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遊條例

湖北省旅遊條例

《湖北省旅遊條例》經2005年3月31日湖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通過,2015年4月1日湖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修訂。該《條例》分總則、旅遊規劃與促進、旅遊資源保護與利用、旅遊者的權利與義務、旅遊經營與服務、旅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8章60條,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旅遊條例
  • 公布機關:湖北省人大常委會
  • 類別:地方法規
  • 通過時間:2005年3月31日
  • 修訂時間:2015年4月1日
  • 施行時間:2015年6月1日
簡述,條例,修訂草案的說明,審議結果的報告,解讀,相關報導,

簡述

《湖北省旅遊條例》經2005年3月31日湖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通過,2015年4月1日湖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修訂。

條例

湖北省旅遊條例
(2005年3月31日湖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2015年4月1日湖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修訂)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旅遊規劃與促進
第三章 旅遊資源保護與利用
第四章 旅遊者的權利與義務
第五章 旅遊經營與服務
第六章 旅遊監督管理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合法權益,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規範旅遊市場秩序,促進旅遊業科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以及旅遊的資源保護、規劃建設、經營服務、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發展旅遊業應當有效保護旅遊資源,突出地方特色,弘揚本地文化,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協調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省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旅遊標準化運行機制,健全旅遊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加強全省旅遊形象宣傳,推進區域旅遊一體化建設和旅遊產品結構轉變,培育旅遊支柱產業,促進旅遊重大項目和重點區域的協調發展,推動旅遊強省建設。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旅遊業的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旅遊業發展相關工作。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旅遊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引導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和旅遊地居民增強保護旅遊生態環境的意識,倡導健康、低碳、文明的旅遊方式。
第七條 旅遊行業協會應當完善行業自律制度,推動旅遊業誠信建設,發揮服務、引導、協調作用,依法維護行業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秩序。
第二章 旅遊規劃與促進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對本行政區域的旅遊資源保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遊市場開發、旅遊產業發展等進行總體部署。
對跨行政區域且適宜整體利用的旅遊資源進行利用時,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編制統一的旅遊發展規劃,協調解決旅遊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旅遊發展規劃,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重大旅遊項目建設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資源保護以及旅遊項目、設施、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
第十條 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並公開徵求社會公眾和專家的意見。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級人民政府編制的旅遊規劃予以公布。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與境外、省內外的區域旅遊合作機制,鼓勵旅遊客運經營者開發跨區域運營線路和產品,實現區域旅遊客運一體化。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旅遊業發展需要,統籌安排通往旅遊景區的交通項目,合理規劃建設旅遊集散中心、中轉站、旅遊客運專線、自駕車營地等交通設施,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建設,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為旅遊者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將遊客運輸納入公共運輸系統,合理布局旅遊交通線路、旅遊公共運輸服務設施等;完善道路標識系統,主要交通幹線和城市道路規劃建設應當包括旅遊交通標誌、主要旅遊景區指示標誌牌等內容。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旅遊業發展,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用於旅遊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保護、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和旅遊形象推廣等方面。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涉及景區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環境衛生、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資金給予支持。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投資旅遊業,培育壯大旅遊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組建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
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旅遊企業、旅遊項目創新信貸產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旅遊保險產品和服務。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圍繞湖北旅遊整體形象,結合實際,創新旅遊宣傳行銷方式,加強特色旅遊宣傳推廣,促進國內外客源市場開發。
鼓勵各類媒體宣傳、推介本地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旅遊等有關部門支持大中專院校開展旅遊管理學科體系建設,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培養高端旅遊專業人才;鼓勵旅遊企業與院校合作,加強旅遊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開展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
第三章 旅遊資源保護與利用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旅遊資源的普查、評價,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和旅遊資源保護情況通報制度,構建旅遊資源保護體系,規範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第十九條 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以及建設對旅遊資源有影響的項目,應當嚴格執行旅遊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定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
