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黃東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金明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渤黃東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
- 作者:宋金明等
- ISBN:9787030589392
- 頁數:870
- 定價:438.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2月0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6章27節,系統闡述了渤黃東海主要生源要素碳、氮、磷、矽等的分布、遷移和轉化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以及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變化的關係,是第一部有關渤黃東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研究專著。書中通過對渤黃東海海水、顆粒物、沉積物中不同形態生源要素進行系統研究,詮釋了百年來渤黃東海生態環境變化的沉積記錄,揭示了生源要素的生態學功能,探明了渤黃東海區域碳源匯過程及其控制因素,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認識。
圖書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
1.1 生源要素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2
1.1.1 生源要素的研究內容 2
1.1.2 生源要素的研究方法 13
1.2 渤黃東海生源要素研究概況 16
1.2.1 渤黃東海的碳 16
1.2.2 氮、磷、矽的生物地球化學 17
1.3 黑潮與鄰近東海生源要素的交換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23
1.3.1 黑潮的特性及其與東海的水交換 23
1.3.2 黑潮與東海生源要素的交換 25
1.3.3 最近對黑潮與東海生源要素輸入研究的新結果和新認識 29
1.4 黃東海碳的大氣交換、水體溶存與沉積物埋藏 32
1.4.1 黃東海海-氣界面CO2交換 33
1.4.2 黃東海碳的水體溶存與溶解/顆粒碳轉化 38
1.4.3 黃東海沉積物的碳埋藏 40
第二章 海洋環境中生源要素的測定 43
2.1 碳的分析與監測 43
2.1.1 溶解氣體 43
2.1.2 溶解無機碳 47
2.1.3 有機碳 52
2.1.4 沉積物中碳 54
2.2 氮的測定 56
2.2.1 海水中總氮、溶解無機氮 57
2.2.2 海水中溶解有機氮 57
2.2.3 顆粒物中無機氮、有機氮 58
2.2.4 沉積物中總氮、無機氮、有機氮 58
2.3 磷的測定 58
2.3.1 磷的形態 59
2.3.2 磷的測定方法 60
2.4 矽的測定 64
2.4.1 沉積物中生源矽 64
2.4.2 懸浮顆粒態生源矽 67
2.5 其他生源要素的測定 68
2.5.1 海水中硫 68
2.5.2 沉積物中硫 75
2.5.3 海水中鐵 82
2.5.4 沉積物中鐵 88
2.5.5 溶解氧 90
第三章 渤海的生源要素 92
3.1 渤海生源要素的基本狀況 92
3.1.1 渤海的碳 92
3.1.2 渤海氮、磷的地球化學特徵 97
3.1.3 渤海沉積物中的生源矽 101
3.1.4 渤海生源要素的收支及其生態學功能 102
3.2 渤海中的碳 107
3.2.1 海-氣CO2交換通量 107
3.2.2 渤海非CO2氣體交換通量 109
3.2.3 溶解有機碳 112
3.2.4 溶解無機碳 114
3.2.5 沉積物中有機碳 125
3.2.6 渤海灣沉積物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127
3.2.7 山東半島北部典型濱海濕地碳的沉積與埋藏 146
3.3 渤海中的氮、磷、矽 183
3.3.1 渤海氮、磷、矽的平面分布 183
3.3.2 渤海海水中氮、磷、矽濃度的長期變化 189
3.3.3 渤海沉積物中氮、磷、矽 192
3.4 渤海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197
3.4.1 浮游植物生長的限制性營養鹽 198
3.4.2 氮、磷對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199
3.4.3 營養鹽的變化對渤海捕撈漁獲物平均營養級變化的影響 202
