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歷史文化學院組建於2003年,現有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兩個本科專業。現有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6人。已形成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係史、中國近現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史、歐洲近現代歷史與文化、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古代政治史和政治制度、中國古代社會史、中國史學史和歷史文獻學、西方古典文明、世界地區國別史、近現代國際關係等相對穩定又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1981年,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世界史和中國古代史分別於1984、1985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湖南最早的一批歷史學碩士點。1990年,中國近現代史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湖南第一個文科博士點。1995年,歷史學科被批准為國家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8年,被批准為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6年,歷史學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2011年學位授權點對應調整後,中國史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世界史保留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近現代史學科自1985年以來一直是省重點學科,2002年和2008年均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8年,以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為主體的“湖湘文化研究”被正式立項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研究基地。
歷史學科承擔、完成國家社科課題13項,其中周秋光教授主持的“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為國家重點課題;承擔、完成省部級課題36項。發表論文557篇,其中在《歷史研究》、《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等專業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出版專著118部,譯著7部。科研獲省部級獎17項;獲高校人文社科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1項。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5次;在國外講學和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14人次。
歷史沿革
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悠久,始於1938建立的國立師範學院史地系。1949年底,國立師範學院併入湖南大學。1953年院系調整,建立湖南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1996年,歷史系與中文系合併為文學院。2003年11月,從文學院分離出來,正式成立歷史文化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中國史一級博士授予權,中國近現代史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熊希齡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擁有湖南省文科最早的博士授予專業中國近現代史專業,以及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史、
專門史、
歷史文獻學、
課程與教學論等6個碩士點。本科教育包括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4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11人,芙蓉學者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6人。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30餘項,在《
歷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世界歷史》等重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獎20餘項。(以上師資數據僅供參考)
學院有研究生2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500多人。學院科研、教學實力雄厚,設施齊全,建有多媒體網路機房,
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設有重點學科資料室、歷史資料室、文化產業管理資料室、古籍資料室、過刊資料室、現刊資料室以及基地學生閱覽室。
學院領導
現任院長:鐘聲
黨委書記:孔春暉
副書記 : 彭賽豐
副院長(科研):劉利民
副院長(教學):徐良利
副院長(行政):袁立梅
學科介紹
中國近現代史
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史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由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我國近代史學科開創者之一
林增平先生在50年代創建的。近50年來,該學科獲得了重要發展。
建國之初,
林增平、王永康、
石振綱等先生開始講授中國近代史。1958年,林增平先生出版了《中國近代史》一書,是“新中國第一部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大學教材”,為國內眾多高校所採用,影響甚大。1981年,林增平先生與
章開沅先生合作主編了《
辛亥革命史》,蜚聲海內外。同年,本學科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被列為湖南省重點學科,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湖南省第一個文科博士點。1995年,歷史學科成為國家文科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8年,“湖湘文化研究”被正式立項為“211”重點建設項目。2001年再次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僅有的四個中國近現代史國家級重點學科之一。同年,由李育民教授帶頭建立了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同年獲準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本學科現已形成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即中國近現代政治與中外關係(含辛亥革命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湖湘文化、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涵蓋了除經濟史以外的政治史、中外關係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具有鮮明的特色。其中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辛亥革命史、湖湘文化是本學科的傳統優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政治與中外關係、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是在傳統研究的基礎新發展起來的研究方向。本學科作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各方向在不少領域的研究水平均居國內外先進水平或領先地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近年來,本學科先後聘請了山本學、小島涉男、趙軍、耿雲志、何一民、張海鵬、朱佳木、曾業英、鄭師渠、嚴昌洪、吳景平、王建朗、李世安、沈志華、陳其泰、陳紅民等國內外知名學者舉辦學術講座。
專業設定
國家歷史學文科基地(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四年制本科。培養具備歷史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面,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歷史和相關學科科研、教學工作,並能勝任宣傳、文秘、行政等工作。開設馬列理論、英語、計算機、高等數學、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歷史文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哲學史、旅遊文化、學術史、宗教史、經濟史、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文獻學等多門必修課、選修課。該專業學生畢業一半以上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
歷史學 四年制本科。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勝任歷史和相關學科教學、科研以及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文秘、行政等工作的人才。開設馬列理論、英語、計算機、高等數學、國語、書法、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大學語文、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當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歷史文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中國古代文化史、歷史文獻學、西方史學史、中外政治制度史等多門必修課、選修課。
文化產業管理 四年制本科。培養具備紮實的傳統文化功底、系統的文化產業管理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從事文化產業研究、策劃經營、文化遺產保護,在文化產業或相關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從事文化產業管理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研究型專門人才。授管理學學士學位。開設文化產業概論、文化產業管理、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文化政策學、文化服務與貿易、文化市場行銷學、智慧財產權與文化產業、現代文化產業項目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文化投資學、文化遺產保護與經營、中外文化交流等多門必修課、選修課。
教師介紹
李育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學科負責人,兼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孫中山研究會理事,湖南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湖南省史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外關係史研究,在國內開創了條約制度研究,目前中外條約研究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至今主持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版專著專著近10部,發表論文60餘篇,2009年獲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鄭大華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土畢業,現湖南省人民政府“芙蓉學者計畫”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兼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韓國漢城國立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目前在梁漱溟研究、張君勱研究、民國鄉村建設運動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後(1918—1927)中國思想界研究、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研究等多個領域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
莫志斌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等職務。長期以來從事中國現代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工作,特別是研究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毛澤東的生平與思想,以及湖南近現代歷史與人物的活動與思想。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湖南教育史”、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湖湘文化與當代湖南發展”,曾獲全國第八屆圖書“金鑰匙”獎一等獎。
周秋光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學術兼職有: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委、中國民主促進會長沙市委員會主委、中國人民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民政協湖南省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政協長沙市委員會副主席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2011年獲批的《中國慈善通史》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饒懷民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1981年獲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兼任中國會黨史研究會常務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省歷史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理事長等職。長期以來,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重點是辛亥革命史和湖湘文化研究。先後參與《湖湘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主持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楊毓麟文集>整理與研究》。
鄭焱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獲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評為教授,2000年評為博士生導師。任社會職務有:省譚嗣同研究會付秘書長、省旅遊教育研究會會長等。研究方向:湖湘文化研究、中國旅遊史研究。出版專著《中國旅遊發展史》、《湖湘文化之都》、《近代湖湘文化概論》等。
鐘聲教授,博士生導師,學院副院長。畢業於南京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分別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長期任教於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的教學及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和經濟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著有《從重商思想到實業振興思潮》、《劉少奇治國思想研究》等。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多篇為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李傳斌教授,博導。先後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分別獲得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2010年晉升為教授,2012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政治與對外關係,近幾年來主要研究旨趣為近代中國的基督教醫療事業。 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作多部 。主持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參與其他課題多項。
張晶萍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後畢業於江西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湖南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史學史碩士學位、專門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學術史、近現代思想史、歷史教學論的教學與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學術著作4部,在《光明日報》、《史學理論研究》、《文獻》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統招生計畫
學院
| 專業
| 招辦擬定計畫
| 性質
| 學制
| 備註(專業限制條件)
|
文
| 理/職
| 總數
| | |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含歷史基地班)
| 110
| | 110
| 師範
| 四年制
| |
文化產業管理
| 30
| 15
| 45
| 非師範
| 四年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