利用自然資源開發的旅遊項目,應當加強對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得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利用民族文化資源、歷史建築以及歷史人文資源等開發的旅遊項目,應當保持其民族特色、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不得擅自改建、遷移、拆除。涉及文物保護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促進旅遊與文化、工業、農業、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推進文化旅遊、休閒度假旅遊、研學旅遊、老年旅遊等旅遊產品的開發,支持建設符合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的旅遊產品體系,發展新興旅遊業。
第二十一條 省人民政府對具有旅遊資源優勢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庫區以及旅遊資源豐富的縣、鎮、傳統村落的建設,給予資金和政策扶持。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鄉村旅遊與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古鎮古村、民族村寨,規範鄉村旅遊開發建設。
旅遊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色,通過政策扶持、宣傳推介、協調指導等措施,鼓勵開發觀光、民俗、休閒等鄉村旅遊項目,推動農家樂規範化、特色化發展。
支持村民自治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參與發展鄉村旅遊。
第二十三條 鼓勵利用荒地、荒灘、廢棄礦山等區域,因地制宜開發建設旅遊項目;鼓勵旅遊經營者使用新能源、新材料,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旅遊企業。
積極發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文化旅遊品牌,開展文化旅遊;鼓勵依託民間藝術、手工藝、傳統節日等開展民俗旅遊。
第二十四條 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依法出讓的,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通過拍賣、招標等方式進行,經營權有償轉讓的收入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管理。
旅遊經營者在經營期內違反旅遊規劃、造成旅遊資源嚴重破壞或者長期閒置不開發利用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規範旅遊購物市場,推進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扶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景區特點及文化內涵的旅遊商品,培育旅遊商品品牌,促進旅遊商品的產業化發展。
第四章 旅遊者的權利與義務
第二十六條 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現役軍人等在旅遊活動中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享受便利和優惠。
第二十七條 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對旅遊經營者的資質、相關旅遊產品和服務及價格享有真實、完整的知情權;
(二)有權自主選擇旅遊產品、旅遊經營者、旅遊服務方式和服務項目,拒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銷售和服務;
(三)按照約定獲得質價相符的旅遊服務;
(四)旅遊活動中人身、財產受到侵害時,有權依法獲得賠償;
(五)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
(六)對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
(七)在旅遊活動中享有的其他合法權利。
第二十八條 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愛護旅遊設施,遵守安全、衛生規定,保護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文明旅遊;
(二)尊重當地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三)對旅遊經營者如實告知與旅遊活動相關的個人健康信息,履行旅遊契約所約定的義務;
(四)遇到不可抗力和突發事件時,對有關部門、機構或者旅遊經營者採取的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予以協助和配合;
(五)積極配合有關組織和人員協商解決旅遊活動中發生的糾紛,不得干擾他人的旅遊活動,不得損害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六)出境旅遊者不得在境外非法滯留,隨團出境的旅遊者不得擅自分團、脫團;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十九條 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發生爭議或者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旅遊經營者協商;
(二)向消費者協會、旅遊投訴受理機構申請調解;
(三)向公安、旅遊、工商行政和物價等主管部門投訴;
(四)旅遊契約中約定有仲裁條款或者有書面仲裁協定的,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章 旅遊經營與服務
第三十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原則。
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已取得相應等級的,不得超越認證或者評定的等級進行宣傳;未取得等級的,不得使用相應等級的標識和稱謂。
第三十一條 旅遊經營者提供的旅遊產品、服務和設施,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鼓勵旅遊經營者制定和實施嚴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
第三十二條 旅遊經營者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核定的經營範圍開展活動,並在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公示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以及旅遊諮詢、投訴、救助電話等信息;
(二)公開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合理收費;
(三)提供真實、準確的旅遊服務信息,不得發布虛假廣告或者進行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旅遊者;
(四)對旅遊者的個人信息予以保密;
(五)按照約定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標準提供安全衛生、質價相符的旅遊服務,不得擅自改變服務項目,降低服務質量標準;
(六)尊重旅遊者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不得強制、糾纏、誘騙或者脅迫旅遊者購買旅遊商品和接受旅遊服務;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三十三條 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在旅遊經營活動中應當向旅遊者宣傳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引導旅遊者健康、文明旅遊,勸阻破壞旅遊生態環境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
第三十四條 旅遊經營者的自主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旅遊經營者有權拒絕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收費、攤派和檢查,有權拒絕旅遊者違反法律、法規的要求。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獲取、使用或者披露旅遊經營者的行銷計畫、銷售渠道、客戶名單以及其他商業秘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外地旅遊經營者進入本地旅遊市場依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
