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岳陽縣四中創建於1956年6月,已走過六十多年曆程。從甘田任家嶺下創建(1956年——1968年),到公田娘子山麓過渡(1969年——1986年),再到公田沙河東岸騰飛(1986年以後),三遷其址,四易其名,多次擴建,如今已成為湘北頗有影響的縣直高中,名列岳陽市54所普通高中前十位。回顧歷史,六十年的風風雨雨,構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令人回味,啟人思索,催人奮進!
任家嶺下創建(1956年下期——1968年下期)
1956年6月,縣政府根據當時國內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在甘田、月田、廣興洲三所完小分別設立附屬國中班。當時,剛從湖南一師行乾班學習歸來的張鼎坤被派往甘田跟甘田完小校長謝萬邦商議,開展籌建工作。
徵收了任家嶺下任啟富的房子、地坪、池塘及少量田地,在此修建起了坐東北朝西南的兩棟平房。每棟平房含教室兩間,辦公室一間。所徵收的民房被改成了教工宿舍。同時,措辦了課桌椅一百套。從桂林完小調來劉光慶擔任教導主任,調入任松藩、曹光先、彭澤艹深、、、鄭鳴皋、傅紹玄、王安福等老師開展教學。1956年下學期,來自楊林、蘭田、大段、公田、毛田、雲山、甘田以及熊市招來的110多名學生組成國中一、二班如期開學。岳陽縣四中的前身——甘田附中正式宣告誕生。開辦兩年內,學校聲譽不斷提高。1958年8月,縣政府將甘田附中正式命名為岳陽縣第四中學。
1958年10月1日,鐵山人民公社成立。在公社黨委支持下,四中以插標為記,迅速將校園面積擴大到近40畝,並且將任家嶺及其反背的廖家壠徵收作菜地和學農基地。
1959年上期,根據鐵山公社黨委的意見,學校辦起了鐵山公社行乾班,學制一年。在
抗美援朝戰鬥中受傷且曾得到朱德元帥接見的“獨臂英雄”雷甲生,就是學員之一。學員們不僅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了在籍學生,而且他們的實際收穫證實了四中教育教學的成功。
1959年年底,縣三中語文組長張良玉來四中擔任副校長,負責學校全面工作。
1960年年初,學校增設了一個春季始業班,即中8班,學生45人。
這一時期,學校在“上無撥款,下無集資”的情況下,採取大搞勞動的辦法來補救,從而以勞動代教學,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
1961年,校長張鼎坤同劉光慶等組織教工認真總結了辦學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結合三田一洞的經濟構架及家長送讀的實際情況,自1961年上期逐步實施調控。學校聲譽又在不斷提高。61屆最終93人參加升學考試,有44人升人了縣一中(今市一中)和三中高中部,升學率為47.2%,1962年、1963年的升學率分別為57.3%和68.2%,其中63屆98人參加考試,僅升人縣一中的就有37人占參考人數的37.4%,連續3年升學率排名全縣之首。同時,學校並未因調控抓教學而放棄勤工儉學。師生們一般按課表排定的時間參加生產勞動,除一般農作物種植外,還辦了一個豬場,養了一池魚,栽培了100多株梨樹。每年可得純利1萬元。這所山區中學引起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關注。
1964年4月下旬,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林志方等一行帶著省廳意見,來到岳陽縣,會同縣文教科研究決定,於岳陽縣四中辦“半農半讀雙軌制”試驗點。
於是,在公田公社楊段大隊楊段生產隊與易家生產隊交界的雷家莊徵收田地38畝,山林面積100餘畝,建起了住房一棟,購置了耕牛、抽水機以及必備的生產工具。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為學習時間,星期五與星期六為勞動時間。就這樣,“雙軌”開始運行。
由於教學得力得法,學校以三分之二的時間教出了三分之三時間的質量。1964年和1965年兩年參加普高的升學考試,升學率依舊處全縣前茅。並且,農場大幅度增產,還成功地進行了“馬鈴薯嫁接”等多種栽培實驗,楊夢熊等老師還研製了自動發電器,試製了沼氣。算得上是“半讀”結碩果,“半農”開紅花。
