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湖(江蘇省蘇州市游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游湖是《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中的湖泊之一,為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中心湖,屬於濱湖區水利分區,位於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東渚鎮與吳中區光福鎮的交界處,共涉及自然村14個,其中鎮湖街道7個,東渚鎮5個,光福鎮2個。
游湖原狀(包括附近部分魚塘)總面積5.4km2(高新區4.3km2、吳中區1.1km2),其中河道和魚塘約4.86km2,農田約0.54 km2。位於高新區的蘇州太湖濕地公園為游湖的中心水域,面積2.3km2,其中水域面積占72%,濕地公園築有自保堤,設防高程為5.2m,並建有5座口門建築物,園內日常控制水位在3.5m以下。
游湖通過外環河分別與周邊河道相接,其中西南角向西與太湖、向南與吳中區的銅坑港、內湖--下淹湖連通。游湖周邊出入湖河道總計15條,總長18.27km。其中,高新區境內有上市河、長三港、氣橋港等10條出入湖河道,總長14.74km,其中上市河、大新橋港、後巷港於2016年,氣橋港於2015年已進行清淤,其餘河道淤積深度0.2~0.8m;吳中區境內有5條出入湖河道,總長3.53km,其中安山港、葛沙浜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進行過清淤,其餘河道淤積深度0.4~1.0m。
新中國成立初期,游湖為太湖東岸5湖灣之一,屬太湖水域的淺灘,最早面積為5.34km2。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起開始圍湖,逐步成為附近鄉鎮的種植和養殖基地。蘇州市水利局於1985年起對太湖環湖大堤進行了大規模的復堤建設,其中自安山向北至三洋嘴環湖堤的形成(預留游湖口門),將游湖包在了大堤堤後。1998年水利部以水規計(1998)201號文批覆同意《太湖環湖大堤工程總體初步設計(江蘇部分)》,其中包括同意該段堤線的走向與布局。2001年游湖口防洪閘建成,游湖真正成為內湖。
游湖在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具有向周邊地區提供農業灌溉用水、生態、蓄洪滯澇、景觀與旅遊等多種功能。
農田灌溉——沿湖周邊分布有多處農業種植區。高新區鎮湖街道市橋現代農業園位於游湖北側,農田灌溉面積約0.16km2;東渚鎮新蘇農場現有農田灌溉面積約0.05km2,以及部分零星耕種農田。
生態——游湖濕地公園範圍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6種,蘇州地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3種,珍惜瀕危植物24種。游湖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動植物棲息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對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改善區域環境等生態保護具有重要作用。
景觀與旅遊——游湖相傳為范蠡和西施遊玩的地方,故得名“游湖”,其周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游湖地區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沿湖擁有鎮湖、東渚、光福等多個歷史名鎮,非物質遺產眾多;同時,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座落於游湖,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往。
蓄洪滯澇——游湖是片區重要的調蓄湖泊,對洪澇水的滯蓄、調節作用十分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