第三十五條 設立旅行社及其分支機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依法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並由旅遊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
俱樂部、車友會、網路旅遊經營者以及其他召集旅遊者的單位和個人未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的,不得從事旅行社業務。
第三十六條 旅行社組織和安排旅遊活動,應當與旅遊者訂立書面旅遊契約,明確服務項目、質量、價格、違約責任等事項,並對旅遊者需自行付費的項目進行約定。簽訂旅遊契約,推薦使用旅遊主管部門制定的契約示範文本。
鼓勵旅行社針對老年人、殘疾人旅遊需求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項目。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導遊管理和評價制度,完善導遊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落實導遊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
從事導遊、領隊業務的人員應當依法取得導遊、領隊人員資格,並經旅行社委派,持證上崗,規範執業。
第三十八條 支持旅行社參與政府採購和服務外包,接受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委託,為有關公務活動提供交通、住宿、會務等服務。
第三十九條 賓館飯店適用一般工業企業相同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標準。
第四十條 鼓勵旅遊經營者建立完善旅遊電子商務平台,通過網路開展旅遊信息發布、查詢、預訂等服務。
網路旅遊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在其網站主頁醒目位置公開營業執照、許可證、支付方式、風險提示等信息,採取安全保障措施確保交易安全可靠;涉及由其他經營者實際提供服務的,應當從具有法定資質的旅遊經營者中選擇服務提供方,並向旅遊者提供該經營者的名稱、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等信息。
公安、工商行政、旅遊、經濟和信息化、通信管理、金融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網路旅遊經營管理,規範網路秩序。
第四十一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和應急處置制度,配備旅遊安全設施、設備和安全管理人員,保障旅遊者人身、財產安全。
旅遊經營者經營潛水、漂流、蹦極、攀岩以及其他涉及人身安全的高風險旅遊項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標準,按照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遊者作出說明或者警示。
旅遊經營者對發生的旅遊安全事故應當及時採取救援措施,並向有關部門和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政府報告。
第四十二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向合格的供應商訂購旅遊產品和服務。
旅遊經營者開展旅遊活動租用客運車輛、船舶,應當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運輸企業和已辦理法定強制保險的車輛、船舶。
承擔旅遊運輸的車輛、船舶,應當配備符合規定的駕駛員、船員以及座位安全帶、救生等安全設施設備,並不得超過核定的載客人數。
第四十三條 景區應當設定區域界限標誌、服務設施標誌和遊覽導向標誌。對具有危險性的區域和項目,應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誌,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景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設定供水、供電、公共廁所等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完善語音提示、盲文提示等無障礙信息服務;加強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旅遊服務設施建設,適當配備出行輔助器具。
第四十四條 景區應當建立門票預約制度,制定遊客流量控制方案,在旅遊旺季通過旅遊公共服務信息平台、遊客服務中心以及景區入口處等,公布景區的實時流量和最大承載量,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遊客數量可能達到最大承載量時,景區應當提前公告並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及時採取疏導、分流等措施。
景區應當對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向遊客告知遊覽設施設備的最大承載人數並進行有效控制。
第四十五條 景區票價應當與其規模、等級相適應,並保持合理、穩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或者調整景區票價,應當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並按照規定召開聽證會。
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的門票以及景區內的遊覽場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費項目,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另行收費項目已收回投資成本的,應當相應降低價格或者取消收費。
景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對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兒童、學生等特定對象免費或者優惠開放,並明確標示減免票價的範圍和標準。
公益性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城市公園等,實行免費開放。
第四十六條 景區管理機構應當統一管理景區範圍內的旅遊商品銷售、餐飲、住宿、演藝等經營活動,加強景區內公共安全、環境與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
第六章 旅遊監督管理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完善旅遊聯合執法體系,加強對旅遊市場的管理和旅遊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旅遊經營、服務中的違法行為,維護旅遊市場秩序。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旅遊安全主體責任制,將旅遊應急管理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開展應急演練,健全旅遊安全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與救援機制,處理旅遊突發事件;對旅遊區域發生自然災害、流行疾病或者其他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及時發布旅遊安全預警信息。
第四十九條 省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和旅遊地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旅遊信息化建設,建立全省及區域性旅遊公共信息和諮詢平台,健全旅遊信息、諮詢、救助等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無償向旅遊者提供旅遊景區、交通、氣象、住宿、醫療急救、遊客流量預警等旅遊信息和諮詢服務,實現智慧旅遊。
第五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旅遊標準化工作管理制度,開展旅遊標準化的宣傳和培訓,加強監督檢查,推動旅遊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貫徹實施。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旅遊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從業人員的誠信記錄及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公開旅遊企業資質、經營服務質量、失信懲戒記錄等信息,公布嚴重違法企業和從業人員名單,保障旅遊者知情權和監督權。
鼓勵和支持各類旅遊行業協會對其會員企業實行誠信等級評定,建立行業誠信檔案和行業誠信自律規則,促進旅遊企業誠信經營。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制度,指定或者設立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機構,公布旅遊投訴監督電話、網站等,及時處理旅遊投訴。