就在四中試行“雙軌”制的同時,公田區政府決定成立公田區農業中學。將當時附屬在蘭田高小的一個半耕半讀班遷至公田河東梘口的原鐵山水庫指揮部里,將學生擴展到110人,分設兩個班教學,抽調公田公社劉長慶、周斌元,蘭田公社易照東,楊林公社彭慶緒,大段公社龔菊初等人到農中執教,由劉長慶負責全面工作。1965年暑假,為了便於區委加強領導,改善辦學條件,農中校址又遷至公田鎮原總工廠內。
1966年下期開始,一場為時十年的
文化大革命風雨突至。那一年,縣四中雖然照例招收了第二十、二十一兩班新生,但是不久就接到了縣文教科關於停課鬧革命的通知,接著革命大批判的大字報很快就貼滿了校園的牆壁,鬥爭的鋒芒指向了校領導和部分教師。不久,學校成立了“紅衛兵”組織,開展了社會大串連,1967年春,紅衛兵們又“殺”回學校鬧革命,最終將學校的全部權力奪去。致使教學受到衝擊,財產遭受損失,學校檔案也被付之一炬。
1968年8月,學校革命委員會根據縣教衛組通知,將1966屆的十四、十五班,1967屆的十六、十七班,1968屆的十八、十九共6個班兩百多名畢業生一律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公田區農業中學的第一、二屆畢業生也同樣根據上級指示回到了各自的家鄉。
1968年9月,學校革命委員會根據當時的趨勢和學校的實際,只得將1966年招收的最後一屆學生分散開來辦學,除“校本部”外,於公田向佳辦1個班,於熊市小塘辦1個班。課程設定六門,即毛澤東思想教育課、語文課、數學課、工業基礎知識課、農業基礎知識課、軍體、革命文藝課。僅此6科教學,也常常難以保證。
1969年2月,縣四中也接到岳陽縣文衛組有關通知:除縣一中(今市一中)隸屬關係不變外,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中及岳陽師範交由城關鎮或公社管理,並分別更改校名。
於是,老校長張鼎坤回到了他的家鄉楊林,其餘行政人員和大部分教職工也各奔前程。縣屬四中的全部財產,包括校舍、校具、圖書、器材等,全部移交給四中所在地的甘田公社中學。縣四中為遷址公田而於1964年建起的雷家莊農場,除土地房屋外,耕牛、抽水機及其農具等什物,也一併被甘田公社接收,甘田任家嶺上的岳陽縣四中就這樣成了歷史。
在甘田辦學期間,歷任學校主要領導有張鼎坤校長(1956.9—1969.2)、張良玉(1960.2—1960.8)等。
娘子山麓過渡(1969年上期——1986上期)
岳陽縣四中雖然解體,但是廣大民眾的辦學熱情並未衰減,1969年興辦的公田區中學實際上繼承了縣四中的地位。1969年1月下旬,在區文教辦負責人羅寬仁、區農中負責人劉長慶的具體負責下開始籌辦招生。他們組織教師李世賢、謝林生、趙金華、姜仲秋、李德舟、毛壽保、李成開、彭澤娛、辛繼飛、彭慶緒、曹珍榮等分工負責校舍維修和校具準備。春節後,公田區中學正式開學。不久,原四中和區農中的66、67、68屆部分學生就分別從全區各地來校報到了。毛田區雲山公社還委託區中接收20名學生。就這樣,兩個高中班迅即構成,很快就開始上課。
1970年2月,學校又招收了高三、高四兩個班,組成了一所完全的二年制高級中學。與此同時,公田區革委會還派進了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代表袁亞璜,調進了教師姜清華、謝從柏等人。3月,公田區中學革委會的成立。袁亞璜任主任,劉長慶、姜清華任副主任,曹珍榮、晏岳元等任委員。新班子的成立,使學校迅速走上了以教學為主且又艱苦創業的道路。
1972年一開年,上級檔案下達,“讀國中不出大隊,讀高中不出公社”。當時剛接手區教育辦(同年12月改稱教育組)主任的劉長慶只得召開辦公會議,決定自本學年起,本校限招公田公社國中畢業生及區機關幹部子女。因此,1972年;學校只招收了高八、九兩個班。公田區中學實際上成了公田公社中學。
1974年,上級行文改春季招生為秋季招生,國中踏步半年,高中1973、1974兩屆學生依舊為1974、1975年1月畢業。
1977年7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鄧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職務,並主管科學和教育工作。不久,教育部下達了關於恢復高考制度,從高中畢業生中考錄大中專業新生的通知。師生們欣喜欲狂,教和學抓得更緊更實在了。
