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也叫“禮饃”、“花花饃”,相傳是由古代金石禮品和圖騰演化的產物。每當民間四時八節,生婚壽葬,農婦用白面,以針線、梳子、剪刀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鳥、蟲、魚、豬、狗、雞、鱉、蝙蝠、青蛙、人物、建築物等千姿百態的一種民間塑藝,造形拙撲,意態紛呈,栩栩如生。尤以虎的造型最佳。寄託著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渭北面花製作技藝
- 別稱:禮饃、花花饃
- 工具:針線、梳子、剪刀
- 造型:動植物、建築物等
民俗,現狀,
民俗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大凡若需送喜慶、節日、祭祀多種規格的禮饃,以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人生信仰。故內涵豐富,喜聞樂見。八魚鄉阿壽村面花藝人一代接一代,青出於藍勝於藍。
現狀
1990年代初,王玉俠等人的作品曾參加陝西省首屆“西御杯”面花大獎賽。《古寺佛殿》晉京參展,榮獲大獎。1990年代後期,馬勤葉、張月香等巧婦創作的《藥王廟》面花,氣勢恢宏,古樸趣拙。是其按藥王廟建築形狀,逐件生捏熟蒸,後組裝成一體,對廟門的戲樓、廟門樓、廟門兩側鐵旗桿、牌樓、石獅、前後殿、萬人傘、兩側龍虎震守的藥王洞(寢室)等十餘種,占面積約2.5平方米,其中戲樓、前後殿均高50厘米,寬40厘米,氣勢宏偉磅礴。特別是廟門、牌樓外飾雕梁畫 棟,古態雄風,雀躍屋脊,燕翔樓端,體姿舒閒,栩栩傳神,再賞那石獅石虎,火眼金睛,威態飈炳,嚴陣洞口,他人難入,頗具大西北狂風卷沙之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