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棲霞紫雲洞記》是清末文學家、翻譯家林紓所作的一篇散文遊記。這篇文章先寫出紫雲洞的地理位置和遊覽時間,然後,從洞外深入洞內,“據欄下矚,洞然而深”。接著,細寫洞內景物:壁勢、壁苔、壁紋、天光、蝙蝠、怪石,“奇詭萬態,俯仰百狀”,猶如一幅美妙的圖畫,使讀者如同親游其洞,親觀其景。這篇散文景物描寫無不傳神,文筆生動而簡潔,筆墨中蘊寓著豐富的情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棲霞紫雲洞記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明清山水小品精華》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林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游棲霞1紫雲洞記
棲霞凡五洞,而紫雲最勝。余以光緒己亥四月,同陳吉士及其二子一弟,泛舟至岳墳2下,道山徑至棲霞禪院3止焉。出拜宋輔文侯墓4,遂至紫雲洞。
洞居僧寮右偏5,因石勢為樓,周以繚垣,約以危欄6。據欄下矚,洞然而深。石級濡滑7,盤散8乃可下。自下仰觀,洞壁穹窿9斜上,直合石樓。石根下插,幽窈莫竟10。投以小石,琅然作聲,如墜深穴。數武11以外,微光激射,石隙出漏天小圓明如鏡焉12。蝙蝠掠人而過。不十步,輒中岩滴13。
東向有小門,絕黑。僂14而始入,壁苔陰滑,若被重錦15。漸行漸豁16,斗17見天光。洞中廓若深堂18,寬半畝許,壁勢自地拔起,斜出十餘丈。石角北向,壁紋絲絲像雲縷。有泉穴南壁下,蓄黛積綠,濧然無聲19。岩頂雜樹,附根石竅20。微風徐振,掩苒搖颺21,爽悅心目。怪石駢列22,或升或偃,或傾或跂23,或銳或博24,奇詭萬態,俯仰百狀。
坐炊許25,出洞。飲茶僧寮。余方閉目凝想其勝,將圖26而藏之,而高嘯桐、林子忱突至。相見大歡。命侍者更導二君入洞。遂借筆而為之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3.禪院:寺院,佛寺。
4.宋輔文侯墓:墓者:牛皋(gāo)(1087—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人,南宋抗金名將。
5.洞居僧寮(liáo)右偏:洞在僧人住的小屋的右側。寮:小屋。
6.“周以”二句:周圍用圍牆圍著,又圍著很高的欄桿。
7.濡滑:光滑。
8.盤散:同“蹣跚”、“盤跚”,旋轉著行進。
9.穹窿(lóng):像天空那樣中間隆起而四面下垂。
10.幽窈莫竟:幽暗深遠像沒有底一般。
11.數武:幾步。
12.“石隙”句:石縫裡露出一塊小小的天,又圓又明亮,像鏡子一樣。
13.輒中(zhòng)岩滴:總是碰上岩上滴下來的水滴。
14.僂(lóu):低頭曲背。
15.若被(pī)重錦:好象披著幾層錦繡。
16.豁:開闊。
17.斗:同“陡”,突然,陡然。
18.廓若深堂:空闊得像很深廣的廳堂。
19.“蓄黛”二句:呈現著一派深綠色,靜靜地停留著,沒有一點聲響。濧(duì),水停留。
20.附根石竅:把根附著在石頭的孔穴。
21.掩苒(rǎn)搖颺(yáng):輕輕地搖動。
22.駢(pián)列:並列。
23.或傾或跂(qì):有的傾斜著,有的像踮起腳尖站著。
24.或銳或博:有的很尖,有的很大。
25.坐炊許:坐了大約煮熟一頓飯的工夫。
26.圖:畫。
白話譯文
棲霞嶺總共有五個洞,而紫雲洞最優美。我在光緒己亥年(1899年)四月,同陳吉士和他的兩個子以及他的一個弟弟,坐船到岳飛的墳墓下面,走山路到棲霞禪院停下來。去祭拜宋輔文侯墓,就到達紫雲洞。
紫雲洞在僧人住的小屋的右側,就著石頭形勢修建了小樓,周圍用圍牆圍著,又圍著很高的欄桿。扶著欄桿往下看,紫雲洞很深。石階光滑,旋轉著走才可以下去。從下面往上看,洞壁像天空那樣中間隆起斜著向上,直接連著石樓。石根往下插入,幽暗深遠像沒有底一般。用小石頭丟進去,發出琅琅的聲響,就像墜入很深的洞穴。幾步之外,微弱的光線猛然射來,石縫裡露出一塊小小的天,又圓又明亮,象鏡子一樣。蝙蝠輕輕擦著人飛過。不到十步,總是碰上岩上滴下來的水滴。
東面有道小門,極黑。低頭曲背才能進去,壁上青苔陰濕柔滑,好像披著幾層錦繡。越走越開闊,突然看見天上的光亮。洞裡空闊得像很深廣的廳堂,有半畝多寬,洞壁拔地而起,斜出十多丈。石角向北,壁上紋理絲絲,就像天上的白雲縷縷。有泉水從穴的南壁往下流出,呈現著一派深綠色,靜靜地停留著,沒有一點聲響。岩石頂上生長著雜樹,把根附著在石頭的孔穴。微風徐徐振盪,輕輕地搖動,令人爽心悅目。怪石並列,有的飛升,有的偃臥,有的傾斜著,有的像踮起腳尖站著,有的很尖,有的很大,奇異詭秘,千姿萬態,或俯或仰,形狀多種多樣,各不相同。