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收到投訴申請後,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45日內處理完畢並告知投訴者;可以當場處理的,應噹噹場作出處理決定。對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5日內通知投訴者並說明理由。對由其他主管部門處理的,應當即時移交有關部門處理並告知投訴者。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執行旅遊規劃,造成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的;
(二)未按照法定時限受理和處理旅遊投訴或者未按照規定移送有關部門的;
(三)向旅遊經營者攤派費用,設定區域間旅遊服務障礙的;
(四)不依法履行旅遊行政執法職責的;
(五)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五十五條 旅遊經營者在旅遊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罰:
(一)未取得等級而擅自使用等級標識、稱謂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由有關部門責令停業整頓。已取得相應等級,但使用等級標識、稱謂不實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降低或者取消所評定的等級。
(二)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車輛、船舶承擔旅遊運輸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銷業務經營許可證。旅遊客運車輛、船舶超過核定載客人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海事管理機構依法予以處罰。
(三)強制、糾纏、誘騙或者脅迫旅遊者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由旅遊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旅行社及導遊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處罰。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未採取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環境或者人文資源破壞的,由旅遊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七條 旅遊者破壞旅遊資源、損壞旅遊服務設施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損害旅遊者合法權益,造成旅遊者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九條 本條例所稱的旅遊經營者,是指旅行社、景區、網路旅遊經營者以及為旅遊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經營服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六十條 本條例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修訂草案的說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託,現就《湖北省旅遊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修訂的必要性
旅遊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湖北旅遊資源豐富,山水名勝與文物古蹟二者兼備,旅遊發展潛力巨大。我省一直重視旅遊立法工作。早在1999年1月22日就頒布了《湖北省旅遊管理條例》。2005年3月31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湖北省旅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實施9年來,對於推動我省旅遊業發展,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維護旅遊市場秩序,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5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省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省接待旅遊人次和旅遊總收入保持年均27.78%和29.86%的高速增長,增幅和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10位。2013年,我省全年接待遊客4.09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205.61億元,約占GDP的4.5%。目前,全省星級飯店總數達619家,旅行社1056家,A級旅遊景區景點292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8家),旅遊名鎮13個,旅遊名村97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旅遊法制環境的改善,旅遊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原條例已經不能適應我省旅遊業發展新形勢、新變化的要求,因此對原條例進行修訂已經迫在眉睫。一是上位法的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已於2013年4月25日頒布,並在201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原條例部分條款與國家旅遊法的有關內容不相一致,尤其是在旅遊者的權益保護、旅遊經營的規範管理、旅遊服務契約的相關規定等方面,旅遊法都作了新的規定,與我省的條例存在較大差距,亟需進行修改。二是國務院旅遊行政法規、法令和部委相關規章的出台。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頒布了《旅行社條例》,隨後國家旅遊局頒發了《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對旅行社的監督管理作出了新的規定。2009年12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提出“將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民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由國家主導的國民休閒啟動,標誌著國民休閒時代的到來。今年8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確定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此外,近年來,國務院、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商務部等出台了20多部涉及旅遊方面的部門規章,內容涵蓋旅遊行政處罰、旅行社責任保險、導遊人員管理、旅遊投訴、出境旅遊等方面,也迫切要求我省對原條例進行修訂。三是我省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的推進。一元多層次戰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湖北特色。與國家政策和一元多層戰略配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快培育旅遊支柱產業推進旅遊經濟強省建設的決定》(鄂發〔2010〕11號)、《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鄂發〔2008〕16號)、《關於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決定》(鄂發〔2009〕15號)等重要檔案,推動了我省旅遊業的突飛猛進,構建國內高鐵旅遊目的地、武漢城市圈旅遊業一體化和培育武漢國內旅遊中心城市、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打造長江黃金旅遊帶、建設大別山紅色旅遊聖地和武陵山土苗民俗風情旅遊區等,已經成為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平台。原條例的規定已經與我省的戰略體系不相適應,修訂條例十分必要。
二、修訂過程
從2010年開始,省人大常委會連續3年將條例修訂列入立法預備項目。省旅遊局積極行動,組成了專班,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著手起草條例修訂草案。在省人大、省政府法制辦的重視支持下,成立了由省人大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室、省法制辦、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及旅遊法學專家等組成的條例起草協調領導小組,建立了工作專班和專家工作組,積極推進立法相關工作。
