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字紙

游字紙是福建省連江縣透堡文化人獨特的文化娛樂活動。古人惜墨似金,尊字紙如目。通過這一活動,喚起人們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對文化人的尊重。這項活動始於何時已無可稽考。到清代已很盛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字紙
  • 活動地點:福建省連江縣
  • 意義:文化教育的重視,對文化人的尊重
  • 活動始於何時:已無可稽考
嘉慶間,透堡文人黃孝彩、楊廷信等還組建“惜字社”,在主要街道設6處字紙爐,以供人們拋放字紙。文昌祠還專門僱人在街巷揀拾有人隨意拋撒地上的字紙,投放於紙爐內燒成灰,然後把各紙爐的紙灰集中裝在一個特製的水藤箱內,待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由2人抬著紙灰箱穿街遊行,並請吹班助樂,由鑼、號開道,隨後執事、迴避木牌,學子文人列隊奉香歡送。儀隊游到拱頭村(今屬馬鼻鎮),把紙灰箱安放在事先雇好的船隻上,駛進大海把紙灰箱拋入大海中。民國時期這一活動時斷時續,新中國成立後停止。
20世紀90年代後,作為一項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重新啟動,但活動內容和形式都有較大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