坐了大約煮熟一頓飯的工夫,從洞裡出來。在僧人住的小屋裡飲茶。我這才閉目凝神回想紫雲洞的優美景致,準備把它畫出來並收藏著。不久,高嘯桐、林子忱突然到了,大家相見後很快樂。叫隨從的人又領著高嘯桐和林子忱二人進入洞中。於是我借筆寫了這篇記。
創作背景
光緒己亥年(1899年)四月,作者同陳吉士和他的兩個子以及他的一個弟弟,一起遊覽紫雲洞。遊覽之後,作者凝神回想洞中景色,想將其畫出,卻突然遇到友人,心中大樂,於是寫了這篇遊記。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作者下筆,未畫龍而先點睛:“棲霞凡五洞,而紫雲最勝。”“最勝”二字,如錦上添花,特放異采。接下來敘遊蹤,筆調也輕快而簡捷,在時間、人物、路線的交代中,顯示棲霞紫雲洞的大方位。
作者的審美興奮中心,自然還在紫雲洞本身。他的介紹象導遊一樣依照先後順序進行,一面具體細緻地摹景狀物,一面隨時點染游者的感受心情,情與景隨,以求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而其用意則在使讀者領略此洞“幽邃詭異”的特色。一個“危”字,不只讓你目睹欄桿之高,也預想入洞之險。作者從上下兩個角度寫洞的危這個特色:從上往下看,“洞然而深,幽窈莫竟”,黑洞洞一片,不見底,到下面再往上仰視,“洞壁穹窿斜上,直合石樓”。往下走,感到石級又濕又滑,身體蹣跚搖晃著才下去。從洞內景物的幽邃陰森,到遊人心情的緊張恐怖,從視覺到感覺到觸覺,都渲染了一種危險的氣氛。古人云:“逼真如畫”,此之謂也。
第三段則是介紹了在經歷了幽邃曲折和陰森可怖之後出現的勝景生日所激起的美感和愉悅,其更強烈,更有力度的感情,正是紫雲洞景觀的妙處所在。爬過小門,先是岩壁上的苔蘚變得象披上幾層錦繡,接著漸走斷寬漸豁亮也漸入佳境。陡然看見大片天光,出現了半畝大小宏廓的洞中殿堂。岩壁“自地拔起,斜出十餘丈”,石角向北,石紋象絲絲雲縷,已經堪稱雄奇;更令人驚嘆的是洞中有泉,積水成潭,一片深綠,靜靜地臥在南壁下面。再仰觀岩頂,各色雜樹紮根在石縫裡,微風輕撫,枝葉搖揚,爽人耳目,同時又滿目怪石。作者說“奇詭萬態,俯仰百狀”,毫不過分。的確令人嘆為觀止。至此我們便可理解作者為什麼直到出洞後,在僧房裡飲著茶,精神依然沉浸在洞內奇景之中了,他的畫雖然沒畫成,但這幅文字之畫,同樣讓我們飽嘗了雄奇之美,至於朋友突至,相見大歡,就更增添了畫面上的情趣和色彩。
這篇散文以凝練而生動的文筆描寫了紫雲洞奇特的自然景觀和親臨其境的感受。文章敘事簡潔明快,行文注重“雅潔”於簡潔平淡的筆墨中蘊寓著豐富的情感。
名家點評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歐明俊《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二版)》:小品文筆簡潔,描寫生動。層次井然,脈絡清晰,層層摹畫,給讀者展現出一幅紫雲洞奇景圖。
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朱鴻明《明清山水小品精華》:作者“閉目凝想其勝,將圖而藏之”,讀者可感可觸,一個神奇的洞天世界瞭然胸中。
作者簡介
林紓(1852-1924),著名文學家,翻譯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緒舉人,曾任教於京師大學堂。能詩工畫,並由人口述,用古文翻譯歐美等國小說一百八十餘部,四十多部是外國名著,其中尤以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司各德《撒克遜劫後英雄略》等最為有影響。早年參加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活動,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晚年極力反對新文化運動,是守舊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能詩工畫,並從事小說戲曲創作。著有《畏廬文集》、《畏廬詩存》及傳奇、小說、筆記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