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北部邊陲,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及珍稀動植物。海拔自346米至2003米,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

保護區現有高等植物216科240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保護植物32種,八大公山保護區特有植物有10科30種。有朱蘭、石豆蘭等52種植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藥用植物有1000餘種,被國內外譽為“綠色寶庫”、“天然博物館”、“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天然中華藥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
  • 總面積:4.49萬公頃
  • 組成: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
  • 建立時間: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
  • 氣候:山地濕潤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面積範圍,保護對象,管理措施,開發利用,地位價值,

歷史沿革

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意圖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意圖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0年,經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下設一室四科六站兩所,即辦公室、財務科、資源保護科、公安消防科、社區共管科、杉木界管理站、斗篷山管理站、天平山管理站、楠木坪檢查站、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天平山原始森林接待站、科研所和派出所。

地理環境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置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桑植縣的北部邊陲,地處雲貴高原古陸塊東北邊緣的武陵山脈的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1'45"-110°09'50",北緯29°39 '18"—29°49'48"。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土壤
保護區露出地層主要為古生代的寒武紀、志留紀、泥盆紀二迭紀的地層,基岩主要為石灰岩板岩和頁岩。土壤類型主要有山地黃棕壤、石灰土和山地沼澤土。其中山地黃棕壤成土母岩主要是板頁岩、細砂岩、粉砂岩;石灰土成土母岩主要是深灰色灰岩、泥質灰岩、豹皮狀和泥質條帶灰岩、瘤狀灰岩、白雲質灰岩等。海拔1000米以上為山地黃棕壤,是自然保護區分布面積最廣泛的土壤類型。海拔1000米以下為山地黃壤,土壤深厚、肥沃,但缺磷,呈酸性,pH值5~6之間。
氣候
保護區屬於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1.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0.1℃,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2.8℃,極端最低溫度在攝氏-10℃~-15℃。無霜期190天左右;全年積溫攝氏3621.6℃。其積溫、最冷月氣溫和極端最低溫等氣象因子具有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特色。
年平均降水量為2105.4毫米,最高達2840.1毫米,雨日176天,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增加水量79.3毫米。是湖南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蒸發量400毫米左右,為年降水量的20%,按技術規程計算,全年流出的水量約4.5億立方米。全年相對濕度在90%以上,屬於濕潤地區。全年霧日數達145天,年輻射量較低。
地形
八大公山西北有鄂西山地,再往北有秦巴山地層迭屏障,西南為黔東高原,東南有武陵、雪峰山地相間突起,東端則向洞庭湖區逐漸降低,處於一個半輻合狀的群山之間。偏南濕潤空氣易進入滯留,凝雲致雨的機會較多,使區內動植物在生境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越的地理背景。

面積範圍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西長45千米,南北寬16千米。東與桑植縣的龍潭坪鎮接壤,南與芭茅溪鄉、五道水鎮、八大公山鄉毗鄰,西與湖南省龍山縣相連,北與湖北省宣恩來鳳鶴峰毗鄰。總面積2萬公頃。

保護對象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和野生動物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保護區管轄的重點生態公益林有23468公頃,分天平山、杉木界、斗篷山三大林區,木材蓄積量為1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3.4%,是亞熱帶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天然常綠闊葉林,並具有獨特的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特點。
保護區晨霧保護區晨霧
植物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植物種類豐富,據調查統計,有高等植物216科2408種。其中,屬國家Ⅰ級保護野生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南方紅豆杉紅豆杉鐘萼木、銀杏等6種;屬國家Ⅱ級保護植物29種;瀕危植物2種;漸危植物21種;稀有植物16種;模式標本產地物種5種。上述屬科植物中,有藥用植物1000餘種,其中,有被譽為“四大藥王”的烏金七、金盤七,還有竹節人參、天麻、黃蓮、七葉一枝花等一大批珍貴藥材。還是桑植椴、桑植吊石巨苔、桑植大節竹、修葉啼蓋蕨、邊生鱗毛蕨等5種植物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 八大公山屬於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華中區。植被組成以熱帶亞洲植物區系、北溫帶植物區系、東南亞植物區系,以及東亞——北美植物區係為主要成分。植被不僅具有北亞熱帶的典型特點,而且,還明顯反映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徵。是東亞兩大植被區系重要交匯區域,具有極為重要的植物地理學研究價值。分布有中國種子植物屬15個地理分布類型中的14個,含5個植被型組、9個植被型、13個植被亞型、19個群系組,26個群系、36個群叢 。由於地形複雜 ,山勢高差大,生態環境在空間形成多個梯度,植被具有明顯的植物分布帶。通過30塊標準地27325平方米樣地調查結果表明:基帶典型植被屬於中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海拔1000米以上則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山脊部為山頂矮林、喬木樹種普遍矮化。據樣地調查,其主要類型有:以鐵杉屬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海拔1500米左右);以原生型杉木林為主的暖性針葉林(海拔1220米);以亮葉水青岡林為主的落葉闊葉林(海拔1400-1890米);常綠、落葉闊葉林(海拔1000-1400米左右)如:地錦槭(多脈青岡是這個地帶的頂極群落的主要群種);常綠闊葉林(1000米以下)。
紅葉紅葉
動物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陸地脊椎動物21目64科237種,其中獸類8目20科45種、鳥類9目27科135種(留鳥97種、夏候鳥20種、冬候鳥18種)、爬行類2目10科39種(毒蛇3種)、兩棲類2目7科18種;有昆蟲22目177科4175種(其中新種34個、天敵昆蟲12目58科411種)。
獼猴獼猴
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和珍貴瀕危動物15目28科8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金錢豹雲豹林麝白冠長尾雉金雕等5種,二級保護的有獼猴、毛冠鹿、蘇門羚、水鹿、大鯢、紅腹角雉等51種,省重點保護的20種、八大公山保護區特有種12種。1991年聯合國野生動物基金會專家從糞便、足跡上判斷,認定保護區內有華南虎。