1977年12月17日、18日文化革命以後的第一屆高考以公社中學為考點隆重舉行。它以省統一命題,科目為政、語、數和理化(一卷)4科。考錄結果,全公田區共取大專12人,公田公社就占了6個;中專28人,公田公社就有12人,這在全縣也居前茅。尤其是謝柳青的作文《心裡有話向黨說》被省內外幾家雜誌作為範文刊載;彭躍進也在這一年考入高校後學業有成,1993年於美國獲得博士後學位。
1978年,
岳陽縣教育局決定對全縣中學布局進行調整,逐漸將大隊國中收歸公社中學,公社高中收歸區中或縣中。公田區教育辦主任劉長慶當即召開辦公會議,並向區委作了匯報。決定恢復公田區中學,負責全區的高中教育,最終選定以娘子山公田中學亦即原公田區高為校址。新成立的公田區高中行政班子姜清華(從甘田調入)、敖國昌(從楊林調入)、彭澤娛(從甘田調入)、何科賢(從大段調入)走馬上任,在娘子山腳那“匚”形的區中(公田區教育辦亦擁在此間)小天地里艱難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當時條件十分艱苦,4個班只有3個教室,校方只好將禮堂的舞台口用竹墊加樹木一攔,充當教室以解燃眉之急。女生住在的幾間很小木板樓房裡,男生則擠在禮堂中。就這樣,恢復起來的公田區高以它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姿態嶄露在社會面前。
1979年高考,公田區高中54人應試,錄取38人,占了應試者的70.36%,排名全縣12所區高榜首。此後連續幾年,公田區高中的教學質量始終排在全縣前列。
1984年8月16日,岳陽縣人民政府以76號檔案,改高中兩年制為三年制,將公田區高恢復為岳陽縣四中。
復名後的岳陽縣四中,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全體師生意氣風發,校風、教風、學風不斷最佳化,學校發展迅速。彈丸之地的娘子山已不能容納下羽翼漸豐的岳陽縣四中了,於是,一個嶄新的計畫——四中要整體搬遷——開始在各級領導心頭醞釀。
娘子山麓的艱難過渡時期,主要領導有羅寬仁校長(1973.9—1975.8)、劉長慶書記(1969.2—1983.8)、姜萬松校長(1968.9—1978.9)、姜清華校長(1978.9—1993.8)等。
沙河東岸騰飛(1986年下期——)
1985年8月18日,岳陽市委書記李朗秋、市長儲波帶領市教育局正副局長陳白主、譚彬生和縣委書記黃甲喜、縣教育局長蘭希文等來到學校視察,李朗秋同志高度評價了岳陽縣四中艱苦辦學,拚命奪魁的精神。他認為原區高地盤太窄,用來辦一所縣屬中學不好發展,提出要公田區委具體解決好學校的新校址。最後李朗秋同志拍板:岳陽縣四中的新校址由黃甲喜同志跟公田區委和公田鎮黨委研究解決,20日上午12點向市委匯報。他還指示市財政局撥款15萬元交四中動工建校。20日上午8點,縣委書記黃甲喜帶領宣傳部長羅為民、教育局長蘭希文和區委書記彭文峰、宣傳委員蘭晶富、公田鎮黨委副書記李再造、鎮長袁東輝來到學校。經研究決定,新校址定在公田沙河邊上的總工廠內。
於是籌備工作飛速啟動,9月10日,由廖谷玉老師用土辦法繪出了校建規劃草圖全體師生動手9月16日便將面積24.6畝的地面平整。並聯繫基建隊,以80元/平方的造價簽下了契約。
1985年9月20日,教學大樓由公田基建隊破土動工。1986年7月1日,書記彭承瑞率領驗收小組對教學大樓作了驗收,並對周邊廠房的改造作出了具體安排,決定8月20日組織正式搬遷。
1986年9月1日,學校於新校園勝利開學。一所辦學條件簡陋,但發展前景極為樂觀的縣直高中就這樣在公田沙河東岸安家落戶了。
當時,新校園百廢待興,教工住的是破舊廠房,還有的借住在附近農民家裡。離校方園5公里內的學生都得讀跑學,住宿生不得不一律雙層雙人。於是,四中人繼續發楊艱苦奮鬥的精神,加強勤工儉學,自動籌集資金準備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1987年6月20日,竣工了一棟禮堂兼會堂的大建築。1990年元月,又建起了可容納32戶教工的宿舍樓,1992年8月單人單鋪可宿800多人的學生宿舍樓落成。1997年3月又聳出了壯觀的科教樓;同年8月,修起了巍峨的校門和9戶家屬的住房。學校還建了當時全縣一流的理、化實驗室和語音室,辦起了圖書室、閱覽室。使用上了生活鍋爐,安裝了12個千瓦的發電機,接通了鐵山自來水。開通了
程控電話42台,安裝了
閉路電視65戶。