3.4.4 沉積物中有機碳對底棲生物的生態效應 203
3.4.5 多環芳烴脅迫下扇貝體內生物標誌物的應答 233
第四章 黃海的生源要素 245
4.1 黃海生源要素的基本狀況 245
4.1.1 溶解氧和pH 245
4.1.2 營養鹽 246
4.1.3 CO2和碳化學 248
4.1.4 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 248
4.2 黃海中的碳 249
4.2.1 黃海表層海水pCO2與碳源匯的時空分布及控制因素 250
4.2.2 黃海溶解甲烷的分布和海-氣交換通量 267
4.2.3 黃海中溶解無機碳 270
4.2.4 黃海中有機碳 291
4.2.5 黃海浮游植物固碳強度 319
4.2.6 N、P增加對無機碳體系影響的室內模擬研究 343
4.2.7 污染物脅迫下海水碳源匯格局變化的模擬研究 369
4.3 黃海中的氮、磷、矽 383
4.3.1 黃海溶解態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其影響機制 384
4.3.2 黃海顆粒態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徵 425
4.3.3 黃海氮、磷營養鹽的大氣乾濕沉降 442
4.3.4 黃海沉積物中氮、磷、矽的形態及分布特徵 458
4.3.5 黃海沉積物-水界面營養鹽的交換通量 474
4.4 膠州灣中的生源要素 477
4.4.1 膠州灣表層海水pCO2及碳酸鹽體系 477
4.4.2 膠州灣溶解態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影響因素 494
4.4.3 膠州灣海域海水中膠體營養鹽的分布 509
4.4.4 膠州灣海域水體中顆粒態生源矽的分布 512
4.4.5 膠州灣營養鹽的大氣乾濕沉降及其生態效應 515
4.4.6 膠州灣柱狀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特徵及人類活動對其的影響 532
4.5 黃海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551
4.5.1 黃海營養鹽結構及其對浮游植物的潛在限制作用 551
4.5.2 黃海滸苔綠潮中生源要素的遷移轉化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556
4.5.3 水母消亡的生態環境效應 558
4.5.4 黃海海域鐵的影響 592
4.6 黃海沉積物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597
4.6.1 表層沉積物中PCB與生態環境的耦合解析 597
4.6.2 PAH和PCB殘留的百年演變歷史 609
4.6.3 1999~2005年沉積物中PCB演變趨勢 623
第五章 東海的生源要素 633
5.1 東海生源要素的基本狀況 633
5.1.1 東海海水中碳的存在形式及行為特徵 634
5.1.2 東海沉積物中有機碳的分布與來源 636
5.1.3 東海海水中氮、磷、矽的含量及演化特徵 639
5.1.4 東海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環境意義 643
5.1.5 東海赤潮暴發與生源要素的關係 644
5.2 東海中的碳 647
5.2.1 東海CO2海-氣交換通量 647
5.2.2 東海非CO2含碳氣體交換通量 674
5.2.3 東海中西部海域溶解無機碳的分布 679
5.2.4 長江口海域碳酸鈣飽和度的變化 693
5.2.5 黑潮與東海水體的碳交換 698
5.2.6 東海陸架區水體碳的收支 721
5.2.7 長江口鄰近海域沉積物-海水界面碳的遷移 724
5.3 東海顆粒物中的生源要素及其沉積記錄 727
5.3.1 海水懸浮顆粒物(SPM)中的磷和氮 728
5.3.2 長江口表層沉積物中的生源要素 744
5.3.3 柱狀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沉積記錄 754
5.4 東海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761
5.4.1 長江口海域營養鹽的變化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響 761
5.4.2 生源要素沉積記錄與水體富營養化 764
第六章 海洋生源要素化學研究的趨勢 768
6.1 海洋低氧及其生態效應 768
6.1.1 水體缺氧概述 768
6.1.2 水體缺氧的成因 769
6.1.3 水體缺氧的生物效應 779
6.2 海洋酸化及其生態效應 785
6.2.1 海洋酸化的趨勢分析 785
