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陸軍測繪學堂

廣東陸軍測繪學堂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廷傳諭,經兩廣總督岑春煊批准開辦廣東陸軍測繪學堂,由督練公所參謀處主持其事。當時參謀處總辦為鄂人王秉恩,王秉恩遂薦舊交羅照滄為總理,自兼總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陸軍測繪學堂
  • 創辦時間: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
  • 學校類型:軍校
  • 地理位置:廣州大東門外北橫街
創建背景,機構概況,機構職責,歷史沿革,歷史意義,

創建背景

洋務運動興起後,清軍學西法,開辦軍事學堂,建近代海軍,編練新軍,培養訓練軍官。從光緒十三年(1887年)起,先後在廣東創辦廣東水陸師學堂、廣東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講武堂)、廣東陸軍測繪學堂、廣東武備學堂(廣東陸軍中學堂)等八個學堂,為黃埔軍校的創立奠定基礎。
廣東陸軍測繪學堂位於廣州大東門外北橫街。隸屬兩廣督練公所參謀處,總辦羅照滄,有教員20人。設測繪簡易科,分高等和尋常2班。尋常班半年畢業,高等班1年畢業。後學制改為2年。第1期招生60人,於同年9月開學。共辦5期(其中第4、5期合併),學生總計300人。民國元年(1912年)廣東軍政府接管,改稱廣東陸軍測量學校。
廣東陸軍測繪學堂

機構概況

清政府出示招生,學額定60名,分道取錄,廣肇羅道占19名。考生年齡在35歲以下20歲以上,中文通順,曾習數學、格致和歷史、地理者皆得應考。畢業期限為六個月。待遇分三等,一等月薪30兩,二等月薪25兩,三等月薪20兩(在當時待遇已相當優厚)。是時科舉剛廢,秀才沒有出路,即使同時廣州還有3間學堂招生(似乎是方言、法政、師範),報名投考人數依然5000~6000人。試場在九曜坊學台衙門,點名時按道分牌,每牌100人。(共五六十個牌)考生自己記清牌數,跟在牌後,魚貫應點入場。單是點名,就耗去好幾個鐘頭。初試考數學、格致、歷史、地理。榜上有名,才能複試。複試復國文一篇,題為“讀泰伯篇書後”。經過激烈競爭最終才有60名考生被錄用。

機構職責

洋務運動興起後,清軍學西法,開辦軍事學堂,辦近代海軍,編練新軍,培養訓練軍官。

歷史沿革

第一期(當時稱甲班)是1906年初秋開課的:葉樹榮教算術、代數;林慶鎬教幾何、英文;陳振聲教使用羅針儀,陶厚圻教用器畫;潘越望、潘浚川、余棨謀教繪圖;李維穎、高群英教體操,還有文案鄒其觀,執事官李仲默、俞文華。
不久,參謀處總辦換了個新從日本士官畢業回來的姚鴻法(照例兼總辦)。他立刻改組。電聘日本田浦安靜來堂教三角測量。御廚健教地形測圖,福島鏸教製圖。教練處總辦吳晉來兼監督,兵備處幫辦李辰身兼提調。廢除總理稱號,調羅照滄為管理員,既管雜務,又管學生。另設製圖股,調新軍營隊官胡光國、鄧克明,排長陳巨龍、黃廷光、賴鵬等來股,測量廣州城四千分一街道圖。調陳振聲、陶厚圻、潘越望、潘浚川、余棨謀至該股製圖,由羅照滄兼管股內一切事務。葉樹榮、林慶鎬、李維穎、高群英依舊留堂任教。其餘鄒其觀、李仲默、俞文華一概調走。延長畢業期限為兩年。又因堂址狹隘,馬上遷去北橫街陸軍速成學堂隔鄰,操場與速成學堂彼此同用。
過得半年,續招第二期生(當時稱乙班)。二期比一期名額,約少三分之一。各科教員沒有增加,僅增加了一兩個執事官(後來改稱學長)。
1908年9月,第一期學生畢業考試完畢,行畢業禮那天,兩廣總督張人駿親臨訓話。這時總辦,已由傅文通兼任,吳晉依舊兼監督,提調則由葉文萃專任。
過得半年,第二期亦畢業出堂,一、二兩期畢業後,督練公所具呈陸軍部,請照章給獎:最優等獎拔貢出身,授職測繪上士;優等獎優貢出身,授職測繪中士;中等獎歲貢出身,授職測繪下士。奉部批照準。
至1911年秋,廣州革命風潮,已到頂點。總辦吳晉、監督俞明銓、提調葉文萃相率去職。調講武堂總辦韋汝聰充我堂總辦,升翻譯李孔昭充監督,任武備畢業生鄭亮南為提調。第三期因改革學制關係,入堂稍遲,至廣州獨立時,第三期始考完畢業試。
1911年末,“廣東陸軍測繪學堂”易為“廣東陸軍測量學校”。先後稱總辦的五人:王秉恩、姚鴻法、傅文通、吳晉、韋汝聰。

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但給中國歷史帶來了深遠影響。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洋務運動的許多成分,即使在整個20世紀也一直在中國延續,包括工業化、經濟發展、鐵路建設等。從孫中山到鄧小平,都是延續了洋務運動的道路。所以洋務運動實際上一直影響著中國政府的政策和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