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國小

在官橋陳依仁、陳屺懷叔侄率先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創辦“雞山學堂”後,民國二年(1913年),二六市鄉賢張本源先生也在自家私塾的基礎上創立了“湖塘國小”。陳氏學堂位於雞鳴山以西,先以“雞山”命名。張氏學堂地處古雞鳴湖的塘下,就以“湖塘”作為校名。雞鳴山下從此響起了琅琅的讀書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塘國小
  • 外文名:The pond primary school
  • 創辦人:張本源
  • 創辦時間:光緒三十三年民國二年(1913年)
前身,簡介,

前身

在官橋陳依仁、陳屺懷叔侄率先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創辦“雞山學堂”後,民國二年(1913年),二六市鄉賢張本源先生也在自家私塾的基礎上創立了“湖塘國小”。陳氏學堂位於雞鳴山以西,先以“雞山”命名。張氏學堂地處古雞鳴湖的塘下,就以“湖塘”作為校名。雞鳴山下從此響起了琅琅的讀書聲。

簡介

湖塘國小的校舍原為“張家祠堂”。乾隆初年,二六市張氏在北京開有銀號,有一年張氏回鄉過年,去藕田墩老祠堂拜祭祖宗,見祠堂破敗,心生修葺之念,但並未提上日程。誰知次日張氏起早離家,去羅家渡乘船(當時去北京均從運河乘船,途中多則一月,少則廿天)的路上,突然看到鎮南頭大樟樹的樹根處發出一道火光。當時天還沒亮,大樟樹周圍都是荒草瓦礫的廢墟。他以為看花了眼,揉一下眼睛再看,又是一道火光,隨行家人也驚奇不已。於是他想起這棵千年古樟有樹神的傳說,馬上上前下跪,許下有朝一日若能發財,一定回來重建祠堂的願。果然,回京後銀號業務發展很快,生意越做越大(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自16世紀萌芽,到乾隆年間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晉、徽、浙商經營的銀號、錢莊、票號等金融業)。為了還願,張氏寄回銀子,委託本家侄子重建祠堂。新祠堂選址就在大樟樹西側,圖紙從北京帶來,採用四合院式樣。所用材料均為上等,其木料全部從福建採購。祠堂朝東,前後兩進,每進各五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前進中間大門上方掛有“張氏宗祠”大紅金字匾額。四周青磚圍牆,那棵大樟樹圈在前天井。前天井兩側有南北大門。後天井青石板鋪地,還有活動結構的戲台(可拆卸)。東圍牆外有兩座旗桿夾,旗桿夾外側即為一條沿河的南北走向的大路。
湖塘國小的創始人張本源先生是當地鄉紳張德生(在小鎮開有“上、下餘慶”兩家商號,“下餘慶”獨資經營,“上餘慶”與王家合股經營)長子。張本源生於同治初年,當時為“下餘慶”總管(老二張金源為“上餘慶”總管)。張家與官橋陳家是世交,兩家常有走動,而張本源又與陳依仁同庚,兩人為莫逆之交,都認為國家落後是教育落後,遂起辦學之念。張本源的侄子張列茂老人告訴我:“我七歲(1930年)開學,開學那年大伯父張本源先生去世,由我堂兄張列鏞接任校董職務。新祠堂建立雖然快200年了,改為學校也已17年,由於當初施工、用料考究,所以依舊完好如初。當時後進中間為中山紀念堂,兩邊各有一個兩統間的教室,南廂房三間打通為一個教室,北廂房是圖書室和教師辦公室,前進除門頭間外,左邊兩間為教師寢室,右邊一間為廚房,一間為餐廳兼桌球室。全校六個年級最多時有100多個學生。一間教室有兩個年級。”老人還回憶說,他上學時成績一直名列第一,高年級時還擔任兒童團長。記得當時的校長叫王秀馥。記憶最深的是後來的校長,叫單克倫,奉化亭下人,當時才二十幾歲,很有水平。
校董張列鏞先生是張本源的第三子,生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人稱“阿鏞先生”。他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受慈谿中城國小校長應星耀之聘在該校任教。應星耀兒子、一代名商應昌期是他的學生。1988年,應昌期先生捐資140餘萬美元重建慈城中城國小,從台灣回來洽談建校事宜時,曾專門向其遠房表姑馮秀鳳打聽阿鏞先生,說要專程來二六市拜訪,聽聞先生已於文革期間去世,唏噓不已,此是後話。阿鏞先生接任校董職務後,雖未能回湖塘國小任教,但也常來臨時代課,並請來其同學單克倫先生任校長一職。當時雞山學堂的校長是陳布雷先生胞弟陳訓慈(字叔諒),阿鏞先生對長他三歲的阿慈哥很崇拜,起字叔明,兩人就如何辦好學校也常有切磋。
1941年4月浙東淪陷,“三五支隊”為了阻止日寇進駐二六市,先後燒了鎮東小山上的紅廟和鎮南張家祠堂的前進及兩側廂房。後進的房屋也被後來進駐二六市的鬼子拆掉,木頭運到慈谿縣城(即現在的慈城)造炮樓。為了不耽誤學生學業,阿鏞先生在校舍被毀的情況下,一邊臨時安排學生到該校教師、“上餘慶”股東王裕潤先生私宅和王家祠堂繼續上課,一邊對“明德觀”進行修繕,然後全部遷往明德觀。抗戰勝利後,已經在明德觀的湖塘國小被國民政府接管,從此,湖塘國小更名為“慈谿二六市鎮中心國民學校”。
湖塘國小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這與校董阿鏞先生思想進步是分不開的。抗戰期間,學校和他家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的地下接待站,司令員何克希將軍的家屬和女兒小紅,五支隊支隊長王勝將軍的夫人史易、政委邱相田將軍的夫人蘇揚(由阿鏞先生安排在學校教書)等長住他家。其女張時音受父親教育和長住他家的共產黨人的影響,1943年參加了新四軍,1950年10月入朝時已任志願軍20軍59師後勤部的財務科長。其子張加生1949年6月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陽明中學退休教師王義祖老人告訴我,他也是湖塘國小畢業的。抗戰時期,地下黨民運同志鄭天民、錢憶群、董靜芝等在學校或者在阿鏞先生的家裡舉辦補習班,宣傳革命道理。小鎮有一大批人參加革命,學校起到了帶頭作用。學校教師王裕潤先生的女兒王華真(銀珠)、王悅群(蕊仙),教師魏雲橋先生的女兒魏靜華(蓮英)、校董阿鏞先生的女兒張偉堅(時音)和侄女張力進(淑仙)、還有湖塘國小畢業的學生沈佩(四毛)、蘇菲(王秀娣)等先後參加了新四軍。新中國成立後,這些人都成了黨的各級領導幹部。
湖塘國小自1913年創辦到1945年改為國民國小,32年間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張氏一家為地方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張家祠堂於抗戰被毀,我小時候,張家祠堂遺址只剩下那棵千年古樟,這棵有著傳奇故事的古樟長得非常茂盛,人們路過時總要抬頭仰望它。直到1970年初,為了落實“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最高指示,當地民眾在大樹根下挖防空洞。在挖掘的時候,從樹根下挖出許多碗筷,人們還津津樂道,說大樟樹真的有樹神。參天大樹傷了根本,沒了基礎,躲過了戰火卻沒能躲過歷史浩劫。現在,一切了無痕跡,除了七旬以上的老人,誰還會知道曾經有過的張家祠堂和湖塘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