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分為騰龍洞大峽谷園區和朝東岩園區。總面積103.8平方千米。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公園內地質遺蹟主要是以清江河谷為軸線,從西南向北東方向分布共40處地質遺蹟,有已知維管束植物(含蕨類植物)138科、411屬、1489種,有野生動物170餘種,其中獸類45種、鳥類90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20種。

2019年10月10日,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綜述,景點概覽,景點簡介,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作用價值,總體價值,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科普教育價值,地學旅遊價值,文化活動,交通線路,交通,線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分為騰龍洞大峽谷園區和朝東岩園區。公園範圍西南起於利川市騰龍大橋2.6千米處,東南至於朝東岩隧道東出口2千米處,北部主要以鄉道、村村通公路為界,南部邊界距離G3182~4千米,公園主體範圍以清江為軸線由西南向東北展布。地理坐標範圍:東經108º57′45″~109º17′36″,北緯30º19′23″~30º27′6″。公園南北寬度約為2.5~4千米,東西長約33千米,總面積103.8平方千米。
恩施大峽谷

地質地貌

  • 地質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地跨利川市和恩施市,大地構造位置位於揚子準地台的中部,上揚子和中揚子的交接處,屬川鄂湘黔隆褶帶北緣之一部分。地質上稱之為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武陵、雪峰隆起的北端。公園內古生代以來的沉積岩廣泛分布,主要為三疊系和二疊系。未發現岩漿岩出露和開採礦山。以建始——鬱江大斷裂為界,地質公園分屬揚子地層區的兩個小區,即四川盆地分區的巴東——利川小區和黃陵——八面山分區的恩施——鹹豐小區。前者出露的地層從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但以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為主。分布面積廣大,境內的含煤地層均分布在此小區內。後者位於該斷裂的東南部,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及志留系,分布面積較小。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位於恩施——鹹豐小區,出露的主要地層為三疊系和二疊系。
  • 地貌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揚子準地台的中部,川鄂湘黔褶皺帶(即八面山褶皺帶)的東北部。沉積岩廣泛分布,是震旦紀以來的地台沉積區,沉積基底的岩石變質程度深,硬化程度極高,埋藏深度7000~11000米。由於其大地構造位置處於上揚子與中揚子的過渡地帶,因而其沉積作用、岩相古地理的分布均具有過渡性質。一般認為,齊岳山斷裂為上揚子區的分界線。印支運動結束了本區的漫長的海相沉積史,燕山運動時期,地質公園隨揚子準地台一起,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形成構造格局;喜馬拉雅運動使本區大幅度隆升,並不斷受風化剝蝕,形成利川、恩施雄偉壯麗的地貌景觀。公園平均海拔1300米,總體屬中山地貌,地勢西高東低,山脈南北伸展,地形被清江水系深切,多懸崖峭壁,深溝峽谷,碳酸鹽岩地區多見喀斯特峽谷地貌和石柱林岩溶地貌。境內最高海拔1700米,位於公園北部七星寨山峰;最低海拔500米,位於公園東部朝東岩清江河床。海拔1000米的標高上分布最廣泛的地貌形態是峰叢窪地,峰叢窪地幾乎遍及1000~1500米地質公園園區。峰叢窪地由正地形(石峰)和石峰所環繞的負地形(封閉窪地)所組成。

氣候特點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所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夏涼,雨熱同季、霧多濕重。由於地形複雜,高差懸殊,決定了光、熱、水等氣候要素的重新分配,使全州的氣候呈現出明顯的垂直地域差異,形成了具有地區特點的多樣化、多層次的立體氣候,州內氣候資源具有以下五類特徵,即冬暖濕潤的平谷氣候,溫暖濕潤的低山氣候,溫和濕潤的中山氣候,溫涼潮濕的高山氣候,高寒過濕的高山脊嶺氣候。

水文特徵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境內有清江穿過。清江自發源地至恩施清江河段,三條河流最終合併成為清江河,地質公園內清江伏流長度超過16.8千米、地表近10千米。板橋地下河系統是恩施大峽谷園區北側的另外一大型地下河洞穴系統,其出口位於恩施市板橋鎮與沐撫鎮相接壤的地帶,其內有多條支井通道與地表相通,多處地帶可以行走,其出口水注入雲龍河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內已知維管束植物(含蕨類植物)138科、411屬、1489種。其中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7種,分別是:水杉、珙桐、蓴菜、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禿杉、篦子三尖杉、金錢松等24種;已知農作物資源300餘種,牧草資源113種,特產作物有8大類1008種。

動物資源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內現有野生動物170餘種,其中獸類45種、鳥類90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2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雕、金錢豹、林麝、雲豹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短尾猴、獼猴、穿山甲、黑熊、大靈貓、紅腹錦雞、大鯢、虎紋蛙等20種。

