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前身為湖北大學哲學研究所,成立於1985年,由北京大學著名哲學家張世英任所長,成立之初主要研究德國哲學,並聞名國內外。1994年以來,江暢教授繼任所長,轉向以中西哲學為基礎的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2001年組建了哲學系,2003年成為直屬哲學系。2007年1月20日更名為哲學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 前身:湖北大學哲學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85年
  • 校長:江暢
  • 教職工:26人
  • 學制:4年
  •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
簡介,領導班子,學院院長,學院黨委書記,學院副院長,學院副院長,學院黨委副書記,專業介紹,師資簡介,

簡介

哲學學院現擁有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倫理學博士點,哲學一級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倫理學學科是湖北省優勢學科,倫理學和邏輯學2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擁有倫理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技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學、宗教學、美學8個碩士點和1個哲學本科專業。學院設有哲學系、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倫理學研究所、湖北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德國哲學研究所、國學研究所、《價值論與倫理學》雜誌編輯部、《德國哲學》雜誌編輯部等業務機構,其中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26人,專職教師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8人,另有3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省級專家2人,國務院津貼獲得者1人,湖北大學“琴園學者”特聘教授4人。學院另有“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2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5人。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14人,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人員2人。
學院倫理學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和省優勢學科。倫理學學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優勢和學術特點,在倫理學原理、倫理學史和套用倫理學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在西方價值理論和價值觀念、中國價值理論和價值觀念、中西價值觀念比較、理論倫理學、中國倫理學、經濟倫理學、科技倫理學等領域已經有所建樹,具有明顯的學術優勢。
學院注重國內外學術交流。近五年間有多位教師應邀出席在美國和土耳其召開的第20屆和第21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日本召開的“中日價值哲學研討會”、在韓國召開的“韓中倫理學研討會”。設立的“價值論與倫理學論壇”先後多次邀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以及國內知名專家來系講學。近五年來承辦了湖北省倫理學學會年會、全國第四屆套用倫理學研討會、第二屆國際價值哲學學術研討會、全國語言邏輯與符號學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國際價值哲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價值哲學大會等學術會議,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
學院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來,出版了學術著作20餘部,主編《價值論與倫理學叢書》、《德國哲學與文化叢書》兩套叢書和《價值論與倫理學論叢》、《德國哲學論叢》兩套論叢。近幾年主編的《價值論與倫理學叢書》先後已經出版了13本,與國際價值研究學會(ISVI)合作編輯的《價值論與倫理學論叢》現已發行了四輯。近三年來,哲學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50餘篇,其中20多篇發表在《哲學研究》、《倫理學研究》和《自然辯證法》等一級期刊上。
學院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主要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構建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西方德性倫理思想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近現代西方價值觀念及其對我國影響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周易與中國宗教文化》、《20世紀語言邏輯發展狀況研究》、《道德價值論視域下的中西和諧觀比較研究》、《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人類生活方式》、《甘泉學派與明代心學的研究》、《氣候變化的倫理學研究》等;教育部社科基金《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研究》、《中國現代化經濟倫理建設》、《村委會選舉中的農民信訪問題研究》等;國家重點圖書項目《科學理性通論》等。科研成果獲得各類獎勵20餘項,其中省部級獎勵12項,《二十世紀意義理論的發展與語言邏輯的興起》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幸福與和諧》獲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精神自由與心靈自由--莊子與薩特自由精神之比較》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西方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 》、《理論倫理學》等獲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經濟倫理與社會變遷》、《科學發現論》、《科學發現理性論》、《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等成果獲湖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文明村鎮建設的市場化》獲湖北省社會調查成果三等獎、《江暢自選集》獲武漢市政府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院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採取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生愛智講壇等一系列獨特培養方式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學生綜合素質高,專業特長突出,在一系列校內外文化競賽活動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歷屆哲學本科畢業生有大部分被錄取為碩士研究生,考研率、公務員及選調生錄取率居全校本科專業前列,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

領導班子

學院院長

戴茂堂,男,1964年生,湖北省江陵縣人。198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價值哲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北省倫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倫理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美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主要從事西方哲學特別是西方倫理學和西方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八部,分別為《超越自然主義――康德美學的現象學詮釋》、《西方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西方倫理學》、《西方美學史》、《文藝倫理學論綱》、《湖北文明村鎮建設研究》、《倫理學講座》。主編《價值論與倫理學論叢》、《價值論與倫理學叢書》、《德國哲學》、《西方哲學原著導讀》等。
另外還翻譯了哈奇森的《論激情和感情的本性與表現,以及對道德感官的闡明》等。此外,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哲學動態》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有3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在內的各項科研課題。其學術成果曾多次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具有較好的學術影響和良好的學術聲譽。

