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鐘沱村是一個行政村,位於嘉陵江邊,屬於河床沖積平壩,轄7個村民小組,545戶,1981人,成片桑園2103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渭鐘沱村
- 地理位置:嘉陵江邊
- 人口:1981人
- 桑園:2103畝
簡介,三改一建,產業促旅遊,自身建設,村莊建設,抓機遇,
簡介
2005年村經濟總收入1993萬元,人均收入4100元。村兩委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搶抓機遇,發揮優勢,乘勢而上,調動各方積極性;緊緊圍繞“五好”創建,增強班子實力。以創建“五好”基層黨組織為載體,在班子建設、制度規範、民主自治上做文章:通過抓班子、抓制度、強化隊伍建設,提升自身素質、規範幹部行為、激發黨員活力。深入開展先教、“三走進”、“三滿意”等活動,以“黨員示範”、“三向培養”、“三戶評選”、“科技致富帶頭”等活動為平台,積極抓好黨員隊伍建設。湧現出了黨員致富帶頭人15名,確立“三向培育對象”7名、“五好家庭戶”100多戶、“十佳孝順兒媳”、“十佳致富能手”、“十佳模範青年”數十名。展新貌,圍繞村莊建設,提高生活質量。該村以小康村莊建設為軸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圍繞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設施、生態環境、村民活動陣地、家庭衛生保潔等,促進農民民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民眾生活質量: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該村始終把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級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近年來新硬化村道路3公里,大力改善了交通環境。二是全面推進“五通”。建起兩個供水站,全村70%的村民吃上自來水。大力實施“三改一推”工程達30%,建沼氣池86口。全村有“小洋樓”450棟、手機、程控電話500餘部、有線電視520戶、機車150餘輛、洗衣機150餘台、電冰櫃70餘台、空調20餘台。因地制宜興產業。立足本地實際,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不斷發展蠶桑產業規模,培育產業品牌,提升經濟效益。以蠶桑資源為基礎,依靠科技,大力推進以蠶桑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有桑園面積2103畝,年發蠶種達4000餘張,養蠶戶占總戶數的98%,呈現了一村一業,戶戶養蠶的格局。對蠶桑發展進行了科學規劃,制定了“萬畝桑園”發展目標,與鄰近村社連成片,形成規模;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狠抓村落規劃和民房改造這個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創和諧,圍繞社會發展,樹立文明新風。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和諧新農村為目標,積極推行“民風”工程、“陽光”工程、“幫扶工程”,村風、民風明顯好轉,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已逐步形成:一是實施“民風”工程,營造和諧氛圍;二是實施“陽光”工程,密切幹群關係;三是實施“幫扶工程”,實現共同發展。
三改一建
產業促旅遊
以蠶桑產業為支撐,以千年綢都第一坊為載體,以打造城郊觀光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旅遊產業不斷蓬勃發展。一是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景區功能。完成了10公里油路、2.7公里臨江棧道、3座星級公廁、3個停車場、2個碼頭以及仿古建築群、桑海長廊、絲綢文化陳列館、桑園八卦陣等一批景點建設,按照“三改一建”模式建成精品蠶家樂和鄉村客棧20餘戶,千年綢都第一坊景區規模初具,功能日臻完善。二是豐富文化內涵。以蠶桑絲綢文化為主線,將民間關於蠶的傳說與蠶神廟、蝶仙傳說建設結合起來,將果州繡坊、酒坊、絲棉坊建設與絲綢刺繡工藝等結合起來,將蠶家樂與蠶桑飲食文化結合起來,多次舉辦絲綢模特大賽、青春放歌?大鳳埡的節日、民間文藝表演等,努力營造蠶桑絲綢文化氛圍,讓遊客前來能夠吃蠶家飯、看蠶桑景,品味原汁原味的蠶桑絲綢文化。三是做大旅遊產業。以發展鄉村休閒生態旅遊為方向,充分發揮蠶桑旅遊協會等專合組織作用,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大力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條。今年以來,嘉興絲綢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參與到綢都建設中來;桑葚酒、蠶蛾酒、桑葉茶、天然絲棉被、真絲方巾、真絲領帶等系列產品得到積極開發。
自身建設
增強組織保障。深入開展共產黨員保持選進性教育、“三走進”、“三滿意”等活動,狠抓班子日常學習教育,提升班子整體政治素養。通過建立並認真執行黨支部議事規則、黨內監督制度、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村務、財務”雙公開制度等,增強了村務公開的透明度,營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良好氛圍。以“黨員示範”、“三向培養”、“三戶評選”、“科技致富帶頭”等活動為平台,積極抓好黨員隊伍建設。湧現出了黨員致富帶頭人15名,確立“三向培育對象”7名,“五好家庭戶”100多戶。
村莊建設
提高生活質量。把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級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新硬化村道路3公里,建通戶石板路5公里,完成農房風貌整治112戶23000餘平方米,打造生態庭院30多處,70%的村民吃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全村有“小洋樓”450座、手機、程控電話500餘部、有線電視520戶、機車150餘輛、洗衣機150餘台、電冰櫃70餘台、空調20餘台。三是圍繞社會發展,樹立文明新風。積極推行“民風”工程,逐步實現了“四無”目標,通過“三下鄉”活動、 “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評比等,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實施“陽光”工程,制定了關於民主議事懇談會制度、內容、參加對象、程式、紀律、落實制度等六項制度,建立了民主議事懇談會“一室三欄一牌”等,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實施“幫扶工程”,通過制定專人聯繫制度、定期走訪制度、節日慰問制度,實行黨員“一幫一”幫扶機制,為農村老黨員送去了溫暖,實現共同發展。
抓機遇
成績代表過去,未來任重道遠。我們深知,在蠶桑產業發展上,我們離上級的要求還相差勝遠。我們決心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以領導指示為動力,自我升溫加壓,牢記發展第一,心繫民眾期盼,進一步壯大蠶桑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業。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我們將始終不渝的堅持“依託產業建新村”的理念不動搖,在上級的關懷支持下,開拓進取,務實創新,穩步發展,努力開創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解決有“人”辦事問題。壯大農村經濟實力,解決有“錢”辦事問題,加強能力建設,解決有“能力”辦事問題,創新基層組織制度和機制,解決以“制度”辦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