管理措施

1990年,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立後,不僅物種種群穩定,自然演替和更新狀態良好,且生物多樣性程度明顯提高。這充分說明了建立保護區並開展保護管理之後,實現了由“荒山到植被恢復”和“不穩定生境類型”向“穩定性生境類型”轉變的過程,從而提高了生物物種生境質量,維持了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基礎設施
管理處成立以來,先後實施了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一、二期基本建設工程。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6萬元,修建3個管理站,1棟辦公樓和1棟接待站,房屋建築面積達6700㎡;架設輸電線路60公里;修築林區公路50公里;購置車輛、對講機、滅火器具等巡護和防火設備;修建防火線路80公里,護林便道85公里;改造低壓線路56公里;修建防火瞭望台4座;埋設保護區界樁、界牌187個。
基礎科研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立以來,物種名錄所記載的物種比1981年調查時增加了2320種,其中種子植物593種,脊椎動物166種,昆蟲668種,蕨類植物507種、真菌386種。在物種名錄更新方面,植物新增加湖南新記錄種59種;昆蟲發現新種62種,發現新屬1,新增中國新記錄種33種,真菌新增湖南省新記錄種38種。已基本弄清了八大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共有153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99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分別為5種。
項目建設
實施林業持續發展、公益林保護、標本製作等項目。林業持續項目不僅為自然保護區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援,還在培養專業人才、提高保護區保護管理能力和改善社區關係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對加速保護區的建設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公益林保護項目實施後,林區林農收入得到增加,森林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標本製作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我區標本製作水平和科研能力,為我區今後科研監測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宣傳教育
建區之初,保護區邊界糾紛不斷,亂采濫挖,亂捕濫獵,亂砍濫伐現象十分嚴重。管理處藉助林業持續發展,大力開展社區項目活動,使周邊社區的居民在獲取一定利益的同時,接受到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的教育。通過廣泛宣傳,還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對保護區建設工作的極大支持和重視。2007年,建立了保護區網站,為擴大知名度,宣傳保護區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發利用

地貌景觀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風光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風光
八大峰高聳,層巒疊嶂,幽谷深澈,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多達351座,最高海拔1890.4米,最低海拔395米,相對高差之大,足見山體之雄偉。從山腳向上眺望,一座座山峰高聳雲端,參差迭宕,如黛似煙。漫步林中,鬼斧神鑿的“一線天”和“獅子岩”、造型逼真的“棋盤岩”等叫人凝神駐足,流連忘返。區內群山起伏,奇峰突起,40多條山脈縱橫交錯,599座山峰星羅棋布,山體切割強烈,神奇的造山運動使有的山頭尖如利刃,有的彎如牛角,有的直如筆桿,有的形如牛鞭。還有地下溶洞的岩景雄偉壯觀,擬人擬物,形態逼真,天工巧奪,鬼斧神工令人稱奇。
水文景觀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是澧水、婁水和以及湖北清江水系的發源地,區內溪溝縱橫,有大小溪溝352條,多樣的地形地貌使區內水域景觀豐富多姿。瀑布是八大公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情人瀑、彩虹瀑、烏龍瀑等521個瀑布點綴在萬綠叢中,使八大公山迷人的景色更是增輝添彩。
人文景觀
八大公山保護區人文旅遊資源,主要分布在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壯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內。此區域內的各民族原住民和睦相處,耕耘勞作,在長期的生息繁衍中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情,至今還保留了一部分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如哭嫁、跳喪舞、擺手舞、對山歌、三棒鼓、月辦節、打溜子、九節鞭,還有以吊腳樓為典型代表的民族建築,這些足以構成一部嶄新的民族風情寶典。大革命時期,這裡曾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肖克、王震、廖漢生、賀錦齋等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地方。賀龍元帥兩把菜刀鬧革命,毛埡城堡,江西坎剿匪等紀念地舊址尚存。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地位價值

八大公山保護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是目前亞熱帶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原生性林區之一。區內有國家保護物種153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珙桐、鐘萼木等23種,有特有植物10種30科,朱蘭、石蔸蘭等45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桑植椴、桑植大節竹等7種植物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黑熊等40餘種,有動物特有種尾突角蟾、桑植角蟾、桑植蛙、華西雨蛙武陵亞種等12種。八大公山保護區1993年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生態系統名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助完成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將其列為我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00個重要生態地區之一;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保護對策》中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是國家級科技攻關課題“我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基地;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教學實習基地和全球環境基金贈款實施的“林業持續發展項目”區之一。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我國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湖南省第一個、張家界市唯一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建立,對研究亞熱帶森林發生髮展規律和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具重要的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