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訪談》是200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湘文化訪談
- 作者:蔡棟
- 出版時間:2006年6月1日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66 頁
- ISBN:9787543840348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異彩紛呈、群星璀璨,想想,僅嶽麓書院就培養了王夫之、陶澍、魏源、賀長齡、曾國藩、郭嵩燾、左宗棠、胡林翼等人才,放眼湖湘大地,千古風流人物更是數不勝數。先人的業績、思想,夠我們好好總結、回味。
編輯推薦
《湖湘文化訪談》:『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書院的這副對聯一直讓湘人引以為驕傲。但為什麼『惟楚有材』,『楚材』中為何多政治人才、軍事人才,卻少經濟人才,『楚材晉用』又是怎么回事?對『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然而,到底什麼是湖湘文化,它究竟形成於哪個時期,它最突出的特色與閃光點是什麼,它的局限與不足又是什麼,湖湘文化在21世紀怎樣才能揚長避短、與時俱進?
作者簡介
蔡棟,湖南日報編委、文化新聞中心主任。高級編輯。離受國務院政府特殊當貼專家,湖南省文藝評倫家協會副主席。省作家協會理事,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主席團成員,省詩詞協會常務理事。編著有《南人與北人》、《當代名人訪問記》、《鬍子與學問》、《雙休漫筆》等。
目錄
胡湘文化的歷史與閃光點——湖湘文化訪談之一
連結之一:敢為天下先:湖南人的精神
連結之二:告別傲慢與偏見
湖湘文化的精神氣質與性格弱點——湖湘文化訪談之二
連結:市場經濟與湖湘文化取向
湖湘文化的二重淵源——湖湘文化訪談之三
連結:與時俱進:近代湖湘士人的追求
“霸蠻”與“靈泛——湖湘文化訪談之四
連結:妥協是一種智慧
湖湘文化的特質與要素——湖湘文化訪談之五
連結:實現湖南人才的轉型
湖湘文化的四期發展——湖湘文化訪談之六
連結:以高遠信念引領湖湘文化
胡湘文化與湖南近代人才群——湖湘文化訪談之七
連結之一:湖湘文化對湖南人才群的影響
連結之二:爭強好勝與團隊精神
連結之三:以水為師
湖湘文化與當代湖南知識分子的文化責任——湖湘文化訪談之八
連結:敢於變通的湖湘文化是好生意
儺文化:尋找湖湘文化之源——湖湘文化訪談之九
連結:湖湘文化的考古尋蹤
湘菜再談——湖湘文化訪談之十
連結之一:解讀湘菜
連結之二:湘菜與火宮殿廟會
連結之三:湘菜的個性
毛澤東祖籍世系訪談——湖湘文化訪談之十
毛澤東的草書——湖湘文化訪談之十二
湖湘書風與湖湘文化——湖湘文化訪談之十三
湖湘書風與湖湘文化再談——湖湘文化訪談之十四
建築是凝固的文化——湖湘文化訪談之十五
文化產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湖湘文化訪談之十六
湖湘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湖湘文化訪談之十七
湘軍與湖湘文化——湖湘文化訪談之十八
連結:創新湖湘文化呼喚六大轉換
湖湘文化孕育五大書家——湖湘文化訪談之十九
外交風雲中的湖湘人物——湖湘文化訪談之二十
湘人李鐸的論書妙語——湖湘文化訪談之二十
“傻冒”林凡
“上善若水——黃永玉談沈從文
“書要到讀者中去——記韜奮出版獎獲得者鐘叔河
鶴鳴九皋——訪柳鳴九
《李鐸與約小子兵法新校》
沒有一張文憑的大學者——訪嚴北溟教授
湯教授逸事
王憨山之倔
以古為新的黃永厚
周谷城的幽默
做“減法”的設計家
舌頭舔在文學上——黃永玉談文說畫
肖曉琳:誰能記誰到永遠
徐俐:遇強越強
只研朱墨作青山——記旅美畫家李自健
從搬運工到博士導師——訪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鄧曉芒
挑花源走出的書法家——寫在張錫良書法展開幕之際
“湘西音樂在寫我——記文華大獎、荷花獎金獎獲得者楊天解
安平守道畫湘西——記山水畫家禹安平
書法湘軍-驍將
永州之野葡萄香——記畫家唐思源
後記
序言
身為湘人,完全不知湖湘文化的似乎不多,但真正對湖湘文化能說出個子醜寅卯的似乎也不是很多。
先哲有言,人是歷史的存在,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的行為是靠人自己曾獲得的文化來支配的。對支配自己行為的文化,我們確乎有必要尋根探源。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書院的這副對聯一直讓湘人引以為驕傲。但為什麼“惟楚有材”,“楚材”中為何多政治人才、軍事人才,卻少經濟人才?“楚材晉用”又是怎么回事?對“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然而,到底什麼是湖湘文化,它究竟形成於哪個時期,它最突出的特色與閃光點是什麼,它的局限與不足又是什麼,湖湘文化在21世紀怎樣才能揚長避短、與時俱進?
在這本“訪談”中,或許可以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有關湖湘文化的報導,《湖南日報》是從2001年開始的。
感謝報社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在版面上一直給足,由此才有可能去把文章做足:先是“訪談”,後來是“大家談”,再接著是“走向21世紀的湖湘文化”,去年又開始了“湖湘文化尋蹤”,可謂由遠至近,由虛入實,鍥而不捨,一層層在發掘,一步步在深入。
記得畫家王憨山在論畫時曾有一段後來大家都喜歡引用的名言:“墨要給足,色要給足,給足才有分量。”其實,繪畫如此,辦報何嘗不是同一個道理。好選題抓住後,就要捨得投人,給足版面,做深做透。唯如此,才能做出影響。
“湖湘文化訪談”面世其間,為這組報導叫好的不少,索要報紙不願漏掉一期的也大有人在,更有一些熱心的朋友鼓勵我早日結集出書。敝帚自珍,未能免俗,終於萌發了出版此書的念頭。
後記
早就有朋友建議出這本《湖湘文化訪談》,而我一直有點猶豫不決。之所以“口將言而囁嚅,足將進而趑趄”,一是出書難、求人難,怕給朋友添麻煩;二是有關湖湘文化的專著已不少,這本書還有出的價值嗎?
經不住朋友們的再三慫恿,其中一條理由也頗使我動心:“訪談口子小,針對性強,既可以有一定深度,又比較好讀,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這種形式更容易人眼入腦。”
於是到湖南人民出版社聯繫,沒想到社長熊治祁慨然允諾,全力支持。一封信去求書名,著名書法家李鐸先生二話沒說便從北京寄來了橫、豎兩張題簽。郭天民、陳新為版式設計煞費苦心;李雄偉、許久文、段煉在內容上精心篩選;樊孝良、王照雲、龔振歐、趙振雲等為此書提供了精美的照片。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
2005年2月於星城
這次修訂再版,增加了《湘軍與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孕育五大書家》等四篇文章,改正了幾個錯字。在湖湘文化研究不斷深入漸成“顯學”的今天,這本小書是否還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否還能得到讀者的認可與喜愛?我不知道。相信時間會作出回答。
再次感謝對於這本書給予鼓勵與支持的朋友。
2006年5月於星城菊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