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鄉(江西省銅鼓縣港口鄉)

港口鄉(江西省銅鼓縣港口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港口鄉位於銅鼓縣境北部偏西,東與西向相鄰,南靠棋坪、溫泉二鎮,西與幽居接壤,北與修水縣復源鄉為界。地理坐標在東經144.12-144.22度、北緯28.38-28.49度之間。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總面積為124.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鄉政府駐地港口,距縣城63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港口鄉
  • 外文名稱:gangkou  villages
  • 行政區類別:銅鼓縣境北部偏西
  • 所屬地區:華南
  • 下轄地區:港口集鎮居委會,港口、水坪、赤洲等
  • 政府駐地:港口集鎮
  • 電話區號:0795
  • 郵政區碼:336211
  •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北部
  • 面積:124.3平方公里
  • 人口:5091人
  • 方言:贛語,懷遠話(客家語銅鼓片)等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青少年遊樂園、大段水庫人工湖等風景區
  • 車牌代碼:贛C
內容摘要,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語言分布,革命鬥爭史,

內容摘要

港口鄉面積:124.3k㎡ 人口:5091人 郵編:336211 代碼:360926201。轄港口集鎮居委會,港口、水坪、赤洲、英朝、華仙等5個村委會。
江西省銅鼓縣港口鄉人位於江西西北部,總面積為124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6.48萬畝,氣候宜人,四季分明,茶葉、蜂蜜、茯苓、黑山羊是該鄉的傳統產品,完全無污染,是綠色食品的優異生產基地和產成品、半成品加工地。

基本概況

港口境內群山疊嶂,山嶺聳峙,溝谷縱橫,丘陵起伏,地形陡峭,地勢複雜,屬幕阜山山脈,山體多為南北走向,平均海拔在250-900米之間.境內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華仙岩,海拔946.8米,東西部港口村最低,海拔230米。港口是全縣西北部與修水縣交界線最長的鄉。
境內河流屬金沙河水系,南北東西縱橫交錯,發源於大溈山的花山、高橋、棋坪水由南向北流徑8公里,發源於大龍山的幽居水由西向東流徑12公里,發源於西向香爐尖、猛子嶺的西向水由東向西流徑10公里,五鄉之水匯集於港口段注入金沙河流往修水,港口因此而得名。
境內山多林茂,水系發達,村落分散,地廣人稀。其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平均氣溫為15.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491.7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霜期較短(年均無霜期為260天左右)、四季分明。森林資源和水資源是該鄉的兩大優勢。全鄉有林地面積1149.89公頃,占總面積的92.49%,活立木蓄積量90.8萬立方米,居全縣首位.境內有四座水力發電站,並已聯網,總裝機容量為222千瓦。

歷史沿革

港口鄉在清朝末期為義寧州上崇鄉五十五都。
民國初(1913年)為喜盈鄉,1946年又與棋坪合併成喜富鄉。
1949年10月建立鄉蘇政府,隸屬棋坪區管轄,1950年廢除保甲制。農業合作化時期即1956年劃入水坪鄉、大噪鄉,合併成港口鄉。
1958年與棋坪、高橋、幽居合併為紅都人民公社。
1960年成立港口人民公社。1968年冬擴社隊仍保留鄉級別。
1984年改社為鄉,即港口鄉。原分七個行政村,即港口、水坪、英朝、小噪、大噪、箬坪、赤洲和正港。
1997年將小噪、箬坪合併成華仙村,1998年又將正港村併入港口村,現區劃為5個行政村,總計52個居民小組,146個自然村。
2000年全鄉總戶數1075戶,農業人口為4701人,均為漢族,其中總勞動力2402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2人。

語言分布

港口鄉境內除崇鄉、湖廣、客家三種語音,還有少量的武鄉口音,崇鄉語音屬本地語音,占多數;港口、英朝、赤洲三個村基本上都是本地口音,王姓、徐姓、戴姓、萬姓、吳姓、莫姓都操本地口音;湖廣語音大多數居住在華仙村,有胡姓、樊姓、陳姓、黃姓、朱姓居多;客家語音大多數居住在水坪村,主要有周姓、賴姓、邱姓、黃姓、李姓等為多;水坪村高坳、黃洋的徐姓操武鄉口音。

革命鬥爭史

港口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革命鬥爭歷史。在革命鬥爭年代裡,港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特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鬥爭時期,港口和大噪鄉屬紅五區,是湘鄂贛邊界革命活動的重要地區,鄉境內西南部英朝村曾是紅五軍大敗國民黨保全團的戰場,西北部的箬坪曾是湘鄂贛省蘇維埃的駐地。
1926年6月間王鏡明(王敬民)、李建康等領導膽坑、羅坊、幽居、港口、中宵一帶的地方農民成立“崇鄉農民協會”,當年冬季在此召開過農民代表會議,宣講了《農民協會章程》。
1928年間彭德懷將軍率領紅五軍途經我鄉,同國民黨地方保全團在港口村南流土地嶺和英朝亭子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鬥勝利後彭德懷在英朝農民家召開過會議。
1930年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曾一度駐於境內箬坪的山坳,縣蘇維埃政府駐紮於小噪的黃家。同年經銅鼓、修水兩縣黨政協商,划水坪鄉鄉隸屬修水縣紅五區管轄,並成立了水坪鄉蘇維埃政權。國民黨及地方反動勢力對港口進行了多次的“圍剿”,港口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其中棋坪鎮的36名烈士墓中有港口籍的英朝、上坪、下坪、南流、大噪五處抓去的12名。據不完全統計,全鄉共有1000多人慘遭殺害,今登記在冊的港口籍烈士樊仁階等171人。
(摘自《銅鼓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