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陸軍測繪學堂

湖北陸軍測繪學堂是在湖北陸軍國小堂停辦以後,在原附設的測繪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原陸軍國小學生有五十三人轉入這個學堂,另招收一百名新生。原規定招生限於湖北籍學生,後來也招進外籍學生十多人(安徽籍學生有幾名),還有滿人二人(果仁、崇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陸軍測繪學堂
  • 所屬地區:湖北
  • 學校類型:軍事
  • 前身:湖北陸軍國小堂
學堂創辦人,學堂課程,學堂管理,學堂歷史,

學堂創辦人

學堂督辦(相當校長)劉邦驥,漢川人,舉人出身,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監督占貴珊、提調阮慕鹹和方架舟。教官中有日本人和德國人。劉邦驥之弟劉邦綬,也在學堂當教員。管理學生的有三個班長,還有一些行政工作人員。這些人員,一般月俸僅八兩銀子,學生通常稱他們為“八兩銀子”。

學堂課程

學堂分為三角(大地三角測量)、地形、製圖三科。新招學生課程除專業課以外,還有兵操、體操、刺槍、馬術、外文(日文、德文)等課程。

學堂管理

學堂對學生管理按軍營辦法,非常嚴格,“八兩銀子”有時還有打罵學生的行為。當時正值廢科舉以後,青年知識分子,有的找學堂住,有的投筆從戎,大部分都是有抱負的。
學生都住在學校裡面,住宿和膳食都由學校供給,一伙食比較粗糙,學生常為一伙食不好與“八兩銀子”發生爭吵。學堂每年發給制服,一九一一年上半年,領到了一套青呢制服;另外每人還發了一張買皮鞋的條子,買了一雙皮鞋。訓練時,學生髮有槍枝,但不發子彈。

學堂歷史

學生人數共有一百五十三人,。解放後,一九五六年,曾做過一給調查,當時健在的有甘緝熙、徐文化、羅錦、喻義(喻育之)、李西屏、傅希奕、彭亞傑、潘祖謨、萬煜斌、魏國楷、陳健、錢步青、程賢禮、沈震、熊佐周、汪從澤、劉邦欽、童愚等十餘人。
當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之後,眼見清政府對外割地賠款,對內壓迫榨取;孫中山先生組織革命政黨,聯絡革命志士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些訊息很快傳到測繪學堂,在學生中形成革命浪潮。絕大部分學生參加了“共進會”,接受革命宣傳,偷閱革命書籍,並且秘密回響策划起義活動。當時,在測繪學堂“共進會”的代表是方興、朱次璋、甘緝熙等。參加“共進會”沒有履行寫申請、填表、宣誓等手續。
一個革命的行動,除了宣傳鼓動工作和策劃武裝起義以外,在外表的形象上,也要改變舊有的風俗習慣,改換服裝髮飾,也往往成為革命的先聲。男人蓄髮留辮是清朝統治時期的一種風俗習慣,推翻清廷的革命浪潮既已形成,剪辮子的風潮就興起。
第二天早晨,督辦劉邦驥到校,發覺學生們剪了辮子,大為震驚,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怒斥學生說:“你們吃了大清國的飯,讀了大清國的書,敢於這樣胡鬧,真是膽大已極,姑且記大過二次,以觀後效。”但是同學們既然敢於這樣做,大家已意識到做奴隸的日子快要滿期,清王朝快要完蛋,殺頭尚且不怕,記過又有什麼關係呢!
從此以後,學校當局對學生請假外出,特別嚴緊,寢室隨時遭到暗中檢查。可是學生行動卻更加緊張巧妙了。傳遞訊息、偷看禁書的辦法,更是多樣化了。
武昌是打響辛亥首義第一槍的地方。據《湖北省測繪志》書中記載:“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湖北陸軍測繪學堂在校學生參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槍聲一響,學生緊急集合,參加了起義軍行列,分途參加進攻督署和占領各處軍事據點的戰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