主要景點

綜述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有地質遺蹟景觀共37處,其中:世界級3處,國家級6處,省部級28處。公園內擁有眾多建築群,如大水井建築群落、魚木寨、恩施州民族大觀園等。

景點概覽

 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蹟景觀資源
園區名稱
序號
地質遺蹟名稱
評價等級
保護等級
1
騰龍洞(乾洞)
世界級
一級
2
清江伏流
世界級
一級
3
臥龍吞江落水洞
國家級
一級
4
鰱魚洞
省級
二級
5
涼風洞
省級
二級
6
響水洞(水洞天窗)
省級
二級
7
大明岩
省級
二級
8
化石(龍骨洞)
省級
二級
9
長堰槽乾谷
省級
二級
10
毛家峽
國家級
一級
11
穿洞群(一、二、三龍門)
國家級
一級
12
觀彩峽
省級
二級
13
獨家寨
省級
二級
14
銀河洞
省級
二級
15
天窗
省級
二級
16
白洞
省級
二級
17
深潭洞
省級
二級
18
水井洞
省級
二級
19
筲箕天坑
省級
二級
20
清江古河床(乾河溝)
省級
二級
21
清江伏流出口(黑洞)
國家級
一級
22
清江雪照河段峽谷
省級
二級
23
玉龍洞
省級
二級
24
見天長扁河地縫峽谷
省級
二級
25
石柱林(七星寨風景區)
世界級
一級
26
一炷香(石柱)
27
玉筆峰(石柱林)
28
大峽谷
(恩施清江段峽谷)
國家級
一級
29
雲龍河地縫式峽谷(嶂谷)
國家級
一級
30
朝東岩大峽谷(屬於大峽谷)
國家級
一級
31
小溪河峽谷
省級
二級
32
倉洞
省級
二級
33
小溪河伏流出口
省級
二級
34
天鵝塘
省級
二級
35
小溪河穿洞
省級
二級
36
鷹嘴狀懸岩(龍頭石)
省級
二級
37
孤峰(船槳山)
省級
二級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景點簡介

地質公園主要景點簡介
名稱
圖片
簡介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騰龍洞
騰龍洞,位於清江上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近郊。總面積69平方千米。騰龍洞由水洞、旱洞、鮎魚洞、涼風洞、獨家寨以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與旱洞相連,主洞與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於一身。洞口垂直高度74米,寬64米,洞長52.5千米。
清江伏流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清江伏流
清江伏流,清江整條河流水大流量水落入地下,伏流長十六千米後再露出地表,地面有18處天窗、岩溶湖(潭)與支洞相連。
七星寨石柱林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七星寨石柱林
七星寨石柱林,面積平方千米,有六十二座石灰岩石峰石柱,石柱高20~285米,直徑7~195米,拔地而起,叢列似林,密集廣布,規模大,觀賞性高。
臥龍吞江落水洞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臥龍吞江落水洞
臥龍吞江落水洞,清江在騰龍洞上游的匯水面積為389平方千米,清江河水到此陡跌30米,以瀑布形式注入地下,變成“臥龍吞江”落水洞。
毛家峽谷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毛家峽谷
毛家峽谷,實為騰龍洞支洞洞穴頂板崩塌而形成的塌頂式峽谷,規模較大。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位於於恩施一利川一長江三峽旅遊線上。318國道橫穿景區。2004年8月由中法探險隊發現。峽谷全長108千米,峽谷中沐撫大小龍門6平方千米範圍內就有百座獨峰,僅200米以上的獨立石峰有30餘座,主要有大河褊、大小龍門、雲龍河瀑布、前山絕壁、馬寨絕壁、朝東岩隧道、車壩水庫、羅針田農莊、天樓地枕電站、銅盆水森林公園等11個景點。
地縫式峽谷(嶂谷)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地縫式峽谷(嶂谷)
地縫式峽谷(嶂谷),雲龍河峽谷長約4千米,谷寬20~110米,谷深60~160米,谷壁陡立,為U字形峽谷,峽谷上部谷肩處分布數個小型瀑布,谷底水流洶湧湍急。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大水井建築群落
大水井古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壩鎮水井村。大水井始建於明末清初,融西方建築與土家建築特色為一體。建築群主要由李氏莊園和李氏宗祠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7800平方米。莊園建築式樣模仿成都文殊院,有24個天井。前殿大門橫匾楷書“李氏宗祠”,旁邊有“洛陽橋”“黃鶴樓”琉璃壁畫;大門左右有兩耳門,內建3個大殿;祠堂外有依山而建類似城牆的石圍牆,外圍長390米,牆寬28米,全部用麻條石砌成。李氏莊園內面積達6000平方米,有174間房屋,建築風格為四合院式。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魚木寨
魚木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西部,地處318國道線上的謀道境內。魚木寨是一個四面懸崖的自然山寨,寨樓懸空於萬山中,懸崖三疊,關卡雄峙,形如鼓(長柄的搖鼓),石板古道從“鼓柄”進入寨內,小道僅寬1米,地勢險要。寨內有清代墓葬10餘座,最大的是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成永高夫婦墓,共三門二進,占地100平方米,基石周圍刻有花鳥人物90餘件。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恩施州民族大觀園(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位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郊旗峰大道。是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莊園建築群,經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命名並題寫“恩施土司城”,2002年向社會開放。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以休閒、旅遊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園和旅遊景點,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區、宗教展示區、休閒娛樂區3個主要區。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3個主要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以展示特色的建築、雕刻藝術。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建立湖北利川騰龍洞省級地質公園。
2007年,將利川騰龍洞和恩施大峽谷組合在一起。
2009年,經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同意更名為“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
2010年9月25日,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分別在利川和恩施揭碑開園。

