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縣域城鎮化“自極化”效應與空間范型研究

湖北縣域城鎮化“自極化”效應與空間范型研究

《湖北縣域城鎮化“自極化”效應與空間范型研究》是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由劉凌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縣域城鎮化“自極化”效應與空間范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凌雲
  • 依託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城鄉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縣域城鎮化正成為我國城鎮化新的主體形態。觀察發現,湖北省縣域城鎮化在人口、產業及空間方面有顯著的“自極化”效應,其背後的動力機制和空間演變格局尚未深入探究,加強縣域城鎮化基本規律的研究對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區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本項目以湖北縣域為研究對象,藉助耗散、協同、分形、生態位等自組織理論,研究並系統提出城鎮化“自極化”基本範式,在縣域城鎮化“過程-格局-機理-空間”研究理論體系之上,利用文獻研究、田野調查、衛星遙感等研究手段,運用分形、數據統計、GIS空間分析等研究方法測度湖北縣域城鎮化格局特徵,揭示縣域城鎮化的驅動要素和機制,模擬縣域城鎮化空間演變趨勢,構建縣域城鎮化空間范型,以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鄉地域結構理論發展,有針對性的為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空間組織引導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我國城鎮化正在步入城鄉融合的新階段,縣域城鎮化正成為我國城鎮化新的主體形態。觀察發現,湖北縣域城鎮化在人口、產業及空間方面均有顯著的“自極化”現象,具有中部地區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本項目以湖北縣域為研究對象,藉助自組織理論,研究提出城鎮化“自極化”基本範式,測度湖北縣域城鎮化格局特徵,揭示其動力機制,構建其城鎮體系空間范型。城鎮化“自極化”效應是指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一定區域內某些優勢城鎮快速吸引人口、產業、土地等要素,不斷壯大擴張,而其他城城鎮被排擠、制約,發展緩慢甚至倒退,城鎮體系最終形成規模、職能、空間上兩極分化的過程。“自極化”是城鎮體系在高度競協關係下的一種自適應狀態,是城鎮化進入高水平均衡態前的一個關鍵階段。藉助自組織理論研究發現,湖北縣域城鎮化建國以來前後經歷了“萎縮徘徊—補償增長—差異演化—深度分化”四個階段,現狀格局特徵有:城鎮化率整體偏低,增長緩慢;城鎮等級體系頭重腳輕,“大縣城+小城鎮+空心村”結構普遍;城鎮空間分布受大地形、大交通影響顯著;縣域農業職能重、非農產業層次不高。動力機制整體表現為外部作用弱,內部作用不強,邊界作用抑制。湖北縣域城鎮化類型差異顯著,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縣域主要聚集在武漢、宜昌等(特)大城市周邊,其空間范型要點為:綜合新城(組群)引領,空間“近郊-中郊-遠郊”板塊分化,交通雙心放射加環路,多元自均衡發展。第二類縣域主要位於省域中部江漢平原,其空間范型要點為:中心、副中心城市引領,空間“城-鄉”板塊分化,交通中心放射加主軸帶動,一元多層次自極化發展。第三類縣域主要分布鄂東、鄂西、鄂南的省域邊緣地區,其空間范型要點為:中心城區、中心鎮引領、空間“中心+溝域”板塊分化、交通由中心向溝域枝狀、掌狀延伸,一元自極化發展。本課題研究成果可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鄉地域結構理論發展,有針對性的為中部地區縣域城鎮化空間組織引導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