學院黨委書記

萬明明,男,漢族,1967年8月出生於湖北天門,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於湖北大學地理系。2006年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碩士畢業。1990年7月留校任地理系團總支書記,1995年3月任校團委副書記,1997年12月任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2000年9月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全國地方綜合大學協作會《信息與研究》總編、湖北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2003年任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2010年3月任哲學學院黨委書記。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學研究。

學院副院長

舒紅躍,男,中共黨員,1964年7月出生,教授,現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1985年畢業於鹹寧學院物理系,1990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2002-200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從事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為:《技術與生活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8月);“從‘意識的意向性’到‘身體的意向性’”(《哲學研究》,2007年第7期);“技術總是物像化為人造物的技術”(《哲學研究》,2006年第2期);“技術哲學的兩次還原”(《哲學動態》,2005年第5期,);“伯格曼的技術哲學及其啟示”(《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第3期);“面向技術的實事本身”(《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第1期);“人造物、意向性與生活世界”(《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年第3期)。

學院副院長

姚才剛,1972年4月生,200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倫理學研究所副所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兼任中國現代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理事、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暨儒學分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周易學會會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中國倫理學。已出版的學術專著有:《終極信仰與多元價值的融通》(巴蜀書社)、《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葉至清初的王學修正運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合編教材有:《中國哲學原著導讀》。另外,參加了《近世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創造轉化》、《宋明儒學與長江文化》、《新編中國哲學史》等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倫理學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哲學動態》、《鵝湖月刊》(台北)、《哲學與文化》(韓國)、《湖北大學學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轉摘或作了論點摘編。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教研項目、湖北大學人文社科傑出青年人才研究項目。另外,曾作為主要成員參加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的研究工作。專著《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葉至清初的王學修正運動研究》獲武漢市第十二次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專著《終極信仰與多元價值的融通》獲第二屆“劉靜窗青年教師獎”。教研論文《從經典研讀的角度看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王玉真合寫)獲湖北省第六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獎。

學院黨委副書記

余燕,女,197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2000年本科畢業於湖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北大學倫理學專業,2003年7月至2012年1月在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從事學生工作,任團委書記

專業介紹

哲學專業(本科、哲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人才,既能為理論上的進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同時又具備直接進入人才市場為社會服務的基本素質。學生畢業後能進入研究生教育,成為專門理論研究人才,也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公司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
培養特色:以科研促進教學,以社會實踐促進教學,以提高哲學基本理論和社會基本問題的研究能力為核心。依託倫理學等博碩士點和優勢學科,培養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哲學人才。
主要課程:哲學概論、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倫理學、邏輯學導論、科學技術哲學、宗教學、美學導論

師資簡介

戴茂堂
198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價值哲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北省倫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倫理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美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從事西方哲學特別是西方倫理學和西方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八部,分別為《超越自然主義――康德美學的現象學詮釋》、《西方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與當代中國》、《西方倫理學》、《西方美學史》、《文藝倫理學論綱》、《湖北文明村鎮建設研究》、《倫理學講座》。主編《價值論與倫理學論叢》、《價值論與倫理學叢書》、《德國哲學》、《西方哲學原著導讀》等。另外還翻譯了哈奇森的《論激情和感情的本性與表現,以及對道德感官的闡明》等。此外,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哲學動態》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有3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在內的各項科研課題。其學術成果曾多次獲得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具有較好的學術影響和良好的學術聲譽。
徐瑾
2006年獲湖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專業:中國哲學,方向:中西哲學比較)。
2009年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專業:倫理學,方向:基督宗教倫理思想)。
獲湖北大學2006年度“優秀碩士論文”。
獲武漢大學2008年度“徐復觀獎學金”。
現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學位點負責人;中國倫理學會青年倫理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倫理學。尤專攻“道德形上學”及“宗教倫理學”。
開設課程:中西哲學及倫理學比較(研究生課程)、西方倫理學、馬克思哲學原著、科學與社會專題(本科課程)、批判性思維(楚才學院課程)
徐弢。南開大學哲學博士,為湖北大學哲學學院講師。研究領域:西方近代哲學,分析哲學(維根斯坦哲學)
陳俊。1999年和2004年先後在華中師範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和哲學碩士學位;2008年在武漢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跟隨朱葆偉教授從事博士後研究。湖北省自然辯證法學會理事、湖北省科技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哲學、科技的倫理與政治研究。主講課程:為本科生開設《西方哲學原著導讀》、《科學思想史》,為研究生開設《科技哲學原著選讀》。曾獲得湖北大學首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湖北省第十二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