2010年3月,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組赴海南省考察學習旅遊立法經驗,有關領導還到部分市州就修訂條例工作進行了調研。2010年10月,我局分別向省人大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室和省政府法制辦等部門報送了2011年立法計畫建議項目。2013年7月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斌率專題調研組赴鹹寧和荊門等地進行了旅遊立法調研。我局還先後召開了16場專題座談會,就條例修訂(草稿)徵求意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建鳴率調研組,赴河南就旅遊立法進行了深入調研。在此基礎上,按照去年6月全省立法工作會議的部署,專家工作組分地區、分行業進行了全面的調研,經過反覆修改論證,形成了修訂草案(初稿)。
去年9月23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省政府副省長甘榮坤作了關於全省旅遊工作情況的報告,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李春明提出了依法治旅、依法興旅的要求,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了加快修訂省旅遊條例的建議。去年12月4日,在省人大常委會舉行的2014年立法計畫建議項目論證評估會上,條例修訂納入了2014年的立法計畫。今年3月10日,省旅遊局負責人向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斌和省人大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委員會、省人大法規工作室和法制辦專題匯報了條例修訂工作的情況。今年3月下旬,專家工作組完成了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在兩次向行業內外和各市州徵求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向省政府法制辦報送了修訂草案(送審稿),並提請省政府審議。省法制辦在省直相關部門和省政府法制網上公開徵求了意見,組織了對宜昌、荊州、天門、潛江等地的立法調研,赴內蒙古進行了專題學習。今年4月、6月和8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斌率立法調研組,又集中圍繞旅遊新業態、旅遊綜合協調機制、旅遊規劃、旅遊市場監管等重點、難點問題,先後赴省內黃岡、十堰和神農架等地以及江西、甘肅、青海等省,深入到旅遊企業、旅遊景區和基層旅遊行政部門,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今年7月31日下午,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還邀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為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題為《旅遊法的立法精神》的輔導報告。8月,省法制辦再次組織對修訂草案(送審稿)進行了全面修改,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正式送審稿,9月9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該修訂草案。
三、修訂依據
條例修訂的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和國務院發布的《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及《旅行社管理條例》,體現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頒發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的精神,借鑑了北京市、雲南省、江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和陝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許多省(區、市)的旅遊立法經驗。應該說,既有上位法的依據,又有國務院檔案的支撐,還有兄弟省(區、市)的立法經驗,更有廣泛的民眾基礎,較好地體現了開門立法、科學立法的要求。
四、幾個主要問題的說明
原條例有33條,包括總則、旅遊業規劃與發展、旅遊者、旅遊經營者、旅遊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共7章。修訂草案有48條,包括總則、旅遊規劃與促進、旅遊經營與管理、旅遊監督與服務、法律責任和附則,共6章。為避免與上位法的重複,本次修訂把著重點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修改與上位法規定不一致的內容;二是將上位法中的重點內容具體化、可操作化;三是根據當前和我省實際,增加了促進旅遊業包括旅遊新業態發展等有關內容。
(一)關於適用範圍的問題。修訂草案第二條規定: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涉及旅遊的資源保護、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及監督服務。這是依據上位法和我省旅遊業的實際情況決定的。旅遊業是跨部門、跨行業和跨地區的綜合性產業,包含“行、游、住、食、購、娛”等要素,在資源開發、產品建設、旅遊經營和旅遊促進、監管等方面,涉及較多類型的市場主體和行政管理主體。在行業治理上,涉及政府、企業和行業組織等多個層次。為此,修訂草案對上位法的適用範圍作了進一步的具體化。鑒於旅遊業高速發展,旅遊資源保護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修訂草案的適用範圍直接具體到旅遊資源的保護,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關於旅遊新業態的問題。修訂草案第四十七條,將旅遊新業態界定為旅遊要素與關聯產業融合,以產品、經營、服務等創新為特徵的新的產業組織形式。目前傳統旅遊業已發展為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專項旅遊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等新型旅遊方式蓬勃興起,自駕游、旅遊演藝、房車營地、拓展旅遊、網路旅遊等新興業態層出不窮,滿足了人民民眾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給旅遊市場管理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一是出現了缺乏或者規避市場監督的經營方式,比如以社團、俱樂部、車友會等名義召集遊客從事經營;二是追求刺激的高風險旅遊項目增多,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管;三是旅遊營地、農家樂等新業態的標準建設滯後,缺乏行業規範。為解決上述問題,並體現“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改革要求,修訂草案對新業態的管理方式進行了改進創新,不設立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注重強調加強監管與引導發展相結合、推動標準建設與完善制度相結合,並細化了具體制度設計。(第二十九條至第三十三條)
(三)關於旅遊規劃的問題。旅遊資源具有不可再生和分散性,盲目開發、過度開發和無序開發將會給旅遊資源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旅遊開發必須遵循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的原則。為了體現旅遊規劃的導向性、指導性、政策性和法規性,本修訂草案強化了旅遊規劃的法律效力,一是強化了對旅遊資源的整體性進行保護,要求構建旅遊資源保護體系,規範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二是明確了旅遊規劃的編制許可權和編製程序,強化了旅遊主管部門對旅遊規劃執行的監督責任。三是強化了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部門專項規劃等的銜接。(第六條至第十三條)
(四)關於旅遊業發展促進的問題。旅遊業是低碳產業,關聯帶動作用大,能夠有效擴大內需和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近幾年來,國內旅遊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突破10%,旅遊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在“提倡綠色旅遊休閒理念、保障國民旅遊休閒時間、鼓勵國民旅遊休閒消費、豐富國民旅遊休閒產品、提升國民旅遊休閒品質”五個方面,對發展旅遊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國26個省(區、市)將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包括我省在內的17個省(區、市)定位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據此,修訂草案延續保留了現行條例中有關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的規定,增加了整合旅遊資源、推廣旅遊形象、提升旅遊服務、發展行業組織、建立誠信體系等內容,目的是進一步壯大我省旅遊市場主體、拓展旅遊市場客源、改進旅遊公共服務、提高旅遊服務質量。(第十四條至第十九條)
