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忤,納西語音譯,意為“殉情”。舊時納西族青年男女反抗婚姻不能自由的一種習俗。存在於雲南麗江納西族地區。殉情帶有莊嚴、浪漫色采,被視為進入玉龍天國的開端,因而少有對死的恐懼感。殉情者身著麗服,攜帶佳肴,一起來到當地玉龍雪山山麓的芳草地,浪漫地生活幾天后,雙雙吃一種叫“油燉黑草烏”的毒草死去。從不取跳崖、上吊等方式殉情,以保持死後有良好容貌。事後一般要由納西東巴超度,認為如此方能雙雙升入天國,在那裡自由相愛,幸福生活。若一方死去另一方未死,往往引起糾紛,甚至造成悲慘結局,帶來更大痛苦。若皆未能死去,會遭社會歧視,殃及子孫後代。建國前,在一些村寨中,一年有一兩對青年男女殉情,甚至一次就是幾對。此俗產生原因,有三種看法:一為文化衝突說。認為古代納西人婚姻自由,儒家文化傳入後,變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相愛意識與包辦婚姻發生強烈衝突,以此來實現對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對古老傳統的復舊。二是社會意識強化說。認為納西族民族史詩《魯搬魯饒》(漢譯為《鑄情》),歌頌一美貌才女不願嫁給陌生人而與情人殉情的故事。充滿對愛情和天國的美化,使人們將之看作美德和崇高的行為。三是對現實不滿說。認為階級剝削日益殘酷,人民生活貧困痛苦,青年對前途絕望,加以婚姻不稱心,遂以此進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