品牌建設

2014年1月14日,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獲批第七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2019年10月10日,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作用價值

總體價值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擁有清江伏流、騰龍洞洞穴系統、恩施大峽谷和石柱式峰林等立體喀斯特地貌景觀,是集科考科普、觀光覽勝、休閒度假、養生健身、民族文化為一體的自然公園。

科學價值

  • 綜述
在地質遺蹟的自然屬性中,典型性和稀有性是最為重要的屬性,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有許多地質遺蹟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地質遺蹟:組成完整和典型的洞穴系統、罕見的巨大規模的洞穴廊道、雄偉壯觀的峽谷、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岩溶石柱林、以群體方式出現的穿洞,保存完好的岩溶乾谷等。
  • 典型性、稀有性和完整性
  1. 清江伏流及洞穴:清江伏流及完整的洞穴系統是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最為重要、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地質遺蹟,具有地質遺蹟的珍稀性,在世界上也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騰龍洞洞穴系統規模極大,屬世界級大洞之一。騰龍洞的毛家峽支洞出口處峽谷段中連續出現規模甚大、景觀優美的穿洞群,3座穿洞互相連,是十分罕見的、具有很高的科學、觀賞和旅遊價值的珍貴而稀有的地質遺蹟。
  2. 大峽谷與石柱林:恩施大峽谷及較小的其它多種峽谷,雖然有其共同的原因,但不同的峽谷有其獨特的發育條件和發育歷史。特別是在七星寨景區的以百尺峽谷為代表的高位“化石”峽谷,研究其發育過程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峽谷發育方向與區域性節理方向相一致,但引人深思的是為什麼它們在數千米長度內都保持直線形的延伸狀態,形成這種地質遺蹟的機理和控制條件等都是很有意義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中這樣的地貌形態數量眾多,造型非常優美,對其分布規律、形態的量計分析、成因和形成條件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自然性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內的主要地質遺蹟——世界級規模的洞穴廊道、世界最壯觀的落水洞、氣勢恢弘的恩施大峽谷、群體出現的形態優美的岩溶石柱林、穿洞群、多種多樣的岩溶谷地(延續很長的乾谷、盲谷和袋狀谷、巨大的岩溶峽谷)都是較完好的保持自然狀態,基本未受到人工干擾破壞的地質遺蹟。

美學價值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美學價值主要表現在純自然的形式美。形式美是由大自然的各種形式因素及其有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由頗具權威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所作的“選美中國”的評選中,騰龍洞赫然進入中國六大最美洞穴之中的第四名,是對騰龍洞美學價值的肯定和褒獎。中國洞穴數以萬計,已對公眾開放的洞穴也在500個以上,要在成千上萬的洞穴中脫穎而出。中央電視台和國外媒體對湖北恩施大峽谷進行直播或拍攝,其美學價值不言而喻。地質公園有多個峽谷,峽谷形態典型,切割深度近千米,陡崖綿延數千米,靜態的奇峰陡崖與動態的江水、瀑布及生物景觀有機結合,為峽谷中的佼佼者。公園各景區岩溶極為發育,地質遺蹟,原始自然景觀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統觀公園全貌,石柱林立,清江伏流與騰龍洞洞穴雄偉壯觀,峽谷幽深險峻,河流縱橫交錯,森林茂密與其形態明顯的峽谷地貌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美好的畫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公園內空氣清新,水質優良,保持著原始的山野風韻,是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勝地。

