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日報

湄洲日報

《湄洲日報》是中共莆田市委機關報,是一份獨具權威性、指導性、可讀性、綜合性的地方黨報。湄洲日報立足本地,面向全國;改革創新,辦出特色;對開8版,彩色印刷。《湄洲日報》是中共莆田市委機關報,是福建沿海僑鄉莆田市獨具權威性、指導性、可讀性、綜合性的地方黨報,是莆田市影響力最大、發行量和廣告量最多的主流媒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湄洲日報
  • 外文名稱:Meizhou Daily
  • 主管單位:中共莆田市委
  • 主辦單位:中共莆田市委
  • 編輯單位:湄洲日報社
  • 創刊時間:民國36年,1947年
  • 國內刊號:CN35-0045
歷史沿革,縣辦報紙,市委機關報,報刊職能,報刊版面,區位優勢,媒體特色,報刊版面,通訊地址,

歷史沿革

系三民主義青年團興化團正報社在 民國36年 ,1947年11月創辦的日報《正報》 ,版面是對開,發行人是 莆田縣人余文光 龔德榮 ,主編人是莆田縣人 主編《福建史稿》的 福建著名歷史學家朱維乾
《湄洲日報》報頭《湄洲日報》報頭
1949年8月底,莆田縣政府接收《正報》社,改名為《莆田電訊》(日報),每期發行800份左右。
1951年7月,改名為《莆田小報》周刊;1956年5月1日,改名為《莆田農民報》,創辦福建省第一家公開發行的縣報《莆田農民報》,同年10月6日,改名為《莆田報》, 1958年7月至1959年4月,改為日報。1961年初,謝覺哉來莆田,題寫報名。
1967年7月“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立莆田縣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軍管會),莆田縣軍事管制委員會接辦《莆田報》。
1968年9月,撤銷“軍管會”,成立莆田縣革命委員會,莆田縣革命委員會接辦《莆田報》。
1970年2月17日,閩侯專區革委會機關由閩侯螺洲遷莆田,
1971年4月13日,改閩侯專區為莆田專區,莆田專區轄莆田、仙遊、永泰、閩侯、長樂、連江、福清、閩清、平潭九縣,莆田專區革命委員會接辦《莆田報》。
同年6月1日改莆田專區為莆田地區,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永泰、閩侯、長樂、連江、福清、閩清、平潭九縣。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接辦《莆田報》。 1978年改名為《莆田戰報》。
1979年1月,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莆田地區行政公署,隸屬不變,莆田地區行政公署接辦《莆田報》。3月更名為《莆田報》,是全國60家農民報之一,每期發行量為8000~10000份。1983年5月,莆田地區改為莆田市。
1984年10月由中共莆田市委接辦,接辦為市委機關報。莆田市成立,市委決定把原來的《莆田報》升格為市委機關報《興化報》,1985年1月2日正式創刊,
1985年1月市委接收,並改名《興化報》,後又改《湄洲報》。
《興化報》創刊,為中共莆田市委機關報,統一刊號CN35-0045,四開四版周二刊,副總編為劉榮玉。1987年1月元旦,為適應加速開發湄洲灣新形勢的需要,更名為《湄洲報》,四開四版周三刊,逢星期二、四、六出報。總編輯為甘玉連,副總編輯為林國遠、金文亨。
《湄洲報》報導全市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和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宣傳報導開發湄洲灣,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方面,開闢“專家談湄洲灣”、“來自湄洲灣的訊息”、“湄洲在前進”等專欄。與此同時,大力“做好媽祖文章”,弘揚媽祖文化,團結、吸引海內外媽祖信徒,特別是加強台胞聯誼,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國務院確定湄洲島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後,《湄洲報》加強對媽祖文化和湄洲島開放、開發的報導。
《湄洲報》一版要聞和二版“綜合新聞”、“經濟”、“科技”等,以經濟報導為主,對莆田市改革開放以後,在大力發展農業、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個體和民營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資、台資,發展鞋業、電子業等外向型經濟,改革傳統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做了充分的報導。二版設有“黨建”、“興化論壇”、“政文”、“法制”、“社會廣場”等,三版設有“湄洲灣”、“荔林風”、“文化”、“家庭”等。各個專刊專欄根據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則,報導各條戰線上的先進事跡,宣傳兩個文明建設,努力做到指導性、思想性、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結合。
1987年元旦更名為《湄洲報》,1993年元旦改名為《湄洲日報》,擴大為對開四版周六刊,1994年元旦正式為對開四版日報,2002年元旦擴版為對開8版彩印,成為福建省九地市第五家出版對開8版的黨報。

