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在該所共有20人,其中教授8人( 周作翰,李屏南,吳家慶,謝俊貴,于建嶸,楊小雲,周仲秋、陳曉紅),副教授8人(王敏,張潤澤,邱正文、劉先江、劉雪豐、李風華、嚴小龍、彭正德),另還有講師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李屏南,吳家慶,謝俊貴,周作翰、楊小雲),已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2人( 吳家慶,楊小雲,謝俊貴,周仲秋,于建嶸,陳曉紅、王敏、劉先江、劉雪豐、李風華、嚴小龍、彭正德),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有4人(邱正文、彭小玲、姚蓉、劉艷)。還有一批兼職教師(如:羅爭玉,博後,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周湘蓮,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胡穗,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等)。除兩位超過60歲以外,其他都是三、四十歲年齡。這是一個很團結、能幹事業、能出成果的團隊。
發展歷史
該學科除已完成的兩項國家課題以外 ( 周作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研究;黃百鍊:新時期監督理論與建設研究),最近完成或進行的國家課題有5項(李屏南: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及其中國化研究;于建嶸:我國農村群體突發事件研究;楊小云:縣級政務公開研究;謝俊貴:信息分化 - 社會信息化轉型中的社會分化研究;吳家慶:提升執政黨公信力與夯實執政社會基礎研究),國家軟科學計畫重點課題1項(于建嶸:當前我國農村若干重大問題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霍英東教育基金1項(楊小云:中國共產黨的國家結構形式理論研究),福特基金1項(于建嶸:我國的農村政治參與、制度建設與社會穩定),等等,至於已完成或正在做的省級課題更多達50項之多。僅從 1998 年以來,本學科教師共出版著作57部,發表論文423篇,有許多成果產生了較大較好的社會影響。如 1984 年周作翰和李屏南合著的論文《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左傾思潮的理論剖析》,曾在《新華文摘》1984 年第 10 期作為重要文章轉載並在封面刊目,對當時的正本清源很有幫助;周作翰是國家統編教材《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第一主編;李屏南 2002 年主編的《社會主義觀:從馬克思到江澤民》共7本(周仲秋: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周作翰: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觀,彭大成:列寧的社會主義觀,戴開堯:史達林的社會主義觀,王敏: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吳家慶:鄧小平的社會主義觀,李屏南:江澤民的社會主義觀),出版後在全國影響較大,多所大學同行均把此叢書作為研究生必讀書目;于建嶸的農村問題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已引起高層領導關注,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反響。周作翰老教授為湖南省榮譽社會科學家。李屏南、吳家慶 教授已獲得全國第8屆五個一工程圖書作品獎,湖南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以及湖南省多項五個一工程獎,周作翰獲得湖南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李屏南獲得湖南省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該系所現所轄博士點1個(科社與共運),碩士點5個(科社與共運、政治學理論、行政管理、中外政治制度、國際政治);省級研究基地1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2005年又獲得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本科專業2個(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 ) 。已畢業的研究生(科社與共運專業)近百人,在讀碩士生過百人,博士生11人。
該所所轄的縣域發展研究中心,以我國尤以湖南省縣域為研究主體,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公共事務等多個視角進行綜合研究。設立三個方向:
1 、中國國情與縣情研究;
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縣域發展研究;
3 、政治文明與縣域基層政權研究。並在科社專業的博碩士點增加了“縣域發展研究”方向。研究隊伍實行專職人員與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方式,兼職研究人員又採取滾動聘任與帶課題帶成果進團隊相結合的方式。中心學術主任徐勇(華中師大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凡對縣域問題有興趣有研究有課題有成果的人員,均可申請加入。中心各項工作正在啟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