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態修復原理與實踐

《湖泊生態修復原理與實踐》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湖泊生態修復原理與實踐
  • 書號:9787030698285作者:王聖瑞等
  • 外文書名:
  • 裝幀:平脊精裝開本:B5
  • 頁數:180字數:240000語種:zh-Hans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10-01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國家水專項湖泊生態修復研究成果,結合國內外其他相關研究進展,按照原理解析—技術套用—工程維護管理的湖泊生態修復鏈條,以機理原理創新和修復工程的維護管理為重點,也涉及生態修復的技術發展與套用實踐等內容,重點從湖泊生態系統修復及穩態轉化與生境要素及主要生物類群修復的視角,圍繞富營養化湖泊生態系統穩態轉換過程、生境要素驅動與藍藻水華發生、沉水植物修復、食物網調控及高原重污染湖泊滇池、高原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洱海和長江中下游湖泊生態修復機理等問題,總結了我國湖泊生態修復原理主要研究進展及成果;從湖泊生態修復技術發展及套用與生態修復工程維護管理的層面,對我國湖泊生態修復的工程技術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並對我國湖泊生態修復進行了展望。

目錄

前言
第1章 我國湖泊水環境狀況及生態修復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1.1 我國湖泊水環境總體狀況 1
1.1.1 湖泊水質持續改善,營養狀態總體向好 1
1.1.2 湖泊藻類水華風險依然較大,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3
1.1.3 外源污染依然嚴峻,流域水污染排放總量超過承載能力 3
1.2 我國富營養化湖泊治理與修復的主要內容 4
1.2.1 監測評價 4
1.2.2 控源治污 4
1.2.3 水體修復 5
1.2.4 流域修復與綜合管理 5
1.3 我國湖泊生態修復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6
1.3.1 對機理原理的認識存在較大不足 6
1.3.2 關鍵技術及集成體系不健全 7
1.3.3 標準規範嚴重缺失 7
1.3.4 工程維護管理的技術支撐不到位 7
1.4 本章小結 7
第2章 我國湖泊穩態轉換及生態系統修復研究進展 9
2.1 富營養化湖泊生態系統穩態轉換的階段性 9
2.1.1 科學基礎 9
2.1.2 研究進展 12
2.1.3 套用實踐 13
2.2 湖泊生態系統穩態轉換的生境要素驅動機制 14
2.2.1 科學基礎 14
2.2.2 研究創新 17
2.2.3 套用實踐 21
2.3 富營養化湖泊藍藻水華發生機制 22
2.3.1 科學基礎 22
2.3.2 研究創新 24
2.3.3 套用實踐 27
2.4 湖泊沉水植被退化及修復機制 27
2.4.1 科學基礎 27
2.4.2 研究創新 29
2.4.3 套用實踐 35
2.5 富營養化湖泊食物網調控原理 36
2.5.1 科學基礎 36
2.5.2 研究創新 38
2.5.3 套用實踐 39
2.6 本章小結 40
第3章 高原高營養負荷湖泊清水穩態構建 42
3.1 湖泊穩態轉化及高營養負荷條件下的生態修復 42
3.1.1 湖泊生態系統退化及穩態轉化 42
3.1.2 高營養負荷條件下湖泊生態修復需要解決的主要科學問題 43
3.2 高營養負荷湖泊水質及水生態特徵 44
3.3 高原重污染湖泊草型清水態構建——以滇池為例 45
3.3.1 滇池生態系統環境脅迫的識別與內負荷釋放 45
3.3.2 沉水植物恢復是湖泊治理和生態修復的重點和難點 46
3.3.3 草型清水態構建與維持關鍵技術 47
3.3.4 高原重污染湖泊清水穩態構建套用實踐 47
3.4 本章小結 48
第4章 高原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水生態系統最佳化調控 49
4.1 湖泊生態系統演替及退化 49
4.1.1 湖泊生態系統演替及波動 49
4.1.2 湖泊生態系統退化 50
4.1.3 富營養化初期湖泊生態系統演替及退化特徵 51
4.2 高原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水生態退化機理及最佳化調控關鍵參數 52
4.2.1 高原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水生態退化機理 52
4.2.2 高原富營養化初期湖泊水生態系統最佳化調控關鍵參數 53
4.3 本章小結 54
第5章 長江中下游湖泊生態退化機制及修復途徑 55
