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侯姓

湖南侯姓

“侯氏,出自倉頡之後”。據酈道元《水經注·侯姓》記錄,及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云:侯氏出自上古時期黃帝的史官倉頡之後,逾殷歷周,各以分氏,或著楚魏,或顯齊秦。《周地記》說:倉頡複姓侯罔,名頡,其後裔將複姓簡化為單姓,改為“侯”。這是侯姓的最早來源。 唐朝時,河南固始的一支侯姓開始移居福建、廣東等地。宋、明時期,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廣西、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氏的聚居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侯姓
  • 傳說出自:出自倉頡之後
  • 分布地點:寧鄉侯氏湘潭王十萬侯氏
  • 見於:《水經注·侯姓》
湖南侯姓分布,侯姓字輩排行,

湖南侯姓分布

望城箬驛侯氏
初祖去套諱曉,字行己,號端士,由中州密邑發跡,唐昭宗時以進士官湖南衡州刺史,四世祖君實公徙居衡山鶴嶺,生松岡、松林,松岡遷安仁,松林仍居鶴嶺。至七世祖鈞章公由衡山遷湘潭橫頭(今屬株洲淦田)。傳至二十一世祖齊賢,字志道,號齋之,官江西撫州府太守,明景泰7年(1456)由湘潭橫頭徙居長沙靖港。齊賢公又歷八傳至之風,字榮仲,於清順治2年(1645)由靖港分居善化白箬鋪(今屬望城)。二松家乘肇修於宋紹興,再修於元至正,三修於明永樂,四修於清康熙33年(1694)。箬驛家乘肇修於道光5年(1825),光緒26年(1900)續修,皆未付梓,1922年三修。衡山派語:衡州太守裔,建業盛岡林,文武多俊傑,歷朝列縉紳。靖港白箬派語:賢公經楚大,一家之世昌,國佐開基永(鴻業),宗源慶衍長(家聲振萬方),雍和承教育,煥發裕文章,名顯光先德,英才紹遠祥。
寧鄉侯氏
遠祖曉公,字行己,號端士,一號宏仁,唐昭宗進士,先世河南密縣,後遷山東兗州,復遷西蜀重慶府巴縣擂鼓灘擺陣河。曉公任楚南衡州刺史,解組後奠居郡西永豐坊。四世彥真徙鶴嶺,生二子,元公遷安仁,宣公仍居鶴嶺。七世均章,由衡山鶴嶺遷居湘潭第甲灣,即今株洲淦田橫頭。十一世奭公,任福建寧化縣,解組後遂留居。十四公安國,宋淳祐進士背籃束,任廣東梅州教授,卜居城東攀桂坊。十八世惟吉,任南京牧馬所太史,卒葬南京。後裔成業,字元鳳,照嘗棗承清康熙間由廣東徙湖南長郡,占籍寧鄉一都楊家灣。又有奇錫、奇翁、奇經、奇綸、俊業、洪業,皆康熙間自廣東遷來。1943年寧鄉侯氏三修支譜。
湘潭王十萬侯氏
始遷祖耀華公,原籍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灣下(今屬梅江區),清光緒初年因經商遷湖南湘潭王十萬市。至1948年,已傳23代。
茶陵棗市侯泉侯氏
明永樂初年由安仁遷此。
衡山侯氏
明季自衡陽遷入,子孫散居縣境各地。
綏寧侯氏
始遷祖仲貴公,元末自辰州東郊遷綏寧縣田木舟,後裔今分布於鵝公嶺、水口、麻塘等地。
城步紅苗侯氏
分拘欠灑布於橫嶺。
城步瑤族侯氏
分布於長安砦、木椬之大候江頭破落水、欄牛之侯家田。
華容新溝侯氏
始遷祖菊生公("煥"字派),1924年為求生存,從寧鄉雙江口凸橋灣遷居華容新溝。現人丁分居新溝和漁口等地。派語:世業奇仁譽,文化煥楚邦,家聲芳大振,國澤慶平章,克象昭明德,承榮憲俊良,光先啟佑永,萬代錫繁昌。
華容南山赤土坡侯氏
始遷祖成一公,字天六,明進士,官部郎,宣德年間自山東青州徙湖湘,舟泊華容南山,大風覆舟,落業南山赤土坡鐵爐灣。孫勝公,字敬甫,從南山遷東山青龍嘴(今東山先紅村),現人丁分居松木橋、墨山鋪、城關等地。老派:始自成思祖,滕公乃東遷,志分清江海,萬民派整然,中更文為一,邦倉復不異。新派:三覲定宗功,師道瞻善逢,守大范先正,開裕欽本中,其可心見廣,惟學金寶同,世兆克旬陵辣賢仰,宜和任遠崇。
張家界侯氏
始遷祖亥公,原籍江西南昌豐城,明洪武時官辰州辰龍關游擊,子孫留辰。清順治初年,廷金、廷銀兄弟率其子孫由辰州遷居永定。至1906年,已傳13代,丁口1600餘名。
新化浪思侯氏
始祖華榮公,江西吉安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金仙廟人,任貴州黃坪州知州,後升黎平府知府。子三:崑山、昆伯、昆明。昆伯公四傳至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一移居湖南辰州府漵浦龍壇司葛竹坪;千二移居漵浦縣五都油洋溪高莊;婆殃蜜千三徙居新化縣浪思,後裔移居城東二十里太陽十都滿竹村、上栗溪、下栗溪;千四移居湘潭;千五遷四川成都。故尊千三公為新化始槳墓挨罪遷祖。族譜始修於清嘉慶15年(1810),鹹豐11年(1861)、光緒33年(1907)、1947年、1989年續修。派語:銀清林輝璧,祥自周長發,吉安傳楚南,繼承培祖澤,祿位起新班。
桂陽侯氏
南宋淳熙年間由江西遷東塘坊(今樟市)定居。至1988年,全縣共4093戶、16372人,占全縣人口2.33%。
嘉禾平田侯氏
始祖行己公,唐僖宗時進士,官衡州刺史,因家衡州。後裔元亮於宋時遷居桂陽東塘。元亮之後裔仁勛於明初遷此。明季又有祖銘者分遷新塘(俗稱破塘)。
嘉禾嶺頭侯家侯氏
始遷祖聖道公,由桂陽縣舍人渡破頭侯家遷嘉禾縣嶺頭侯家。至1930年,凡6戶,男14人,女21人,共35人。
嘉禾新塘侯氏
始遷祖祖銘公,明初自嘉禾侯家分徙新塘(又稱破塘)。至1930年,凡39戶,男72人,女70人,共142人。
漵浦堰侯氏
始遷祖文譽公,元代由新化徙此。
會同灘頭侯氏
始祖文益公,字千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明永樂時因奉衛軍之職遷湘,開基於辰州府漵浦縣,後徙洪江,再遷會同朗江鄉邊區之大龍場對河之灘頭。至1949年,已傳24代,共數千餘人。宗祠設灘頭。
麻陽侯氏
始祖永祿公,明崇禎年間自辰州移居五寨司。有後裔清代遷麻陽,族人分布長潭、高村等鄉鎮,今共100餘人。原派:永元禎勝思,文福秀胡九,正興啟大國,世代心安康。1938年續派:忠孝作天子,仁德克家聲,科甲應宗祖,裕光顯昌榮。

