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植株 長26-50厘米。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5-3厘米。葉3-7-枚輪生,中間常兼有對生或散生的,矩圓狀披針形,長7-13厘米,寬1-3厘米,先端不捲曲或多少彎曲。
湖北貝母 花1-4朵,紫色,有黃色小方格;葉狀苞片通常3枚,極少為4枚,多花時頂端的花具3枚苞片,下面的具1-2枚苞片,先端捲曲;
花梗 長1-2厘米;花被片長4.2-4.5厘米,寬1.5-1.8厘米,外花被片稍狹些;蜜腺窩在背面稍凸出;
雄蕊 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葯近基著,花絲常稍具小乳突; 柱頭裂片長2-3毫米。
蒴果 長2-2.5厘米,寬2.5-3厘米,棱上的翅寬4-7毫米。花期4月,果期5-6月。
近種區別 湖北貝母與
天目貝母 (
Fritillaria monantha Migo)很近,區別點在於湖北貝母葉狀苞片先端捲曲,花梗長1-2厘米,葉通常3-7枚輪生。產湖北,(西南部)、四川(東部)和湖南(西北部)。在湖北建始、宣恩一帶有栽培。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南部)、四川(東部)和湖南(西北部)。在巴東
五龍溪 、
宣恩 一帶有栽培。
湖北貝母 繁殖方法 採種處理 當天目貝母植株葉子枯萎、莖桿變黃,即可採收。採收過早種子不飽滿,過遲莖桿倒伏易靏爛。采果時間應選在晴天露水乾後進行:用枝剪剪斷莖桿,理齊紮成小把,懸吊在室內通風乾燥處晾乾,不得煙火燻烤。在9月份,把蒴果搓碎,脫粒挑選出飽滿的種子,並及時將種子用清水浸泡24小時,撈起後與濕砂拌勻(用砂比例為1:2-3),再用淨棕片包紮好。在田間挖個深約15厘米左右的土窩,放下棕包,蓋土3-5厘米。為保持土壤濕潤,需經常觀察,並視情況澆水保濕。每隔15天解開棕包攪拌1次,以便包內種子受到的溫、濕度均勾。12月中旬開始就要經常觀察種子是否萌動,當有8-10%的種子胚根突破種皮即可播種。注意種子的根芽不能超過種殼的長度,否則易斷,不易成活。
湖北貝母 選地播種 選擇排灌方便、坡度不大、土壤肥沃的地塊做苗床。將土塊深翻20-25厘米,整細土塊,除去雜草,施足底肥,並將地塊做成寬1.3-1.5米的廂面,為播種做準備。先將廂面濕潤的細土剖在兩旁作蓋土用,蓋土不能太厚,以2厘米為宜。也可蓋肥土,即將事先準備好的陳火土、細渣土肥作蓋土蓋在種子上。用種量300千克/公頃,以種子不重壘為好。
栽培技術
苗床管理 播種後要搭棚遮蔭,表土乾燥時要灑水。追肥可用農家肥、浠糞水、陳水土等,用量不宜過大,也可將尿素、硫銨(1-2千克/畝)配成5-10%的濃度噴酒。移栽地的選擇及整地選擇疏鬆陰坡或半陰半陽的早陽坡,含腐殖質多的肥沃地最好。天目貝母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只要不是過於板結的粘土、漏砂地便可。由於其鱗莖怕積水,所以要選擇排水良好的坡地,坡度以15-20度為宜。由於天目貝母主根粗壯,根須相當發達,根毛旺盛,所以要求深翻土地(以30厘米為宜)。土地深耕後把土塊整細、耖勻,並將雜草及前茬作物的根蔸除淨。此外,築箱開溝是栽培天目貝母的重要措施之一;將廂面築成瓦背狀,以免漬水,並順山坡開成長廂;根據坡度的不同開溝,溝深10-20厘米;在田塊頂端開一條30厘米深的攔水溝,並在廂的中部開若干條腰溝。
湖北貝母 栽植管理 小鱗莖移栽: 由於當年苗小,只有一片真葉,不便移栽。第2年5月至6月當小鱗莖長至玉米粒或黃豆粒大時即可移栽。
湖北貝母 田間管理: 既可在地里預留一行包穀地,種包穀(不能種得太密)遮蔭,也可在地塊搭棚遮蔭,還可在地里蓋上一層包穀桿(削去枝葉,一根一根擺平),上面再蓋一層薄土,這樣既可通氣,又可降溫。
收穫管理 移栽到大田的天目貝母,2年後當倒苗時即可起挖,這時的基最飽滿充實。收穫的貝母莖應及時加工,否則影響其折乾率。
病蟲防治 線蟲病和尾足蟎,夏秋季發生,引起
鱗莖 腐爛。採取精選無病種莖,栽種時用50%
多菌靈 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 可濕性粉劑500倍
液泡 種40min,間種蔭蔽作物等綜合防治措施。
立枯病 和
猝倒病 ,多在苗期為害,引起地上植株枯死。苗期噴1:1:100
波爾多液 預防,發病初期用70%
敵克松 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窩。
湖北貝母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鏽病。其中,菌核病為地下病害,鏽病為地上病害。
菌核病 菌核病 又稱黑腐病,是湖北貝母毀滅性病害,尤其是老貝母產區和多年連作地塊發病嚴重。
症狀。 地下部鱗莖上出現紅色小斑點,然後產生黑斑,病斑下組織變灰色,嚴重時整個鱗莖變黑十腐,鱗莖表皮下形成米粒大小的黑色菌粒。發病地塊常出現大面積缺苗。
發病規律。 此病大多在老貝母產區和連作地塊發生嚴重,低洼積水和施用未腐熟的糞肥時造成病害迅速蔓延,栽種帶有病菌的種子,也是發病的主要原因。每年的4-9月均可發生,一般以土壤解凍到展葉期(3-4月)和湖北貝母夏季體眠後期到入冬前(7-9月)為發病盛期。
防治方法。 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策略。①建立無留種田;②外地引種,做好檢疫工作,種植後還要經常檢查;③換新土和輪作。對零星發病地塊應立即剔除病株後換新土,對重發病地塊則應與大田作物進行輪作幾年後再利用;④應選擇地下水位低的地塊種植,如果地下水位高。則應採用高畦種植;⑤密度要合理,下種最要適宜;⑥一旦發病,呵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800-l000倍液灌根防治。
鏽病 鏽病 又稱“黃疽”,也是危害較重的病害之一,一般發病窄為40%-70%,嚴重年份達90%以上。
症狀。 主要危害地上部莖葉、葉背和摹部,出現黃色圓形病斑,形成孢子群,成熟後隨風傳播,並可多次浸染。患病植株影響光合作用,嚴重者地上部植株提前枯萎死亡,影響地下鱗莖產量。病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潛伏越冬,第2年可繼續傳染危害。
發病規律。 多在4月下旬至5月初發生。一般在管理粗放及老貝母地、肥力低的地塊發病較重。雜草多或施用未腐熟糞肥的地塊也較重。在久旱後驟降1-2次小雨,鏽病發病較快,而連續降雨、空氣土壤濕度大時病害較輕。
防治方法。 ①入冬和早春嚴格做好清理田園工作;②生育期做好除草工作;③乾旱時做好灌水工作;④在每年湖北貝母展葉期或發病初期,可選用25%粉銹寧粉劑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主要價值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湖北貝母的鱗莖。
【藥性】味苦、甘;性寒。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毒散結。主外感風熱咳嗽;痰熱咳嗽;咯痰黃稠;瘰癧;癰腫;乳癰;肺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
【注意】反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