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形地貌,人口民族,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名優特產,城市榮譽,旅遊景點,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新石器時代晚期,華夏先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後因地殼構造運動,這裡淪陷為
澤國。
唐宋時期,縣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陽山浮峙水面。
清鹹豐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縣藕池江堤潰決,因頻年失修,至鹹豐十年,長江洪水泛濫,夾大量泥沙從原潰口傾瀉南奔,直灌洞庭。清
同治末年(1874年前後),洞庭湖北部淤積若干洲渚,其中烏嘴和北洲南岸新淤一個狹長的湖洲,因地處北洲之南,當地民眾稱之為“南洲”。爾後洲渚淤積連片,形成
百里沃野,泛稱“南洲”。隨著南洲的形成,各地居民紛遷麋集,圍堤開荒,世代相息。是時分屬華容、岳陽、漢壽、
沅江、安鄉、常德六縣管轄。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湖南巡撫吳大澄奏本清廷獲準,劃割六縣交界之地,在境內烏嘴設定“南洲直隸廳撫民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遷置九都。
民國二年(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銷南洲廳,改稱南洲縣,民國三年六月八日又根據內務部復電轉令,將南洲縣更名為南縣。
新中國建國之初,南縣劃歸常德地區,1962年12月,改屬益陽地區,1994年7月後屬益陽市(地改市後)。
1996年,南縣面積1075.2平方千米,人口約64.5萬人。轄7個鎮、13個鄉:南洲鎮、廠窖鎮、三仙湖鎮、華閣鎮、茅草街鎮、明山頭鎮、武聖宮鎮、八百弓鄉、三岔河鄉、下柴市鄉、中魚口鄉、烏嘴鄉、北河口鄉、沙港市鄉、牧鹿湖鄉、河口鄉、荷花嘴鄉、浪拔湖鄉、麻河口鄉、游港鄉。縣政府駐南洲鎮。【註:益陽市轄大通湖、金盆、北洲子3個農場、大通湖漁場和南灣湖軍墾農場的北半部位於縣境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縣常住總人口703823人,其中(8個鎮、12個鄉),南洲鎮94062人,華閣鎮42013人,明山頭鎮40076人,青樹嘴鎮40728人,三仙湖鎮27300人,茅草街鎮18261人,廠窖鎮35389人,武聖宮鎮28307人,河口鄉24692人,烏嘴鄉39632人,八百弓鄉34444人,中魚口鄉28151人,浪拔湖鄉23466人,荷花嘴鄉20979人,游港鄉21393人,下柴市鄉19642人,三岔河鄉18096人,麻河口鄉25950人,北河口鄉26334人,牧鹿湖鄉23707人,大通湖農場37957人,北洲子農場14912人,金盆農場18332人。
2004年,南縣轄12個鎮、11個鄉:南洲鎮、茅草街鎮、三仙湖鎮、武聖宮鎮、明山頭鎮、廠窖鎮、華閣鎮、青樹嘴鎮、麻河口鎮、河壩鎮、金盆鎮、北洲子鎮、烏嘴鄉、河口鄉、八百弓鄉、荷花嘴鄉、中魚口鄉、游港鄉、下柴市鄉、三岔河鄉、浪拔湖鄉、牧鹿湖鄉、北河口鄉。
行政區劃
2015年,根據南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2鄉13鎮:
沙堡洲鎮與河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河壩鎮,並將大通湖漁場的行政職能剝離併入河壩鎮,保留大通湖漁場企業性質,實現政企分開。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南縣共減少1個鄉級建制,現轄烏嘴、中魚口2個鄉和青樹嘴、明山頭、武聖宮、廠窖、茅草街、三仙湖、南洲、麻河口、華閣、浪拔湖、金盆、北洲子、河壩13個鎮,總面積1346.62平方千米,總人口82萬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縣介於東經112°10′53″-112°49′06″,北緯29°03′03″-29°31′37″之間,北與湖北省
石首、公安、
松滋相連,西接常德市的
安鄉、
漢壽兩縣,東臨
岳陽市的
華容縣,東距沿長江開放城市
岳陽100公里,南離省會長沙200公里,北到長江黃金水道30公里。南與益陽市的
沅江市隔河相望,東南與大通湖、
北洲子、
金盆、
南灣湖、
千山紅等幾大農(漁)場連成一片,為湖南省36個邊境縣之一。縣城
南洲鎮。國土面積1321平方公里。
氣候
南縣境內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16.6℃,降水量1237.7mm,雨日136.3天,
日照時數1775.7小時,蒸發量1236.2mm。屬亞熱帶過渡到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冬涼夏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時長,有霜期短。
地形地貌
南縣地處長江中下游,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勢自西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
明山、寄山兩處山崗外,一馬平川,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形。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南縣總人口為79.4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15萬人,鄉村人口50.26萬人。
民族
2009年,南縣有回族、土家族、侗族、
維吾爾族等10個少數民族,少數名族人口占0.1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南縣水資源總量1133億立方米,其中降水徑流5.6億立方米,客水徑流1125.1億立方米,地下水2.3億立方米(可開採量)。
礦藏資源