侯姓字輩排行

湖南湘潭橫頭侯氏字輩:“衡州太守裔建業盛岡林文武多俊傑歷朝列晉紳忠恕澤洪廣貽廉德懋光英華輝上國賢達顯榮昌肇唐勛烈繼紹宋典型彰培植錘名士修齊兆福祥”。
湖南嶽陽侯氏字輩:“士業奇仁玉文華煥楚邦家聲芳大振國澤慶平章克象昭民德承榮獻俊良光先啟佑永萬代錫蕃昌”。
湖南張家界二家河侯家灣侯氏字輩:“宗德啟萬世”。
湖南會澤大橋涼水侯氏字輩:“開堂世明金”。
張家界侯氏
始遷祖亥公,原籍江西南昌豐城,明洪武時官辰州辰龍關游擊,子孫留辰。清順治初年,廷金、廷銀兄弟率其子孫由辰州遷居永定。至1906年,已傳13代,丁口1600餘名。
新化浪思侯氏
始祖華榮公,江西吉安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金仙廟人,任貴州黃坪州知州,後升黎平府知府。子三:崑山、昆伯、昆明。昆伯公四傳至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一移居湖南辰州府漵浦龍壇司葛竹坪;千二移居漵浦縣五都油洋溪高莊;千三徙居新化縣浪思,後裔移居城東二十里太陽十都滿竹村、上栗溪、下栗溪;千四移居湘潭;千五遷四川成都。故尊千三公為新化始遷祖。族譜始修於清嘉慶15年(1810),鹹豐11年(1861)、光緒33年(1907)、1947年、1989年續修。派語:銀清林輝璧,祥自周長發,吉安傳楚南,繼承培祖澤,祿位起新班。
桂陽侯氏
南宋淳熙年間由江西遷東塘坊(今樟市)定居。至1988年,全縣共4093戶、16372人,占全縣人口2.33%。
嘉禾平田侯氏
始祖行己公,唐僖宗時進士,官衡州刺史,因家衡州。後裔元亮於宋時遷居桂陽東塘。元亮之後裔仁勛於明初遷此。明季又有祖銘者分遷新塘(俗稱破塘)。
嘉禾嶺頭侯家侯氏
始遷祖聖道公,由桂陽縣舍人渡破頭侯家遷嘉禾縣嶺頭侯家。至1930年,凡6戶,男14人,女21人,共35人。
嘉禾新塘侯氏
始遷祖祖銘公,明初自嘉禾侯家分徙新塘(又稱破塘)。至1930年,凡39戶,男72人,女70人,共142人。
漵浦堰侯氏
始遷祖文譽公,元代由新化徙此。
會同灘頭侯氏
始祖文益公,字千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明永樂時因奉衛軍之職遷湘,開基於辰州府漵浦縣,後徙洪江,再遷會同朗江鄉邊區之大龍場對河之灘頭。至1949年,已傳24代,共數千餘人。宗祠設灘頭。
麻陽侯氏
始祖永祿公,明崇禎年間自辰州移居五寨司。有後裔清代遷麻陽,族人分布長潭、高村等鄉鎮,今共100餘人。原派:永元禎勝思,文福秀胡九,正興啟大國,世代心安康。1938年續派:忠孝作天子,仁德克家聲,科甲應宗祖,裕光顯昌榮。

侯姓字輩排行

湖南湘潭橫頭侯氏字輩:“衡州太守裔建業盛岡林文武多俊傑歷朝列晉紳忠恕澤洪廣貽廉德懋光英華輝上國賢達顯榮昌肇唐勛烈繼紹宋典型彰培植錘名士修齊兆福祥”。
湖南嶽陽侯氏字輩:“士業奇仁玉文華煥楚邦家聲芳大振國澤慶平章克象昭民德承榮獻俊良光先啟佑永萬代錫蕃昌”。
湖南張家界二家河侯家灣侯氏字輩:“宗德啟萬世”。
湖南會澤大橋涼水侯氏字輩:“開堂世明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