6.2.2 海洋酸化對生物鈣化的影響 788
6.2.3 海洋酸化對藻類光合作用固碳的影響 790
6.2.4 造礁珊瑚對海洋酸化的反演 793
6.3 近海富營養化的過程與效應 795
6.3.1 近海富營養化的物質來源 795
6.3.2 水體富營養化的成因 798
6.3.3 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與生態效應 799
6.3.4 近海富營養化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 800
6.3.5 海洋富營養化過程中生源要素的回響 805
6.4 生態災害與營養物質循環 814
6.4.1 海洋生態災害發生的基本狀況 815
6.4.2 海洋生態災害與營養物質的關係 816
參考文獻 825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
1.1 生源要素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2
1.1.1 生源要素的研究內容 2
1.1.2 生源要素的研究方法 13
1.2 渤黃東海生源要素研究概況 16
1.2.1 渤黃東海的碳 16
1.2.2 氮、磷、矽的生物地球化學 17
1.3 黑潮與鄰近東海生源要素的交換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23
1.3.1 黑潮的特性及其與東海的水交換 23
1.3.2 黑潮與東海生源要素的交換 25
1.3.3 最近對黑潮與東海生源要素輸入研究的新結果和新認識 29
1.4 黃東海碳的大氣交換、水體溶存與沉積物埋藏 32
1.4.1 黃東海海-氣界面CO2交換 33
1.4.2 黃東海碳的水體溶存與溶解/顆粒碳轉化 38
1.4.3 黃東海沉積物的碳埋藏 40
第二章 海洋環境中生源要素的測定 43
2.1 碳的分析與監測 43
2.1.1 溶解氣體 43
2.1.2 溶解無機碳 47
2.1.3 有機碳 52
2.1.4 沉積物中碳 54
2.2 氮的測定 56
2.2.1 海水中總氮、溶解無機氮 57
2.2.2 海水中溶解有機氮 57
2.2.3 顆粒物中無機氮、有機氮 58
2.2.4 沉積物中總氮、無機氮、有機氮 58
2.3 磷的測定 58
2.3.1 磷的形態 59
2.3.2 磷的測定方法 60
2.4 矽的測定 64
2.4.1 沉積物中生源矽 64
2.4.2 懸浮顆粒態生源矽 67
2.5 其他生源要素的測定 68
2.5.1 海水中硫 68
2.5.2 沉積物中硫 75
2.5.3 海水中鐵 82
2.5.4 沉積物中鐵 88
2.5.5 溶解氧 90
第三章 渤海的生源要素 92
3.1 渤海生源要素的基本狀況 92
3.1.1 渤海的碳 92
3.1.2 渤海氮、磷的地球化學特徵 97
3.1.3 渤海沉積物中的生源矽 101
3.1.4 渤海生源要素的收支及其生態學功能 102
3.2 渤海中的碳 107
3.2.1 海-氣CO2交換通量 107
3.2.2 渤海非CO2氣體交換通量 109
3.2.3 溶解有機碳 112
3.2.4 溶解無機碳 114
3.2.5 沉積物中有機碳 125
3.2.6 渤海灣沉積物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127
3.2.7 山東半島北部典型濱海濕地碳的沉積與埋藏 146
3.3 渤海中的氮、磷、矽 183
3.3.1 渤海氮、磷、矽的平面分布 183
3.3.2 渤海海水中氮、磷、矽濃度的長期變化 189
3.3.3 渤海沉積物中氮、磷、矽 192
3.4 渤海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197
3.4.1 浮游植物生長的限制性營養鹽 198
3.4.2 氮、磷對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199
3.4.3 營養鹽的變化對渤海捕撈漁獲物平均營養級變化的影響 202
3.4.4 沉積物中有機碳對底棲生物的生態效應 203
3.4.5 多環芳烴脅迫下扇貝體內生物標誌物的應答 233
第四章 黃海的生源要素 245
4.1 黃海生源要素的基本狀況 245
4.1.1 溶解氧和pH 245
4.1.2 營養鹽 246
4.1.3 CO2和碳化學 248
4.1.4 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 248
4.2 黃海中的碳 249
4.2.1 黃海表層海水pCO2與碳源匯的時空分布及控制因素 250
4.2.2 黃海溶解甲烷的分布和海-氣交換通量 267
4.2.3 黃海中溶解無機碳 270
4.2.4 黃海中有機碳 291
4.2.5 黃海浮游植物固碳強度 319
4.2.6 N、P增加對無機碳體系影響的室內模擬研究 343
