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屋村,位於茶山鎮東,距鎮政府8千米。面積0.5平方千米。坐落於丘陵地帶,相鄰自然村有栗邊村、何屋村、韓邊村。始建於南宋末期,因村民為游姓,以姓命名。又因村落建於圓頭山尾端,又稱“圓山游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
- 地理位置:茶山鎮東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文順鄉第三都。清初沿襲明制;清中後期,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茶山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第三區粟邊鄉、茶山大鄉粟邊小鄉;1958年10月,屬石龍人民公社粟邊生產大隊;1959年,屬茶山人民公社粟邊生產大隊;1983年,屬茶山區粟邊鄉;1987年,屬東莞市茶山鎮粟邊管理區;1999年,屬茶山鎮粟邊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游姓,其先祖於南宋末由福建莆田遷東莞茶山圓山定居。
2015年,戶籍人口361人,其中男性178人,女性183人;80歲以上23人,最長者91歲(女)。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茶山話。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黃麻等。20世紀80年代大量種植橙子和柑桔,90年代中期,村集體集資興建廠房出租。2015年,集體廠房配套面積1萬平方米,土地出租2萬平方米,集體有商鋪10餘間,年經濟收入300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工資收入、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等。
村中有樹齡200多年的榕樹1棵。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糯米糍、桂味、淮枝)、石碣龍眼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年糕、煎堆、硬餅、糖環等。
東部快速幹線、生態園大道從村前經過。20世紀50年代初通電話,60年代末通電,80年代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2000年初通網際網路。有公園1座,籃球場、小型游泳池各1個。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10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500平方米。村中有游氏宗祠,建於明初,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磚木石建築結構,分前、中、後三進;1987年由港澳台同胞、海外華僑出資重修。2015年,仍座宗祠使用,同時為老人活動中心。
楹聯“廣平世澤;立雪家聲”“承蒙現代鴻猷自閩海蒲田徙在員山安居數百年稱為鼻祖;德蔭後人駿發分吉安良溪興及油松各派千萬世悉系耳孫”,存於游氏宗祠。碑刻“承德堂祖祠重修捐款碑”,存於游氏宗祠。匾額“承德堂”,存於游氏宗祠。
村中有碉樓1座,建於民國時期,樓高12米,青磚建造。有福德宮,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觀音菩薩,村民一般在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到廟拜祭。每年農曆正月十二,凡上一年有男丁出生的家庭,集體舉行點燈儀式。
村中游氏族人將“程門立雪”故事作為家訓,教導後人世守遺訓。宋朝學者游酢(游氏十六世祖),字定夫,號豸山,與學友楊時從福建到河南洛陽拜著名理學家程頤為師。游、楊來到程家正遇上老先生小憩,二人恭敬代立。程頤朦朧中知有二人,卻不動聲色。半天,程頤方如夢初醒,見是游、楊二人,裝作一驚道:“啊!賢輩猶在此乎?”那天正是嚴冬最冷的一天,門外已積雪三尺。“程門立雪”故事從此傳為佳話,流傳千古。
2006年5月22日、7月17日,游屋村遭遇特大暴雨,寒溪河水位5.87米,大堤出現10處較大險情,游屋村內澇嚴重。
該村代表性人物:
游一驥(生卒年不詳),南宋高宗年間(1127—1162年)中進士,授廣東應官知參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