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意見》是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2015年發布的一則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十堰市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意見
- 來源:三維政策(見參考資料)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管委會,市政府相關部門:
《十堰市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十堰市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意見
農產品流通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環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促進全市農產品流通工作,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緊緊圍繞“基地做大、龍頭做強、產品做優、品牌做響、鏈條做長”的要求,緊密結合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四百萬”工程、“一縣一品”特色產業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產業,加強農產品流通管理,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暢通高效、城鄉一體、競爭有序、保障有力、市場規範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特色農產品流通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推行標準化生產經營。鼓勵和支持企業特別是出口農產品企業採用國際標準,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與國際接軌。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和農業標準制定,為農產品生產經營提供標準規範。積極推廣“市場+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加大特色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的研發、制定力度,進一步完善並推廣套用農產品質量標準,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標準建設基地、組織生產。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全程可追溯制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和消費安全。
二、推動農產品加工提檔升級。鼓勵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支持流通企業專利申請、信息化改造和綜合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加工技術改造,重點扶持規模較大、帶動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規模擴張和產品升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種形式推動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社、基地和市場的有序對接,進一步完善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體系;招商引資、合資合作引進嫁接一批加工型龍頭企業,通過資金、項目、資本等方面的聯合,進一步提升十堰農產品流通主體檔次和規模;大力扶持重點企業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能力,推動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
三、規範包裝和標識管理。建立農產品包裝標識審查備案制度。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其產品要積極主動標註產品包裝標識,並做到標識合規、說明清晰、文字規範、計量準確、標準嚴格。包裝物廣告要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禁止冒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質量標識。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按照農產品特性、消費者心理、市場需求及運輸、冷鏈條件,促進包裝品牌化、綠色化、便民化、透明化。強化監督檢查,依法加強農產品包裝標識的規範化管理,嚴厲打擊假冒標識行為, 切實保護生產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強化精品名牌建設力度。鼓勵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培育,支持流通領域品牌建設,促進新的農產品品牌上市和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加大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三品一標”的申報認證;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開展“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品牌化經營”,支持創建著名、馳名商標;積極創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整合現有地方農產品品牌資源,打造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宣傳、行銷力度,推出一批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名牌農產品。通過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宣傳、統一市場監管,彰顯十堰農產品特色,實現品牌價值的成倍增長。
五、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優勢農產品流通企業利用參股、控股、聯合、兼併、合併、合作等方式,開展跨行業、跨地區整合資源,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輻射力強的大型流通企業;加大農產品市場流通網路布局,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支持發展農產品批零對接、直供直銷、冷鏈物流等產銷銜接模式,加快建設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和農貿市場,大力發展社區便民果蔬店。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設施,建設區域性農產品集散中心,形成集農產品物流、集散分撥、信息發布、批發交易、冷鏈儲運、加工配送為一體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提高保障能力;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扶持武當山珍、武當道茶、武當珍品匯、渝川食品、湖北統香食品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農產品流通企業規模化、品牌化和集團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加快培育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產品經銷商步伐,帶領千家萬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對接。
六、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以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為導向,鼓勵業態創新、物流創新、供應鏈管理創新。建立農產品直銷網點,縱深推進農超、農餐、農校、農企、農基、農批等多元化的對接,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到一、二線城市興建特色產品形象店,引導品牌農產品進入大中城市的連鎖超市、農產品交易市場、主要高速公路服務區、火車站、航空港、汽車站、碼頭等交通樞紐和人流量集中的區域開設十堰農產品銷售網點、銷售專櫃,形成覆蓋全國的農產品流通大網路;加強環丹江庫區與京津冀受水區農產品產加銷對接,開展多形式的展銷展示活動,提升十堰名優農產品的知名度;支持各類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做好產、供、銷銜接和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擴大銷售規模;加快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支持淘寶特色中國十堰館建設,打造十堰品牌農產品電商平台,依託大中型商貿流通、電子商務、供銷、郵政企業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功能,利用萬村千鄉農家店網點,擴大電子商務在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網路中的套用,實現線上線下交易的融合,推進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互促共榮,打通構建實體經營和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的流通新業態。支持企業建設輻射城鄉的現代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全市農產品交易綜合性電子商務平台和電子化現貨交易平台,構建產銷一體化流通鏈條,促進跨區域流通。
七、加強隊伍建設。加快行銷骨幹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熟悉農產品產銷和相關國家農產品質量標準、具有現代行銷理念的農產品銷售與管理服務隊伍;加強農產品行業協會的管理和指導,規範流通市場主體、中介組織和市場交易行為,更好地發揮其在農產品行銷、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積極為行銷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服務,開展品牌建設的經驗推廣、信息溝通、諮詢服務、行業調研等活動;強化行業內的行銷和職業技能隊伍的管理,整合部門之間培訓資源,組織農產品經營企業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包裝規範、農村信息化技術、農產品經紀人等方面和人員的培訓,力爭為每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培訓一名具備專業知識和標準化知識的農業標準技術推廣人員,且能參與農產品組織標準化活動並熟練掌握檢測技術和管理技術;建立人才信息庫,加強流通企業人才儲備,推動行銷人才的市場化流動,為農產品行銷創新和品牌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八、最佳化發展環境。全面構建公平、有序的流通市場競爭環境,避免壟斷經營和不正當競爭。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系。加強商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信息採集、利用、查詢、披露等制度。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有關農產品流通優惠政策,發改、國土、交通、農業、規劃、工商、稅務、質監等部門要在項目申報、資格認證、產品檢測、手續辦理等方面予以支持,切實減輕農產品流通企業負擔,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冷庫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減輕農產品經營企業負擔,使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真正受益。
九、加大資金投入。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本地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並按照“整合存量、統籌增量”的原則,逐步加大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資金進入農產品流通行業。金融部門要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加強對農產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整合發改、農業、商務、供銷、扶貧、對口協作等部門有關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項目和政策,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
十、建立管理、聯動及考核機制。成立全市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協調小組,協調小組統籌協調解決農產品流通產業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負責研究指導全市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包裝規範,促進市場銷售和規劃制定等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供銷社,辦公室主要負責梳理提出影響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和辦法,牽頭制訂發展規劃並組織開展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市場銷售等相關工作的協調、檢查督辦。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領導,強化督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縣市區要加強對農產品流通工作的領導,採取有效措施抓好農產品流通工作。建立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解決農產品流通中的相關問題。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充分發揮職能共同推進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加大流通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打擊假冒偽劣。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工作目標和職責,依法依規依責抓好農產品流通市場的管理,市政府將把促進農產品流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