(五)關於旅遊投訴受理的問題。旅遊市場包括旅遊景區、旅行社、餐飲、酒店、運輸等不同的市場主體,涉及住建、文化、食品藥品、林業、交通等不同行政管理部門。為了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及時處理、有效解決旅遊投訴,旅遊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指定或者設立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據此,修訂草案設定旅遊主管部門是旅遊投訴的受理機構,明確了投訴的處理程式及時限等要求,進一步規範、提高旅遊投訴處理的質量和效率。(第四十一條)
以上說明連同草案,請一併審議。

審議結果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1998年11月23日下午,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分組審議了《湖北省旅遊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為《管理條例(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認為,制定有關旅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既是我省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依法治省的必然要求。加強旅遊立法,將我省旅遊業的發展納入法制軌道,有利於我省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全省旅遊市場的規範化,有利於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制定《湖北省旅遊管理條例》十分必要。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肯定了《管理條例(草案)》較修改前的《湖北省旅遊條例(草案)》在邏輯結構、法律內容、文字表述等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同時還對《管理條例(草案)》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
1998年11月25日,委員會舉行第12次會議,認真研究了這些修改意見。委員會認為,這些意見對完善《管理條例(草案)》,提高立法質量十分重要,應當認真採納、吸取。因此,建議主任會議未將該條例交付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主任會議同意了委員會的建議。省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後,委員會會同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室、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省旅遊局,對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修改意見再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同時認真借鑑了海南、河北、山東、河南、重慶、山西、雲南、湖南、四川等省市已經公布施行的旅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本著“尊重委員意見,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符合工作需要”的原則,對《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了認真修改,形成了《湖北省旅遊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以下簡稱《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1999年1月7日,委員會舉行第14次會議, 進行了認真研究。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室、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省旅遊局應邀派員列席了會議。會議同意將《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提請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7次會議審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根據有的委員提出在我省並非所有地方都具備發展旅遊業條件的意見,在《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的第五條中增加了“根據本地實際”一句。
二、有的委員提出,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管理而非條塊管理。據此將《管理條例(草案)》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上級部門在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的旅遊單位和省直旅遊企業由省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同時增加“旅遊經營者可以依法成立或者加入旅遊行業協會。旅遊行業協會遵循法律、法規,依照協會章程對會員的旅遊經營活動進行協調指導,提供諮詢,向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反映有關旅遊業發展的建議,維護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的內容,作為《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的第七條。
三、根據有的委員提出制訂旅遊業發展規劃和開發旅遊資源都應當進行科學研究、科學論證的意見,在《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第八條中增加了這一內容。
四、有的委員提出,《管理條例(草案)》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四條的表述不夠明確,第十三條中列舉的義務有的可以不在條例中規定。據此我們將《管理條例(草案)》第十二條中“旅遊經營者在旅遊經營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修改為“旅遊經營者有權依法自主經營。同時在旅遊經營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將該條第五項修改為“在旅遊經營活動中享有的其他合法權利”,將第十三條的第五項修改為“在旅遊經營活動中依法應當履行的其他義務”,將第二十三條第六項修改為“在旅遊活動中享有的其他合法權利”,將第二十四條第六項修改為“在旅遊活動中依法應當履行的其他義務”。
五、有的委員提出,《管理條例(草案)》第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不明確。據此將“經省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並取得經營資格”修改為“經省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併到擬設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
六、根據有的委員提出的關於保護旅遊者合法權益問題,條例應規定得更具體一些的意見,將《管理條例(草案)》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旅遊者在合法權益因旅遊經營者或者其工作人員的過錯受到侵害時,有權按照下列方式處理:(一)向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旅遊經營者要求賠償或者補償;(二)向損害其合法權益的旅遊經營者所在地或者損害行為發生地的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和組織投訴;(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要求賠償的旅遊經營者應當自收到索賠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答覆;受理旅遊者投訴的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和組織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15日內作出答覆”作為《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第二十五條。