科普教育價值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所處地質構造條件獨特,區內碳酸鹽岩廣布,岩溶與侵蝕作用十分強烈;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如丘峰、孤峰、峰叢、石柱林、石芽、縫地、漏斗、峽谷,等地貌形態齊全,造型奇特;地下岩溶伏流與洞穴縱橫疊,具多層結構,沉積物千姿百念,絢麗多彩;岩溶地下水系發育,地下水十分豐富,具有岩溶科研、教學和溶洞探險的重要價值。地質公園內的許多遺蹟都具有獨特的知識性,通過旅遊觀光,引導中小學生和廣大民眾認識公園地質遺蹟的演化歷史和發育過程,對普及地學知識、加強環保教育、愛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地學旅遊價值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內的主要地質遺蹟,不僅世界稀有,同時規模宏大、類型多樣,使其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為發展旅遊觀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地質公園內諸多景觀本身具有很深刻的科學內涵,因此通過對地質公園的觀光遊覽會使遊人受到生動的科學啟迪,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在合理保護地質遺蹟景觀的基礎上,地質公園的旅遊開發可以促進當地農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附加值。旅遊業的發展,能把交通、能源、通訊、飲食、商業、農業、工業等行業的發展帶動起來,同時又是擴大勞動就業的好途徑。進而促進恩施州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實現恩施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文化活動

  • 民族文化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大型原生態民俗風情表演《夷水麗川》和《龍船調》實景劇場,汲取恩施地區極具特色的土家民族音樂元素和表現形式,融入土家的歷史文化,展現了土家族苗族人民原始生活情景,兼具舞台藝術美感與實景展現。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土家族的特色民俗活動,如:“哭嫁”“上頭開臉”“請壓轎娃”等婚俗;“苦竹棒”“打繞棺”“坐夜”等喪葬習俗;“女兒會”“敬洞神”“牛王節”“曬龍袍”等節慶習俗。每當節日到來,身著族獨特民族服飾“頭腰腳桿三道圈,白衣黑鞋喜鵲衫”的土家民族人參加劃龍船、跳“擺手舞”、打“肉連響”、玩獅子、踩高蹺等民族文化活動。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地區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民俗風情種類繁多:如龍船調、哭嫁歌、勞動號子、趕場歌、砍柴歌、民族盤歌等,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利川民歌《龍船調》廣為傳唱。

交通線路

交通

湖北省與重慶市等外地遊客可由宜萬鐵路上海—重慶高速公路、恩施許家坪機場等陸、空方式抵達恩施州。騰龍洞園區在利川市主城區周邊2千米內,遊客可乘汽車和火車到達利川轉乘景區交通進入騰龍洞景區;從利川經318國道進入大峽谷園區約40千米,由恩施城區經60千米即可進入地質公園大峽谷園區;從北部奉節天坑地縫旅遊區乘車經板橋G242高速進入大峽谷園區僅50千米路程。

線路

  • 一日游路線
  1. 騰龍洞一日游:利川東北陳家壩→划船至棧橋,步行至售票處,過臥龍吞江→騰龍洞《夷水麗川》→騰龍洞三元廳→返回洞口回利川城區。
  2. 大峽谷一日游:大峽谷服務中心→雲龍河地縫→索道→七星寨→峽谷軒酒店→一炷香→母子情深→峽谷春酒店→扶手電梯→返回市區。
  • 二日游路線
  1. 騰龍洞科普二日游:利川東北陳家壩→划船至棧橋西側,步行至售票處,過臥龍吞江→騰龍洞《夷水麗川》→騰龍洞三元廳→毛家峽出口→住三龍門→一龍門、二龍門、三龍門→觀彩峽、獨家寨→筲箕天坑→住利川市區。
  2. 大峽谷科普二日游:大峽谷遊客服務中心→索道→七星寨→峽谷軒酒店→一炷香→母子情深→峽谷春酒店→《龍船調》實景劇場→住女兒寨→雲龍河水庫→雲龍河地縫。
  3. 朝東岩科普及野外生存訓練二日游:利川團堡→大瓮天坑→石板嶺→朝東岩→棠秋灣龍頭石(夜宿營地)→小溪河峽谷→倉洞→穿洞灣→金龜→318國道團堡,特點:峽谷、洞穴、天坑和夜宿營地組合。
  • 三日游路線
利川市區→乘車至景區售票處,過臥龍吞江→騰龍洞《夷水麗川》→騰龍洞三元廳→毛家峽出口→住三龍門→三龍門→觀彩峽、獨家寨→筲箕天坑→朝南村→雪照河電站→團堡→《龍船調》實景劇場→住女兒寨→大峽谷遊客中心→雲龍河地縫→索道→七星寨→峽谷軒酒店→一炷香→母子情深→峽谷春酒店→住女兒寨。
  • 中國山地馬拉松越野賽
騰龍洞售票處,徒步經臥龍吞江→騰龍洞三元廳→毛家峽出口→三龍門→觀彩峽、獨家寨→騎腳踏車行至黑洞→划船經雪照河至涼橋→騎行經玉龍洞→雪照河電站→徒步上山至小樓門→倒灌水停車場→騎行下山經雲龍河璧合大橋→大峽谷遊客中心停車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