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經濟(區域經濟)

港口經濟(區域經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港口經濟(Port Economy)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由港航、臨港工業、商貿、旅遊等相關產業有機組合而成的一種區域經濟。作為本地區與外界物資和信息交換的重要載體,港口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基本介紹

內涵,我國港口經濟,發展具體情況,戰略措施,措施一,措施二,措施三,

內涵

目前,對於港口經濟的內涵尚未形成理論界認同的界定,一般認為港口經濟從空間上看是一個區域概念,從產業上看是一個諸多產業的集合概念。港囗經濟對在港囗碼頭上的紅土鎳礦進行來料乾燥加工服務,鎳鐵冶煉企業及廠家的紅土鎳礦進行乾燥加工,有利於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前題,確保鎳礦自身品質,將鎳礦水份35%降低8%以下。減少運輸費用27%。港囗經濟對進囗的礦石加工是舉足輕重的.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說,港口經濟是利用港口優勢所形成的區域經濟。優越的區位優勢使其所涉及的地域包括了港口區,也包括了依託港口而發展的區域。因此,港口經濟是利用港口的節點區域優勢,以港口為視窗,以臨港區域為中心,以一定的腹地為依託,與港口密切相關的經濟。
港口經濟是產業集群。港口企業和機構集中在港口這個特定的地理位置上,能產生規模經濟外部經濟;相關企業有分工、協作、競爭,在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上有互動性;同時,可以享有共同的資源,以此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製造業的競爭力。
產業的角度來說,港口經濟是關聯產業。港口經濟是以港航及相關產業為核心的產業經濟。港口的有利條件促進了港航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依託港口的製造業發展,特別是依託海洋運輸、海洋資源的臨海工業以及商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港口經濟的發展能帶動港口區域、港口城市及腹地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關聯效應,並影響到港口城市特色產業結構的形成。
港口經濟是流量經濟。它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交流、處理、交易的重要場所。這些資源的流動促進了港口經濟的發展。
港口經濟是開放經濟。港口具有內陸和海外兩方面的腹地,港口的輻射功能把國內和國外的經濟聯繫起來,能夠使國內經濟融入全球經濟。港口經濟不但成為兩方面經濟的交匯點(國內與國外經濟),而且也成為了兩種文化的交匯點(東西方文化),進而也就為特色產業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港口經濟是:以港口為中心、港口城市為載體、綜合運輸體系為動脈、港口相關產業為支撐、海陸腹地為依託,並實現彼此間相關聯繫、密切協調、有機結合、共同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繁榮的開放型經濟,或者是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由港航、臨港工業、商貿、旅遊等相關產業有機結合而成的一種區域經濟

我國港口經濟

我國沿海地區面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是經濟發展最活躍、海洋運輸最繁忙、世界經濟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這為我國沿海地區利用本區域的港口優勢,發揮港口具有的輻射帶動作用,更深層次地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利用國際資源發展區域經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我國經濟發展進程看,我國沿海地區的迅速繁榮與港口經濟的促進作用密不可分。
港口經濟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發展經濟學認為,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發展是不平衡的。在一個時期,經濟的增長往往集中在一個或幾個主導產業或地區,這些產業或地區就是經濟成長極。近幾年,我國沿海地區港口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是實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港口經濟以及依託港口而發展的現代物流業無疑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需要加大力度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實現管理體制創新,整合港口資源,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保障。
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都將為我國港口及港口城市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中國將成為世界港口經濟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國家之一。

發展具體情況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的港口特別是大型貨櫃港口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從貨類布局上,我國初步形成了圍繞煤炭、石油、鐵礦石和貨櫃四大貨物的專業化、高效運輸系統。而從規劃上講,中國將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個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港口群體。
2007年全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52.8億噸,增長14.8%;貨櫃吞吐量累計完成1.12億TEU,同比增長22%。截至2007年底,中國沿海港口共有生產用碼頭泊位470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078個,營口、煙臺進入億噸港口,我國億噸港口已擴大到十四個,成為全球億噸港口最多的國家。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連續5年位於世界第一,上海港也連續4年奪得世界最大港口。
2008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41301萬t,同比增長12.6%。完成貨櫃吞吐量11578.16萬TEU,同比增長13.4%。2008年12月,我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4.7億噸,同比增長2.8%。2008年,隨著我國外貿高增長勢頭放緩,港口貨櫃吞吐量自年初以來增速平穩下滑,特別是自2008年9月份以來增幅下降加快。2008年12月,我國規模以上港口貨櫃吞吐量完成107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4%,增幅進一步下滑,為2008年最低水平。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2008年,我國仍有17個港口貨物吞吐量超億噸。
金融危機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以來,給我國港口運行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但一方面我國要看到港口貨物吞吐量和主要貨種吞吐量增幅呈現不同程度回落的嚴峻形勢,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所面臨的難得歷史機遇。
中國經濟的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特別是中國政府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總體而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及2008年11月國家擴大內需的4萬億計畫等,這些都為我國港口的運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長遠的戰略角度考慮,我國港口碼頭業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戰略措施

發展“港口經濟”的戰略措施。

措施一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港口運作效率。為適應當前世界航運界船舶大型化、經營聯盟化和幹線網路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各個主要港口城市應加強貨櫃碼頭、深水航道等建設。同時積極構築完善暢通的集疏運網路系統,通過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沿海支線運輸來拓展港口對內、對外腹地範圍,利用多種運輸方式為港口發展吸引更多的貨源

措施二

高起點制定專門發展規劃,對我國沿海各個港口進行功能定位,確定航運中心、支線港和餵給港的不同功能,建立各類港口的合作關係,避免惡性競爭和重複建設,形成整體合力,提高競爭能力。同時,加快建立統一的全國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實現口岸物流信息資源共享,提升口岸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務水平,促使我國沿海主要港口成為具有國際中轉、物流分撥、倉儲加工、商品展示、臨港服務等全方位增殖功能的現代港口。

措施三

加快實施港區一體化進程。利用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家對保稅區規範和轉型的時機,抓緊對具備客觀條件的港口進行港區一體化工作試點,制定自由貿易區政策,做好我國自由貿易區的規劃,爭取像新加坡、鹿特丹等城市一樣實現港口與國際貿易高度開放,以自由貿易區政策促進港口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