隨著時代的前進,四中也在飛速發展。1986年搬遷校園時,在校學生只有400多人,到2000年,學生人數已達1100多,而當時已有校園面積只有20.4畝。狹窄的土地面積,嚴重製約著四中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她的生存。2000年下學期,居然有人提出將這所歷史悠久的公辦普通高中賣給私人去經營,“公辦”改“民辦”。四中人硬是頂著巨大的壓力,爭取各級領導的理解和支持才把四中的公辦權留了下來。
留下來了,下一步該怎么辦?四中不擴建,出路照樣不樂觀。2001年9月,借公田鎮明星集鎮建設的東風,以王猛校長為首的學校領導毅然決定自籌經費擴建校園。
經過向上級領導請示,縣委、政府對四中的擴建給予了大力支持,並委派時任紀檢書記的余振東同志負責專管,2001年9月7日,余振東同志帶領管教育的副縣長以及政府辦、教育局、計委、國土、規劃、水利、房產、公安等局辦及公田鎮黨委政府領導、下屬各相關機構的同志和公田村村委會的同志,來到四中現場辦公。副縣長李中明將現場辦公會議情況向縣長辦公會議作了匯報,縣長辦公會議精神又很快寫成了《關於縣四中校園擴建工程現場辦公會議紀要》。通過短暫的宣傳發動,四中校園擴建已成定局,於是學校擴建辦公室的同志多方請示,於2001年年底將應批的批文批來,應完的國稅完掉,將主要手續辦齊。紅線畫定,四中東以小港為界,西連鐵山大道,南跟溫泉賓館后街相接,北至沙河河堤,校園面積擴大到64畝多,淨增面積40多畝。
土地徵收到位之後,40多畝的荒蕪田地要建設好,相當不易。2003年下學期,北面、西面擴建區域拆遷手續全部到位,8月開始,學校搬遷了舊廁所、舊豬場,投入300多萬元建起了一棟高標準的辦公樓,一棟現代化的科教樓,平整了田徑場、籃球場基地。留下東面近20畝土地因拆遷而沒有利用。
2004年8月,現任校長粟彪同志走馬上任,新的行政班子又調整了工作思路。那就是一方面加大力度完成已徵收土地上的民房拆遷,完善校園建設;另一方面狠抓教學質量,確保高考質量不斷提升。
2004年到2005年,學校擴建辦領導在粟彪同志的帶領下,歷盡艱辛,於2005年12月31日,最終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了全部拆遷遺留問題,四中的校園擴建問題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於是學校又平均每年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加速硬體建設,重建了校門,改造了男生公寓,新建了四個標準籃球場、一個田徑場,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生活服務大樓。此外,校園內綠化面積擴大,出現了休閒花園,徹底消滅了泥巴路面……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四中近幾年的發展,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近三年來,根據高考情況分析教學質量,四中是一年一個台階,由2004年的縣級優勝單位,到2005年的縣級先進單位、綜合先進單位,再到2006年的市縣兩級高考先進單位、岳陽市普通高中第九名,2007年高考再創新高,二本以上上線率達26.98%,僅比第二名低0.1個百分點而屈居第三位,有望進入全市非重點中學前五名的行列。
如今,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在全體校友的關心和支持下,岳陽縣四中正以飽滿的熱情、沖天的幹勁,昂首闊步地向前邁進。
我們在理由相信,四中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2023年,岳陽縣四中合併進岳陽二中,原校址改為國中。
歷任校長
姜清華校長(1978.8—1993.8)
熊石平書記(1989.1—1997.8)
汪金華校長(1993.8—1994.8)
李響球校長(1993.8—1997.8)
方德榮校長兼書記(1997.8—2001.8)
王猛校長兼書記(2001.8—2004.8)
粟彪校長兼書記(2004.8--2008.8)
何衛兵校長兼書記(2008.8--)
地圖信息
位置: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公田鎮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