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皮影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皮影戲
- 保護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保護單位:衡山縣文化館(衡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湖南皮影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皮影戲(衡山影子戲),是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的地方傳統戲劇藝術。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衡山影子戲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為民眾喜聞樂見,經過傳承和發展,遍布衡山縣及周邊地區。衡山影子戲以2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其演唱的腔調,用的是地方方言的四平調,廣泛吸收了戲曲音樂、佛教、...
湖南皮影戲 湖南皮影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衡山縣文化館(衡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湖南皮影戲”保護單位資格。
長沙皮影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傳說始於漢,盛於宋,但據考證,它形成於明朝萬曆(1573-1619)年間。舊時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流行於長沙、湘潭、瀏陽、望城、寧鄉等地。發展歷史 清光緒以前,皮影戲的影人是用牛皮鏤空製作的,花紋粗糙,也無色彩,後來經過藝人努力,改用7層皮紙做的...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初建於1956年,是湖南省全省唯一以少年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表演藝術團體。分為木偶和皮影兩個演出團。劇院多次出國訪問和參加國際木偶節,先後出訪過朝鮮、捷克、波蘭、前蘇聯、法國、瑞士、匈牙利、前南斯拉夫、蒙古、羅馬尼亞、德國、越南、伊朗、澳大利亞、新格里多尼亞、斐濟、日本、美國等...
檟山皮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劇藝術形式之一。流傳於湖南株洲。人物造型淳樸粗獷而不失典雅,其劇目、唱腔多與地方戲相互影響,由劇本、表演、導演、造型、音樂及舞台美術等內容組成。檟山皮影是用獸皮或墊圈紙雕刻出生旦淨末醜等各類人物的臉譜、形體,其手腳的各關節靈活自如。一個好的皮影藝人至少要訓練3年端皮影...
望城皮影是湖南長沙地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當地曾流行一句諺語:“河西班子,瀏陽鞭子”。這句話是說長沙河西(今其地多在望城境內)的皮影戲班社如瀏陽鞭炮一樣,非常聞名。名稱 望城皮影 歷史起源 望城皮影戲,在清代已具盛名。望城皮影的造型頗有獨特之處:他地皮影“靠子”大都前腳長,望城則是後腳長,操作...
《人魚姑娘》是湖南省木偶皮影保護傳承中心創排的皮影劇,根據安徒生經典童話《海的女兒》改編,主要以美麗的小人魚海妮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為線索,著重表現海妮在面對生死抉擇時,以愛和善戰勝了自私與邪惡,感悟到了大愛和至善的本真,活出了生命的精彩。該劇曾獲2018年第六屆湖南藝術節“田漢特別獎”、廣陵杯·第五...
湘東皮影戲,流傳於中國江西省萍鄉市的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湘東皮影戲於清代同治年間從湖南省攸縣高梘鄉傳入,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湘東皮影戲在表演形式注重對影偶進行突破空間限制;在影偶造型上側重吸取民間刺繡、剪紙等的樸實、稚拙、裝飾性強特點,通過圖案和色調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2017...
建成保護與發展湖湘木偶皮影藝術於一體的文化基地。中心領導 黨總支書記、主任:譚青松 中心地址 長沙市雨花區韶山北路432號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獲得“湖南杖頭木偶戲、湖南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而武場人物胸部簽子的裝置位置在胸後上部(即後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臥、躺、滾、爬、打鬥等百般姿態。藝術流派 綜述 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
宋偉軍,長沙市級非遺皮影戲傳承人,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躍龍村人,14歲開始學習皮影戲,每年他都在長株潭等地演出百餘場。曾參與皮影戲演出一萬餘場,個人原創數十本皮影戲劇本。藝術創作 近些年除了演出傳統的古裝皮影戲,宋偉軍還創作了倡導移風易俗的《酒宴後的風波》、關心留守老人的《小炒便飯》、以脫貧致富...
皮影戲人物道具是民國文物,1套62件,單件基本通高52㎝,伸展長度40㎝,現藏於長沙博物館。皮影戲是我國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在湖南舊時稱“燈戲”、“影子戲”。至清末,皮影戲在全國流行,有“南影”、“北影”之分,湖南屬“南影”分支,長沙、湘潭、常德、衡陽等地尤以為盛,以規模宏大、特徵鮮明...
藉此契機,環縣皮影保護工作者輾轉到文化部表達了想申請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想法,當時有一個工作人員將他們介紹給了中國木偶學會,木偶學會認為,皮影戲在全國都有,各地都可以說是自己的文化遺產,遂建議他們找到幾家有代表性的捆綁申遺,這才有了2008年的捆綁申遺。經過嚴格的篩選,2008年,我省環縣、湖南湘潭...
1927年在德國舉行的萬國展覽會上,中國留學生演出了皮影戲《喜相逢》,轟動一時。1975年美國藝術家喬·享弗萊女士,創辦了“悅龍皮影劇團”。皮影戲在我國最紅火的時候,從元明開始以地方分為不同流派,如陝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雲南皮影、東北皮影、湖南-廣東皮影等,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
何懷玉,長沙皮影第四代傳承人。人物經歷 何懷玉是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何志明的兒子,看到父親對劇目的整理力不從心時,30多歲的何懷玉辭掉了電力機關的工作,與父親一起,在長沙雨花區非遺館開設了一家皮影傳習所。人物評價 湖南長沙皮影戲傳承人——何氏父子,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著先輩弘揚皮影藝術的心愿。(...
何德潤,皮影戲演員。湖南望城人。1923年學唱影子戲,曾在湖南各地演出。1949年參加湖南軍區洞庭湘劇團燈影隊。代表作品有《鶴與龜》等。建國後,歷任湖南木偶皮影藝術劇團演員,中國劇協第三屆理事,中國木偶皮影學會副會長、湖南分會會長。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擅長皮影形象製作,開創兒童題材。參加創作演出的節目...
北京稱皮影,河北一帶稱灤州影,四川、青海稱燈影戲、京燈影,山東稱驢皮影,山西稱紙窗影、紗窗影,陝西、甘肅、湖南等地稱影子戲、燈調,東北一帶稱邊外影、照條兒,福建、台灣稱皮猴戲、皮戲,廣東稱紙影戲、盞燈戲,湖北稱皮影子戲,雲南稱燈影子、皮人戲、靠子等。形式 包括手影戲、紙影戲、皮影戲、...
第四、五屆全國木偶皮影戲會演大會獎和湖南省1981年文藝創作獎。其所創作的皮影美術工藝品曾在比利時國際博覽會和維也納中國藝術節展出獲好評,發表的主要作品有劇本《采蘑菇》、《聰明的伊敏》、《永路和水叫驢》有關皮影的學術論文《論皮影戲和藝術特點》、《論皮影戲的劇本創作》、...
平江花燈戲 湘北花燈戲由於以平江為代表,故有平江花燈戲或平江燈戲、平江花鼓戲之稱。平江花燈戲由宋代滑稽和民間說唱、表演、舞蹈等綜合藝術發展而成。2006年,平江花燈戲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平江皮影戲 平江人稱皮影戲為“影戲”,它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製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
湖南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是對湖南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台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樸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粵劇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