七、根據委員的意見刪去了《管理條例(草案)》第二十九條。
八、委員們還對《管理條例(草案)》的有關文字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我們均一一作了修改和調整。
以上報告及《管理條例(二次審議稿修改稿)》,請予審議。

解讀

4月1日,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湖北省旅遊條例》(以下簡稱《旅遊條例》)。《旅遊條例》緊密聯繫我省旅遊業發展的實際,著眼於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全面推進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對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升政府發展旅遊業的統籌能力,促進旅遊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結合,提高旅遊經營服務水平,推進旅遊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創新發展理念,明確旅遊業發展的總體格局
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戰略性產業之一,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機遇。同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也加劇了在旅遊資源有限性與旅遊開發普遍性之間、旅遊資源的不變性與遊客需求多變性之間、旅遊活動集中性與景點開放經常性之間、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以及旅遊管理體制滯後與旅遊業快速發展之間的諸多矛盾。為此,新修訂的《旅遊條例》明確要樹立科學的旅遊觀,發展旅遊業應當堅持一個前提和三個效益的統一,即發展旅遊業應當有效保護旅遊資源,突出地方特色,弘揚本地文化,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二、加強政府統籌協調,促進旅遊業融合發展
相較於其他行業和產業,旅遊業既有自身的獨特性,同時還突出體現其綜合性。除了旅遊部門外,還有其他多個部門的職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旅遊資源管理、遊客流動、旅遊產業運行和促進等方面。面對旅遊業綜合性與部門管理分割性的矛盾,只有通過政府統籌協調的方式加以解決才是可行之策。
新修訂的《旅遊條例》明確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協調體制機制,堅持融合發展,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同時,提出了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政策層面的統籌協調。旅遊業是以需求為導向的,推動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相應的政策支撐。現實中,旅遊部門自身掌握的政策資源有限,而許多政策又與旅遊業的發展需要不匹配。因此需要政府在綜合協調機制的框架下,推動相關部門完善和調整現行的政策和規定。《旅遊條例》規定,政府應當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完善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強旅遊與文化、工業、農業、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
二是規劃層面的統籌協調。旅遊業規劃作為一個綜合性產業與事業的發展規劃,必然會與建設、國土等相關規劃交叉重疊,沒有一個高層次的統籌協調機制來解決旅遊業發展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部門“各自為戰”,同時對跨區域的旅遊項目僅由旅遊部門難以完成,政府的統籌協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旅遊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對本行政區域的旅遊資源保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進行總體部署。對跨行政區域且適宜整體利用的旅遊資源進行利用時,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編制統一的旅遊發展規劃,協調解決旅遊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同時,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
三是旅遊公共服務與設施的統籌協調。公共服務是市場經濟背景下無法完全依賴市場所提供的、又事關多數人利益的產品和服務。要實現旅遊目的地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對旅遊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投入。《旅遊條例》對各級政府加強旅遊公共服務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確政府應當根據本地旅遊業發展,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資源保護、公共服務、旅遊形象推廣等方面。在旅遊安全方面,由政府統一負責旅遊安全工作,將旅遊應急管理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及時發布旅遊安全預警信息、處理旅遊突發事件。同時,推動更多社會公共資源向遊客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如規定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遊覽場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費項目,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另行收費項目已收回投資成本的,應當相應降低價格或者取消收費。公益性的博物館、圖書館、城市公園等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更好地體現公共屬性。
三、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在西方許多已開發國家,保障公民的休閒與旅遊權是社會的普遍共識,休閒與旅遊不僅被看作是公民的福利,更是公民的權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旅遊也正在成為我國公民越來越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旅遊不僅是消費的過程,也是提高身體和文化素質的過程。因此,從滿足權利的角度審視旅遊,公民的旅遊行為既需要在與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中得到滿足,也需要通過政府履行相關職責為公民出遊提供便利和保障。
新修訂的《旅遊條例》將保障公民的旅遊休閒權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包括旅遊者有自主選擇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權利,知悉所購買產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要求旅遊經營者按照約定提供質價相符的產品和服務的權利,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的權利,在人身、財產安全遇到危險時,請求救助和保護以及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等,這些都是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經常涉及到的,也是《旅遊條例》的亮點。《旅遊條例》還堅持以人為本,從制度設計上為旅遊者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比如,要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措施,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保障公民的旅遊休閒時間;要求景區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對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兒童、學生等特定對象免費或者優惠開放;鼓勵旅行社針對老年人、殘疾人旅遊需求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項目,讓每一位公民都能夠更好地行使旅遊權。
