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董場國小創辦於1950年3月,座落於沙洋縣李市鎮董場村,與湖北潛江市接壤;若登樓遠眺,可南覽萬里平川,北望漢水激流。她是盛開在荊門東南邊陲的一朵奇葩!董場國小系四村聯辦完小,服務於董場、劉家巷、工農、聯盟四村,占地面積約1675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133平方米。現有6個教學班,1個學前班,在校學生200人,幼兒43人;教職工17人,其中專任教師16人,國小高級教師9人,專科以上學歷1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董場國小
- 創辦時間:1950年3月
- 位置:沙洋縣李市鎮董場村
- 占地面積:約16750平方米
- 建築面積:約5133平方米
學校歷史,學校現狀,辦學思想,校園整體規劃,現狀分析,規劃目標,建設任務,資金預算,
學校歷史
董場國小的發展源自光明(後更名為董場)、劉家巷、工農、聯盟四所民辦國小。1950年創辦至今分為三個階段。1950年至1965年為第一階段,學校為公辦性質。1965年至1999年為第二階段,學校下放到各村民辦。1999年至今為第三階段,學校由分散到合併,再次成為公辦學校。解放初年,國小教育興起。1950年3月,沈春山借用董場村五組一間普通民房,辦起解放後董場地區第一所國小,當時有2個班,5名教師,70名學生。1952年底,農會主席李友錢,武裝委員董能華帶領董場人民,拆除土地廟,興修學校,建成一幢座北朝南的房子,有5間教室。後定名為“荊門縣李市區董場國小”。1956年9月,劉之彪就任董場國小校長,設有6個年級,共9個班,400餘學生,為解決校舍不足問題,建有一幢全木結構的古皮屋,有5間教室。1957年9月,袁師魯任校長,時逢三年自然災害,學校大搞開荒自救,勤工儉學活動,維持學校正常運轉。1961年9月,肖文芬任校長,1962年,李明芳任校長,1964年胡家聲任校長,1965年,上級指示,公辦國小下放到大隊開辦,原學校舊址改為董場中學。至此,董場國小第一次變遷。
光明國小(董場國小前身)創辦於1965年8月,位於董場街西側,創立初只有1間教室,1名教師。現占地面積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8平方米。1974年修建有9個教學班的平房。1984年,建起兩層教學樓,共10間教室。1989年,籌措資金修建一幢兩層的綜合樓,解決教師的住宿和辦公環境。到1999年合併前有教學樓、綜合樓各一棟,學生522人,教師12人。1991年前為5年制,1991年後為6年制,其間從1976年至1983年國小辦有“戴帽”國中。1996年,學校迎接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檢查與驗收,成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領導小組”,添置體育用品,建起了環形跑道,開闢了運動場,同時音樂設施也進行了購置,學校規模逐漸擴大,辦學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同年11月學校通過“普九”驗收。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升,每年的小升初考試位於全鎮前列。有三人分獲全國數學奧賽特等獎和二等獎,20篇學生習作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1999年8月,由於董場中學拆遷與李市中學合併,遂與其它三所國小合併,更名為“沙洋縣李市鎮董場國小”。
學校現狀
合併後的董場國小,規模宏大。1999年,有15個教學班(不含學前班),554名學生(不含劉家巷教學點163人)。2000年學生達到635人。2005年,學校投資2萬餘元裝備現代遠程教育一套,擁有電腦8台,學校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管理科學,師資力量雄厚,文化氛圍濃郁,是求知求學的理想場所。
辦學思想
近幾年來,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全面提高”的辦學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規範行為、科學管理、不斷創新、構建和諧、打造品牌”的辦學目標,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的進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管理體系。教育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學校榮獲“沙洋縣教育質量優勝單位”、“沙洋縣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校園整體規劃
現狀分析
董場國小是一所聯村完小,現有學生及幼兒243人。學校現有教學樓、教工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各一棟,學生食堂、門房、廁所各一間。學校建築多數老舊,其中學生宿舍已被鑑定為危房,廁所為老式滲水廁所;學校場地有限,僅有環形跑道與足球場;活動設施簡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現有校舍滿足不了教育教學活動的需求。
規劃目標
利用1年時間改善辦學條件,將董場國小建設成為校舍安全、功能齊全、分區合理、設施完善的寄宿制聯村完小,以滿足學生在校學習、活動、生活的基本需求。
建設任務
1、新建學生宿舍樓。拆除原學生宿舍樓,在原址新建標準學生公寓。
2、改建學生廁所。將現有滲水廁所改建為沖水廁所。
3、新修籃球場。在校園內西南方位修建標準籃球場。
資金預算
1、新建學生宿舍樓,資金40萬元。
2、改建學生廁所,資金10萬元。
3、新修標準籃球場,資金5萬元。
其中,新建學生宿舍樓、廁所資金為財政撥款。籃球場資金由學校自籌3萬元,董場村配套2萬元。
(編輯人: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