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稗子

湖南稗子

湖南稗子(學名 :Echinochloa frumentacea (Roxb. ) Link)是禾本科稗屬植物,稈粗壯,高100-150厘米,徑5-10毫米。葉鞘光滑無毛,大都短於節間;葉舌缺;葉片扁平,線形,長15-40厘米,寬10-24毫米。圓錐花序直立,長10-20厘米。花果期8-9月。

廣泛栽培於亞洲熱帶及非洲溫暖地區;中國河南、安徽、台灣、四川、廣西、雲南等地引種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無論沙壤土、粘土上均能生長,但在過於瘠薄的土壤和鹽鹼土壤應注意合理施肥。

湖南稗子是禾本科高產優質牧草,莖稈柔軟,葉量豐富,約占全株50%,適口性好,利用率高,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優良牧草品種。每公頃一般可產鮮草1.5-3萬千克,最高可產鮮草4.5萬千克。該草子實可供人類食用或釀酒,收穫的青綠草可調製成青乾草或青貯,是牛、馬、羊喜食的一種牧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種子處理,播種方法,栽培技術,整地,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稈粗壯,高100-150厘米,徑5-10毫米。葉鞘光滑無毛,大都短於節間;葉舌缺;葉片扁平,線形,長15-40厘米,寬10-24毫米,質較柔軟,無毛,先端漸尖,邊緣變厚或呈波狀。
圓錐花序直立,長10-20厘米;主軸粗壯,具棱,棱邊粗糙,具疣基長刺毛;分枝微呈弓狀彎曲;小穗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3-5毫米,綠白色,無疣基毛或疏被硬刺毛,無芒;第一穎短小,三角形,長約為小穗的1/3-2/5;第二穎稍短於小穗;第一小花通常中性,其外稃草質,與小穗等長,內稃膜質,狹窄;第二外稃革質,平滑而光亮,成熟時露出穎外,頂端具小尖頭,邊緣內卷,包著同質的內稃。花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廣泛栽培於亞洲熱帶及非洲溫暖地區;中國河南、安徽、台灣、四川、廣西、雲南等地引種栽培。喜溫、喜濕植物,幼苗期對低溫較敏感長成的植株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根系強大,密度較高,抗旱能力較強,但它是喜濕,對水分要求較高的一種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無論沙壤土、粘土上均能生長,但在過於瘠薄的土壤和鹽鹼土壤應注意合理施肥。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

播種前精選種子,進行發芽試驗。發芽率應在90%以上,開始播種前4-5天進行曬種子,以提高發芽率。為了預防地下害蟲,可用種子重量的0.3%甲基異抑磷拌種。

播種方法

在10厘米土層溫度達到10℃以上時播種,一般5月上旬播種為宜,但是在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條件不一樣。 因此,根據當地氣候情況可早可晚。最晚不得超過月上旬, 此時播種以收穫牧草為目的。 湖南稗子根系發達,密度較高,切忌重茬。 應要輪作,前茬最好是豆類,其次為麥類、玉米等作物。
一般採用摟播,播種量與種子質量有關,純淨度高,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播種量為7.5-11.25千克/公頃。為了控制播種量,播前應與炒熟的穀子或油料作物種子混合均勻一同播種,要節約其它牧草籽實,也可用細沙拌種子後播種。播深2-3厘米、行距25-30厘米,以利於中耕除草。播種後及時鎮壓,使土壤與種子緊密接觸。在大面積播種時有條件的應儘量採用機械播種,既能節約種子,又能保證播種質量。還可以減免間苗程式。
湖南稗子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作物,種植多年生牧草時即可混播,也可間播。播種量一般控制在1:1或2:1的比例,這樣即能保護了多年生牧草幼苗生長發育,也可以當年收穫了一定的牧草,有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栽培技術

整地

種植湖南稗子的土要進行秋季深耕翻,消除土壤大塊,並施足底肥,一般施腐熟好的羊圈糞肥3萬千克 /公頃。如果是生地,乾旱時,早春及時匯地,進行耙磨保墒,做到地平土碎,以防跑墒。

管理

苗期管理:為了保全苗,促進幼苗生長、紮根、無疾蟲害,要在苗期開始管理好,當幼苗5厘米高時,結合鬆土鋤草進行初步間苗,牧草株高長到15厘米左右時進行定苗,株距在10-15厘米左右。促進牧草的生長,此時根據氣候狀況,土壤缺水情況應及時進行灌水,保證土壤持水量,滿足牧草對水分的需求,需要時在苗期還可進行鎮壓,這樣有利於根的生長,同時又能保墒、防風、防燒苗的作用。
田間管理(中後期管理):湖南稗子從撥節到孕穗、抽穗時期生長迅速。需水量也較多。需要及時灌水。在進入到拔節後期應深鋤並灌水一次。促進牧草生長。以後根據降水情況和田間持水量。缺水分時及時灌溉。在秋季按時收穫。收割的青綠草可調製成青乾草或青貯。預備在冬春季節運用。

主要價值

湖南稗子是禾本科高產優質牧草,莖稈柔軟,葉量豐富,約占全株50%,適口性好,利用率高,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優良牧草品種。每公頃一般可產鮮草1.5-3萬千克,最高可產鮮草4.5萬千克。該草子實可供人類食用或釀酒,收穫的青綠草可調製成青乾草或青貯,是牛、馬、羊喜食的一種牧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