4.2.7 污染物脅迫下海水碳源匯格局變化的模擬研究 369
4.3 黃海中的氮、磷、矽 383
4.3.1 黃海溶解態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其影響機制 384
4.3.2 黃海顆粒態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徵 425
4.3.3 黃海氮、磷營養鹽的大氣乾濕沉降 442
4.3.4 黃海沉積物中氮、磷、矽的形態及分布特徵 458
4.3.5 黃海沉積物-水界面營養鹽的交換通量 474
4.4 膠州灣中的生源要素 477
4.4.1 膠州灣表層海水pCO2及碳酸鹽體系 477
4.4.2 膠州灣溶解態營養鹽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影響因素 494
4.4.3 膠州灣海域海水中膠體營養鹽的分布 509
4.4.4 膠州灣海域水體中顆粒態生源矽的分布 512
4.4.5 膠州灣營養鹽的大氣乾濕沉降及其生態效應 515
4.4.6 膠州灣柱狀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特徵及人類活動對其的影響 532
4.5 黃海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551
4.5.1 黃海營養鹽結構及其對浮游植物的潛在限制作用 551
4.5.2 黃海滸苔綠潮中生源要素的遷移轉化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556
4.5.3 水母消亡的生態環境效應 558
4.5.4 黃海海域鐵的影響 592
4.6 黃海沉積物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597
4.6.1 表層沉積物中PCB與生態環境的耦合解析 597
4.6.2 PAH和PCB殘留的百年演變歷史 609
4.6.3 1999~2005年沉積物中PCB演變趨勢 623
第五章 東海的生源要素 633
5.1 東海生源要素的基本狀況 633
5.1.1 東海海水中碳的存在形式及行為特徵 634
5.1.2 東海沉積物中有機碳的分布與來源 636
5.1.3 東海海水中氮、磷、矽的含量及演化特徵 639
5.1.4 東海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環境意義 643
5.1.5 東海赤潮暴發與生源要素的關係 644
5.2 東海中的碳 647
5.2.1 東海CO2海-氣交換通量 647
5.2.2 東海非CO2含碳氣體交換通量 674
5.2.3 東海中西部海域溶解無機碳的分布 679
5.2.4 長江口海域碳酸鈣飽和度的變化 693
5.2.5 黑潮與東海水體的碳交換 698
5.2.6 東海陸架區水體碳的收支 721
5.2.7 長江口鄰近海域沉積物-海水界面碳的遷移 724
5.3 東海顆粒物中的生源要素及其沉積記錄 727
5.3.1 海水懸浮顆粒物(SPM)中的磷和氮 728
5.3.2 長江口表層沉積物中的生源要素 744
5.3.3 柱狀沉積物中生源要素的沉積記錄 754
5.4 東海生源要素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761
5.4.1 長江口海域營養鹽的變化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響 761
5.4.2 生源要素沉積記錄與水體富營養化 764
第六章 海洋生源要素化學研究的趨勢 768
6.1 海洋低氧及其生態效應 768
6.1.1 水體缺氧概述 768
6.1.2 水體缺氧的成因 769
6.1.3 水體缺氧的生物效應 779
6.2 海洋酸化及其生態效應 785
6.2.1 海洋酸化的趨勢分析 785
6.2.2 海洋酸化對生物鈣化的影響 788
6.2.3 海洋酸化對藻類光合作用固碳的影響 790
6.2.4 造礁珊瑚對海洋酸化的反演 793
6.3 近海富營養化的過程與效應 795
6.3.1 近海富營養化的物質來源 795
6.3.2 水體富營養化的成因 798
6.3.3 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與生態效應 799
6.3.4 近海富營養化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 800
6.3.5 海洋富營養化過程中生源要素的回響 805
6.4 生態災害與營養物質循環 814
6.4.1 海洋生態災害發生的基本狀況 815
6.4.2 海洋生態災害與營養物質的關係 816
參考文獻 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