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首家世界自然遺產;
1995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5年3月江澤民同志視察張家界時親筆題詞:“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
199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大鯢及其生態環境;
1998年農業部以農計發【1998】27號檔案批准建設湖南省大鯢救護中心。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大小溶洞40餘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黃龍洞,全長7.5公里,洞內分為四層,景觀奇異,是東南亞岩溶景觀的縮影。
氣候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於太平洋東南季風受到武陵山脈的阻擋,形成當地的季雨氣候,整個區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最高氣溫24.3℃,雨水充沛,相對濕度達77%。
水文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境內以山地為主,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890.4米,是湖南湘、資、沅、澧四大水系的發源地。整個保護區水域面積約14285公頃,屬澧水有1-4級支流290條,沅水有1-4級支流72條。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條十餘公里長的溪流,從張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
土壤
湖南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屬山系,經侵蝕、風化形成奇特的地貌,有形態奇異的石峰2000多座,是著名風景勝地。
區域範圍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張家界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0′-110°20′,北緯28°52′-29°48′,其範圍東與常德市相連,南與懷化地區相鄰,西與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毗鄰,北於湖北省接壤。占地總面積3600 平方公里。核心景區217.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174平方公里,發展區6.38平方公里。
保護對象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大鯢及其生態環境。除大鯢外,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其它野生動物資源也非常豐富,已知高等植物達3000餘種。
植物資源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木本植物 500 多種,特產、珍貴樹種有銀杏、長苞鐵杉、南方紅豆杉、香榧、鵝掌楸、珙桐、連香樹、香果樹等。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伯樂樹、南方紅豆杉等5種,二級保護植物白豆杉、杜仲、厚朴等16種。
動物資源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長有野生動物400多種,有一級保護動物豹、雲豹、黃腹角雉3種,二級保護動物大鯢、獼猴、穿山甲等25種。已建成6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有獸類27種,鳥類41種,麝、獼猴、岩羊、靈貓、大鯢、長尾雉等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設定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永定、桑植、慈利等區縣政府分管副區縣長、縣畜牧水產局局長以及市畜牧水產局、市鐵機辦、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市國土局等部門相關人員對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整工作。
管理方法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鯢的日常管理簡單,但很重要。投餌時保持三定:定時、定點、定量。了解大鯢的生態習性很重要,大鯢喜靜怕吵,喜清水怕渾水,喜陰暗怕強光,養殖中要儘量照顧它的這些習性。另外,定時對鯢體及養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溫變化,夏季控制水溫不超過26℃,以防“
夏眠”,冬季防止水溫低於結冰溫度。
管理內容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者要掌握法律、熟悉法律,要多加強溝通、加強匯報、加強宣傳,緩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要尋求最大公約數,既要做好保護區的管理,又要保證當地的經濟建設。要協助地方做好保護區內重大建設規劃,儘可能減少對保護區的影響,使區內各項重大建設依法依規,程式合法。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發展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張家界武陵源旅遊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對張家界武陵源旅遊經濟發展都寄予厚望。江澤民同志1995年3月視察張家界時親筆題詞:“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為張家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山地景觀
湖南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內,集山、水、林、洞於一地,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國內外均屬罕見,素有“奇峰三千”之稱。有石英砂岩山峰3103座,峰體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幾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獸、若物,變化萬千,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連綿萬頃。
溶洞景觀
湖南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有珍奇的地質遺蹟景觀。包容了砂岩峰林、方山台原、天橋石門、岩溶峽谷、岩溶洞穴、造型地貌以及發育在三疊紀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觀。
植物景觀
園內森林茂密,並有銀杏、珙桐、紅豆杉、鵝掌揪等珍稀植物,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實物例證。
動物景觀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動物豹、雲豹、黃腹角雉3種,大鯢、獼猴、穿山甲,有麝、獼猴、岩羊、靈貓、大鯢、長尾雉等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
科學研究
大鯢在地球上的生長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億五千萬年以前,有“活化石”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具有極高的學術科研價值,同時也具有極高的醫用,食用等經濟價值。
在大鯢的救護馴養、繁殖孵化、病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許多科研成果,已攻克了大鯢“繁殖率、孵化率、成活率”三率低的技術性難題,在大鯢親本培育、催產繁殖、受精卵孵化、幼鯢的開口培育等方面都研究總結了一整套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技術,在疾病防治方面,成功的研究出能有效治療大鯢腹水病,水腫病及大鯢顫抖病的藥物和方法,在大鯢的相關科研和技術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生態地位
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獨特,地貌類型多樣,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保護張家界野生大鯢資源及野生動物,以及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
隨著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鯢養殖產業的發展,是張家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張家界大鯢資源具有稀缺性、獨特性等特點,使其具有很高觀賞、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