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墘村

港墘村

港墘村位於崇武半島最尖端、三面臨港。大港南側子良港畔、北面有岞山鶴山,子良港內港由本村南北居民區環抱。距崇武鎮政府4公里,距台灣梧棲港97海里。岞港公路貫村通過,水陸交通方便。港墘依子良港內避風港,以港之沿邊為墘,即名港墘。別名:港圩。

港墘行政村區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996戶,人口7661人,全村耕地面積169.6畝,封山造林500畝。

港墘村是惠安縣主要漁業村,全村共有各類漁船162艘,從事漁業勞力2779人,漁業總產量21048噸,總產值10287萬元。工業企業16家,從事石材加工、石雕工藝品生產,總產值13364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港墘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面積:3平方公里
  • 人口:7661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C
歷史沿革,村情歷史,氣候,域內設施,村容村貌,

歷史沿革

宋屬崇武鄉守節里二十六都明屬二十七都崇武鋪;清屬崇武鋪;民國屬第二區崇武鄉港墘保、西汗料堡田北保;民國二十七年屬崇武鎮港濱保(港墘、西堡、田北);建國後,先後屬四區(港濱)五區(港墘)崇武區;1956年屬崇武區岞港鄉;1958年屬飛躍公社崇武管理區港墘生產大愚踏只訂隊;1961年屬崇武公社港墘大隊;1984年10月改為崇囑章葛武鎮港墘村委會。

村情歷史

港墘村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閩中地下黨海上交通站。張海天、張元法、王福慶、洪瑞星等革命先輩在少芝估頌港墘開展革命活動,是閩中地下黨惠安東南區工委所在地,經受“八·六”反圍剿鬥爭。1952年,省政府確認為惠安縣革命老區基點村。1985年縣政府確認為老區村。紀念地下黨而修建的“八·六”反圍剿紀念碑被列入縣第三批文物(革命建築物)保護單位。
港墘村港墘村

氣候

港墘村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照辣糠均溫度19.8℃,年降水量平均10261毫米。

域內設施

港墘村域內有岞港中學、海燕國小、幼稚園、村衛生所及老人協會老人活動中心,詢戶榆有南音社、高甲小劇團,崇挨犁催興路、鯉江路二條商業街、商店、市場、超市等文化生活設施。

村容村貌

幾年來,通過逐步推行舊村改造,域內形成崇興路、鯉江路二條商業街、商店、市場、超市等,推動本村社會經濟和各項工作進展,2003年被評為泉州市寬裕型的文明村,2007年1月,被評為泉州市科技示範村。
港墘村域內鶴山已劃為崇武旅遊區規劃建設,域內有白鶴升天、孤嶼冬青、東旗西鼓及“八·六”反圍剿紀念碑等旅遊景點。青嶼和后海灣被列入崇武旅遊區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泉州市惠女風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建的惠女風情園初具規模。主要農產品有青豆李子、楊桃、紅薯、杏子、穀子、土豆。村內資源豐富,有海泡石、珍珠岩企事業單位有協達盛石材廠,龍港石材工藝廠,東豪石雕製品廠,宏恆石材工藝廠,外刻石材製品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