四、關注旅遊資源的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作為開展旅遊活動的要素之一,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旅遊資源的種類、數量、規模、特色及保護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發展總體水平。然而,旅遊資源在開發過程中,由於缺乏規範,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嚴重的甚至削弱旅遊資源的“重複使用性”。同時,旅遊資源的開發還涉及周圍環境的保護。因此,加強旅遊資源及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管理,才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為此,《旅遊條例》設專章加強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規定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以及建設對旅遊資源有影響的項目,應當嚴格執行旅遊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定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用自然資源開發的旅遊項目,應當加強對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得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利用民族文化資源、歷史建築以及歷史人文資源等開發的旅遊項目,應當保持其民族特色、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不得擅自改建、遷移、拆除。同時,《旅遊條例》重視加強生態保護宣傳教育,要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開展旅遊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引導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和旅遊地居民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在旅遊經營活動中應當向旅遊者宣傳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勸阻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五、規範旅遊經營行為,提高旅遊行業服務水平
旅遊活動涉及到“行游住食購娛”六個環節,《旅遊條例》在上位法及其他法律法規中已有規定的基礎上,針對旅遊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相關環節的旅遊經營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規範。
在“行”的方面,規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將遊客運輸納入公共運輸系統,合理布局旅遊交通線路。旅遊經營者開展旅遊活動租用客運車輛、船舶,應當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運輸企業和已辦理法定強制保險的車輛、船舶。同時,承擔旅遊運輸的車輛、船舶,應當配備符合規定的駕駛員、船員以及安全設施設備,並不得超過核定的載客人數,保障旅遊者的出行安全。
在“游”的環節,對景區管理作出了一系列規定,主要涉及景區開放、門票價格、最大承載量核定等方面的內容。規定景區應當推進標準化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完善無障礙信息服務,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等出行輔助器具。景區票價應當與其規模、等級相適應,並保持合理、穩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或者調整景區票價,應當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並按照規定召開聽證會。同時要求景區制定遊客流量控制方案,在旅遊旺季通過旅遊公共服務信息平台、遊客服務中心以及景區入口處等,公布景區的實時流量和最大承載量,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
在“購”的環節,《旅遊條例》規定要規範旅遊購物市場,推進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加大旅遊商品開發力度,扶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景區特點的旅遊商品,促進旅遊商品的產業化發展。針對當前利用網路經營旅遊的行為,《旅遊條例》還特彆強調網路旅遊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在其網站主頁醒目位置公開其營業執照、許可證、支付方式、風險提示等信息,採取安全保障措施確保交易安全可靠;涉及由其他經營者實際提供服務的,應當從具有法定資質的旅遊經營者中選擇服務提供方,並向旅遊者提供該經營者的名稱、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等信息。
此外,為了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加強市場誠信建設,《旅遊條例》還注重以旅遊標準化建設和強化行業自律等方式為突破口,提升我省旅遊業服務質量,規定“省人民政府建立完善旅遊標準化運行機制”,“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旅遊標準化工作管理制度,開展旅遊標準化的宣傳和培訓,推動旅遊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貫徹實施。”同時要求政府建立旅遊企業資質、等級、失信懲戒記錄等信息公開制度,公布嚴重違法企業和從業人員名單,保障旅遊者知情權。支持各類旅遊行業協會對其會員企業實行誠信等級評定,建立行業誠信檔案和行業誠信自律規則,營造誠信、文明、有序的旅遊環境。

相關報導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今天審議通過了修改後的《湖北省旅遊條例》。據悉,這是該條例施行10年後首次修訂,新修訂的條例將於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條例明確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開放,支持旅遊企業發展壯大。新修訂的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投資旅遊業,培育壯大旅遊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組建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
新修訂的條例對國有旅遊資源的規範管理作出了規定。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依法出讓的,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通過拍賣、招標等方式進行。
針對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出讓後,旅遊資源長期占有不開發利用的問題,新修訂的條例加以規範。旅遊經營者在經營期內違反旅遊規劃、造成旅遊資源嚴重破壞或者長期閒置不開發利用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
新修訂的條例專章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旅遊者權利和義務進行了規範。旅遊經營者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應當對旅遊者的個人信息予以保密;鼓勵旅行社針對老年人、殘疾人旅遊需求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項目;景區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設定供水、供電、公共廁所等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完善語音提示、盲文提示等無障礙信息服務;加強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旅遊服務設施建設,適當配備出行輔助器具。

新修訂的條例對旅遊運輸作出具體規定,明確旅遊經營者使用不符合規定的車輛、船舶承擔旅遊運輸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銷業務經營許可證。旅遊客運車輛、船舶超過核定載客人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海事管理機構依法予以處罰。
新修訂的條例明確,旅遊經營者強制、糾纏、誘騙或者脅迫旅遊者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由旅遊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