截至2010年底,累計煤探明儲量34940.5萬噸,保有資源儲量24585.6萬噸,保有儲量中無煙煤占68.81%,焦煤占4.12%,貧煤占4.04%,氣煤占2.30%,瘦煤占20.72%。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86億元(預計數,下同),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長9.2%(剔除物價因素影響);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億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長9.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1億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長2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長12.7%;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8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長9.2%;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長10.5%。
第一產業
2016年,南縣發展種養基地20萬畝,創建3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水稻原料基地,新增綠色食品認證21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1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20家、家庭農場504家。
第二產業
2016年,全縣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25億元,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長15.8%。食品行業完成產值62億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長12.5%;紡織行業完成產值40億元,是2012年的2倍,年均增長18.9%。克明面業獲評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順祥食品“漁家姑娘”獲國際商標註冊。園區建成面積由0.11平方公里擴大到4.85平方公里;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8家,達到47家;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30萬平方米;“南縣經濟開發區網際網路+綠色食品產業基地”被認定為“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南縣騰輝創新創業園”被認定為“湖南省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第三產業
2016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商貿綜合服務體86077、“供銷E家”、“村郵樂購”、“淘實惠”等電商企業入駐南縣,潤豐供銷、湘域電商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湖南省電子商務企業,累計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9.7億元。新引進物流企業50家。建成匯金國際、唯一金城等一批高檔住宅小區,銅鑼灣城市綜合體、瑞豐國際商貿城等城市開發項目進展順利。金融業發展加快。2016年縣內金融機構年末貸款餘額68億元,是2012年的2倍,年均增長19%;華融湘江銀行南縣支行正式營業,長沙銀行在南縣設立支行、湘江新區農商行為主發起行在南縣設立村鎮銀行即將開業。
交通
2012年,南縣交通完成投入3.4億元。杭瑞高速公路南縣段主線及其連線線建成通車。啟動青樹嘴、中魚口渡改橋建設。啟動33座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並完成15座建設。紅旗橋、文明橋、班咀橋重建進入招投標程式。新建農村公路70公里。完成24個農村客運招呼站建設。城鎮完成投入近10億元。完成興盛東路二期項目的開工。完成雙堰南路路面工程建設,啟動城南路、沿湖路、荷堰路等道路的開工建設。
2012到2016年,南縣交通累計投入22億元。杭瑞高速公路南縣段主線及連線線建成通車,益南高速公路南縣段啟動建設。G353浪拔湖改線工程啟動建設,S226東河至茅草街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工作。青樹嘴、中魚口渡改橋建成通車,紅旗橋、班嘴橋、文明橋新建完工,改造危橋95座。南洲貨運站和南縣港南洲港區建成投入使用,華閣客運站主體工程完工,茅草街船閘啟動重建、客運站完成前期工作。
社會
教育事業
2008年末,南縣有學校164所,其中高中5所,職中4所,208個班;初級中學24所,564個班;國小131所,1942個班。在校學生147033人,其中高(職)中生15015人,國中生54545人,小學生77473人。享受免費教科書學生人數111993人。有教職工6243人,其中公務員22人,高級職稱274人,中級職稱3479人,初級職稱1929人,未評職稱的539人。國小招生14854人,畢業12027人。國中招生12072人,畢業11731人。高中招生4521人,畢業4686人。特殊學校在校365人,招生24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1588人。2008年參加高考人數6372人,本科以上上線人數614人。
2012到2016年,南縣教育建設投入3億元。實施學校建設項目325個;協同發展民辦教育,玉潭實驗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00所民辦幼稚園建設。
醫療衛生
2008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3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1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1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共擁有床位1399張。其中鄉鎮衛生院12個,擁有床位748張。,有
衛生技術人員152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572人,註冊護士485人。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50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5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726人。2012年,南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2%,全年累計發放醫療補助1.7億元。爭取民政資金1.37億元,常年得到民政救助對象4.5萬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基礎設施