縣辦報紙

《湄洲日報》前身系三民主義青年團興化團正報社在 民國36年 ,1947年11月創辦的日報《正報》 ,版面是對開,發行人是 莆田縣人余文光 龔德榮 ,主編人是莆田縣人福建著名歷史學家朱維乾,為福建 莆田縣辦的報紙。
1949年8月底,莆田縣政府接收《正報》社,改名為《莆田電訊》(日報),每期發行800份左右。
1949年8月,莆田縣創辦《莆田電訊》日刊;1951年7月,創辦《莆田小報》周刊;1956年5月1日,創辦福建省第一家公開發行的縣報《莆田農民報》,同年10月6日,改為《莆田報》,1958年7月至1959年4月,改為日報。1961年初,謝覺哉來莆,題寫報名。1962年6月,《莆田報》停刊。1978年創辦《莆田戰報》,1979年改為《莆田報》,是全國60家農民報之一。

市委機關報

1984年,莆田市成立後,籌辦市委機關報。1985年1月2日,市委接收《莆田報》,改為《興化報》。《興化報》正式創刊,為中共莆田市委機關報,統一刊號CN35-0045,四開四版周二刊,副總編為劉榮玉。1987年1月,為適應加速開發湄洲灣新形勢的需要,更名為《湄洲報》,四開四版周三刊。總編輯為甘玉連,副總編輯為林國遠、金文亨

報刊職能

《湄洲報》緊密配合莆田市委中心工作,宣傳中共的方針政策,報導全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和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在宣傳報導開發湄洲灣,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方面,開闢“專家談湄洲灣”、“來自湄洲灣的訊息”、“湄洲在前進”等專欄。與此同時,大力“做好媽祖文章”,弘揚媽祖文化,團結、吸引海內外媽祖信徒,特別是加強台胞聯誼,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國務院確定湄洲島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後,《湄洲報》加強對媽祖文化和湄洲島開放、開發的報導。

報刊版面

《湄洲報》一版要聞和二版“綜合新聞”、“經濟”、“科技”等,以經濟報導為主,對莆田市改革開放以後,在大力發展農業、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個體和民營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資、台資,發展鞋業、電子業等外向型經濟,改革傳統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做了充分的報導。二版設有“黨建”、“興化論壇”、“政文”、“法制”、“社會廣場”等,三版設有“湄洲灣”、“荔林風”、“文化”、“家庭”等。各個專刊專欄根據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則,及時宣傳中共的方針、政策,報導各條戰線上的先進事跡,宣傳兩個文明建設,努力做到指導性、思想性、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結合。

區位優勢

莆田市位於海峽西岸福 建沿海中部,是海內外聞名的和平女神媽 祖的故鄉。與台 灣隔海相望,北依省會福 州市,南接泉 州並與廈 門相近,自古是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莆田市,現轄仙遊 縣、荔城 區、城廂 區、涵江區、秀嶼 區、湄洲 灣北岸開發區和湄 洲國家旅遊度假區。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
湄洲日報

媒體特色

《湄洲日報》立足本地,面向全國;改革創新,辦出特色;對開8版,彩色印刷。《湄洲日報》善於抓新聞,善於抓心靈深處的感動,新聞視覺獨特,精品多。日發行量6.8萬份,年廣告收入2000多萬元。

報刊版面

《要聞》
湄洲日報湄洲日報
《國際國內新聞》
《奧運》
《文體》
《汽車風情》
《房產縱橫》
《財富周刊》
《財經》
《法治》
《看點》
《紀實》
《教育》
《新知》
《生活》

通訊地址

福建省莆田市區府路51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