年代稱文宣隊。1980年2月建立婺劇團,設湖溪鎮文化中心、文化站、圖書室、廣播站、遊藝活動室、錄像放映室及湖溪影劇院(967座),電影、戲劇不間斷。1983年湖溪文化中心被評為金華市和省文化工作先進單位,中共浙江省委書記陳作霖曾來視察,1988年評為特級文化站。1991年10月建立萬冊圖書館。村黨支部1979年始歷年被評為東陽市(縣)先進黨支部,被評為金華市1988年度先進黨支部。1987年始連續被東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村,評為金華市七五時期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1968年始辦合作醫療,名中醫金希聰曾來坐診,自采中草藥,創製滴水珠、天南星、半夏注射液,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醫研究院中醫研究生班主任岳美中教授試用後,極為讚賞。著有《國藥概覽》、《星夏之歌滴水珠詠集》等。1983年停辦。現有私人診所8家。
1958年冬創辦湖溪幸福院,有10多個老人進院,1966年停辦。
1987年國慶節成立全縣第一個老年協會,會員467人。7間活動室,活動內容有看書讀報、下象棋、搓麻張、打撲克等,從不賭錢。
經濟發展
明末建集市,逢農曆一、四、七為市。1942~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湖溪一度成為浙江中部的鬧市之一,是浙南溫州、麗水和台州各縣及永康等地商人的重要交易場所。農曆六月初四、八月初九,是傳統的廟會,現為物資交流會;1977年2月改逢五月初一和十月廿一。參加物資交流會人數3萬多。1987年建貿易市場6000多平方米。1986~1987年原街道改造鋪設混凝土路面177米長、4米寬的文化路和主街道長537米、寬17米的湖江路。1992年鋪設混凝土路面長600米、寬16米的新興路。街道整齊,市場繁榮。市屬事業單位有財稅、工商、農業銀行營業所、建設銀行分理處、交通、公路管理站、供電、渠道管理所、中心衛生院、郵電支局、汽車站以及湖溪信用社等。市屬湖溪糧油貿易公司、食品分公司、供銷社(商場二樓營業)以及私營、個體商業300多家。每天有大量蔬菜上市。飲食(燒餅、油條、
包子、
粽子、
豆漿、
豆腐腦、
餛飩、
餃子、
麵條、年糕、粉乾等)、理髮、旅館、照相、修理等服務業上百家。主要分布在湖江路和新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