2012到2016年,南縣興盛東路特色商業街全面建成,縣三水廠建成投入使用,累計完成瀝青路面提質改造30萬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7.5萬平方米。農村“雙暢工程”累計投入5.3億元。新建4.5米寬農村公路850公里,疏浚渠道1897公里。水利建設累計投入12.5億元。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電力建設累計投入1.66億元。新建10千伏線路12條,完成170個村(原建制村)電網升級改造。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萬人。社會保險累計征繳基金17.9億元,核發各類待遇29.8億元。累計發放民政救助資金4.4億元,救助各類對象19.3萬人次;城鄉低保和五保清理工作完成,救助標準提高;縣福利院二期(養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縣殯儀館整體搬遷。累計新建公租房和改造棚戶區20107套(戶),改造農村危房5177戶。住房公積金累計發放個人貸款4.8億元。建成全省首家縣級殘疾人兒童康復中心。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南縣衣著習俗
20世紀初至40年代,南縣民眾多穿青、藍、紅大布和白夏布,男人穿布紐開胸衫,帶青色“缸罩帽”,年長者多穿大檔褲(褲腰肥大,穿時前腰摺疊,以帶系之)。富家男人穿長衫,戴禮帽。女人穿大襟衣,富家女人穿旗袍。
南縣幫工習俗
生產活動中,有些事情靠一人或一家一戶難以完成,需要眾人的力量。南縣人歷來有親友鄰居相互幫助,集中人力和時間完成生產任務的幫T習俗,稱之為“幫忙”。“幫忙”的農活主要為插田、扮禾及其他農事。每逢春耕夏收時節,只要主家打一聲招呼,鄰居們便主動上門“幫忙”,不取報酬。主家則以茶菸酒飯款待。
名優特產
麻辣肉
南縣麻辣肉是湖南南縣的特產,當地流傳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由當地的土豬肉精製而成,而不是豆制 品。麻辣肉的麻也不是花椒的意思,而是使用高品質芝麻油的麻,屬於高蛋白、低脂肪、即食型產品、口感柔韌、芳香可口、肉味獨特。麻辣肉製作比較複雜,加入了鹽,糖,味素,料酒,紅曲,香粉等21種調料,經過了選料,醃製,碼味,蒸煮,切片,烤制等8道工序才能製成。
醬板鴨
醬板鴨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
城市榮譽
2018年9月,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上,南縣被授予“中國蝦稻米之鄉”。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旅遊景點
羅文花海塗鴉村
羅文村不僅是“湖南省首個塗鴉藝術村”,境內還擁有大片油菜花地。近年來,該村繼續引入荷花、蘆葦花,同時委託專業花卉公司種植向日葵、鬱金香等觀賞性強的花卉,打造四季花海,樹立“塗鴉+花海”鄉村旅遊“兩面旗”。2016年8月,
阿里巴巴集團G20峰會宣傳片於南縣取景,將羅文美景在
G20峰會上進行展示,贏得了廣大遊客好評。
2017年4月7日至8日中國·湖南(南縣)首屆國際塗鴉藝術節暨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節在
南縣羅文花海舉行,以“賞
創意塗鴉,觀
洞庭風光,品南洲美食,享湖鄉文化”為主題,充分展示南縣生態自然美,風土人情和文化內涵美。
德昌公園
德昌公園,由陵園、景園、遊園三大景區組成。
陵園設在中軸線上,遊人拾級而上,一眼就能望見段德昌將軍的全身銅像,一座紀念碑聳立在園中。紀念碑後還建有設計新穎的懷英亭和縣博物館,供遊人憑弔先烈,了解南縣的古今歷史。從陵園後行數百步,便是南縣香火旺盛的洪山禪寺,是湖鄉的一處佛教勝地。
遊園設在中軸線以東,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笑迎入園遊人。一尊壯觀的九級寶塔,聳立在山腰。白練似的瀑布,從假山上一瀉而下,水花直射的噴泉。
廠窖慘案紀念碑
在南縣西部的廠窖鎮旁,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廠窖慘案紀念碑,左邊有一處“廠窖慘案民族教育展覽館”,右邊有一處催人奮進的警鐘亭,亭下就是當年日軍留下的萬人坑。
著名人物
段德昌,1904年生於南縣,是工農紅軍早期的著名將領,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1933年壯烈犧牲。1952年,毛澤東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1994年,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歷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劉鎮武,湖南省南縣人,1945年8月25生,上將軍銜,1997年7月1日成為首任
駐港部隊司令員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後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黃伯雲,男,漢族,1945年11月生,湖南南縣人,美國愛阿華州立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得者。中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周緒紅,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湖南南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鄧漢民,1944年9月生,湖南南縣人,少將軍銜,歷任廣東省軍區副政委、海南省軍區副政委、湖南省軍區政委、42集團軍政委。
陳冬林,男,漢族,1964年10月出生,湖南南縣人,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
湖南農業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黃惠勇,男,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湖南南縣人,2011年9月湖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省中醫藥研究院黨委書記。
張維新,男,湖南南縣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湖南文理學院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劉志國,男, 1957年生,湖南南縣人,湖南工業大學教授。
劉成林,男,1967年出,湖南南縣人,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