5.1 長江中下游湖泊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55
5.1.1 水質改善雖初見成效,但規模藍藻水華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55
5.1.2 湖泊生態空間被大量侵占,江湖阻隔問題嚴重 57
5.1.3 水生植被退化嚴重,食物網結構簡單化 59
5.2 長江中下游湖泊生態退化機理 62
5.2.1 江湖阻隔和水位自然節律改變導致食物鏈縮短及食物網簡單化 63
5.2.2 生態空間受損及被侵占等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 66
5.2.3 不合理的漁業活動加劇食物網結構簡單化及水生植被退化,共同加重藍藻水華暴發 67
5.3 長江中下游受損湖泊生態修復建議 71
5.3.1 恢復湖泊生態空間,最佳化水文節律,改善生境連通性和完整性 71
5.3.2 最佳化湖泊食物網結構,增強食物網碳氮磷周轉和生態系統恢復力 71
5.3.3 加強並實施水生植被分類恢復,提升湖泊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 72
5.3.4 加強湖泊良性生態系統循環與平衡研究,支撐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72
5.4 本章小結 72
第6章 湖泊保護治理技術及套用 74
6.1 我國湖泊保護治理技術體系 74
6.1.1 我國湖泊保護治理技術體系概述 74
6.1.2 清水產流機制修復技術 75
6.1.3 流域污染源系統治理技術 76
6.1.4 入湖河流治理及湖濱濕地修復技術 77
6.1.5 湖泊生境改善技術 79
6.1.6 流域綜合管理及監控預警技術 82
6.2 我國湖泊保護治理技術概況 83
6.2.1 湖泊生態修復技術及其階段性特徵 83
6.2.2 我國湖泊治理技術套用 87
6.2.3 我國湖泊生態修復技術發展 96
6.3 本章小結 99
第7章 湖泊生態修復工程的維護管理問題及技術需求 100
7.1 湖泊生態修復工程的運行維護管理問題 100
7.1.1 資金保障問題 100
7.1.2 管理及激勵問題 101
7.1.3 法規與機制問題 102
7.1.4 管護問題 103
7.1.5 公眾參與問題 104
7.2 湖泊生態修復工程運行維護管理技術需求 104
7.2.1 運行維護管理主要內容 105
7.2.2 運行維護管理辦法 107
7.2.3 運行監測 114
7.2.4 績效評估 116
7.2.5 事故應急預案 117
7.3 本章小結 117
第8章 雲貴高原湖泊生態修復工程運行維護管理 118
8.1 生態修復工程概況 118
8.1.1 湖濱帶與緩衝帶生態修復工程 118
8.1.2 底泥污染控制工程 121
8.1.3 藍藻水華控制工程 122
8.1.4 水生植物恢復與水生態調控工程 123
8.2 生態修復工程的效益評估 127
8.2.1 績效評估方法 127
8.2.2 評估體系指標構成與選取 127
8.2.3 指標評分方法 128
8.3 生態修復工程的運行維護與管理 132
8.3.1 湖濱帶生物多樣性恢復工程 133
8.3.2 底泥污染控制工程 137
8.3.3 藍藻水華控制工程 138
8.3.4 水生植物恢復與水生態調控工程 138
8.4 本章小結 141
第9章 長江中下游湖泊生態修復工程運行維護管理 142
9.1 生態修復工程概況 142
9.1.1 入湖河流污染控制工程 143
9.1.2 水質改善修復工程 145
9.1.3 底泥疏浚工程 146
9.1.4 典型岸帶基底修復工程 147
9.1.5 湖區外源污染控制工程 148
9.2 生態修復工程的績效評估 149
9.2.1 績效評估方法 149
9.2.2 評估指標選取原則 150
9.2.3 指標評分方法 150
9.3 生態修復工程的運行維護與管理 152
9.3.1 底泥疏浚工程的維護管理 152
9.3.2 水質改善工程的維護管理 153
9.3.3 生態修復工程的維護管理 157
9.3.4 外源污染控制工程的維護管理 158
9.3.5 人為活動的管理 159
9.4 本章小結 160
第10章 我國湖泊生態修復面臨的挑戰與展望 161
10.1 我國湖泊生態修復面臨的挑戰 161
10.1.1 湖泊水體營養鹽濃度普遍較高 161
10.1.2 生物修復與環境條件修復關係不明 162
10.1.3 修復湖泊的生態系統穩定性差 162
10.2 我國湖泊生態修復展望 162
10.2.1 持續加強外源入湖營養鹽控制和內源污染負荷削減 162
10.2.2 開展基於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湖泊生態修復 163
10.2.3 重視湖泊生態系統修復效果的穩定維持和綜合調控 163
10.3 本章小結 163
主要參考文獻 165
附錄A 主要湖泊生態修復技術清單 174
附錄B 主要依託專項課題清單 17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