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渡河過廣武營》
作品原文
渡河過廣武營①
鳴沙古渡急鉦笳②,鐵騎雲屯曉濟河③。
廣武人稀非土著④,棗園田少盡征科⑤。
赫連古壘游麋鹿⑥,元昊遺宮長薜蘿⑦。
試問守邊誰有策,老臣憂國鬢雙皤⑧。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嘉靖寧夏新志》,《朔方寧夏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亦收錄此詩,詩題作《登廣武遠眺》。廣武營,在今青銅峽市廣武鄉一帶,原址廣武營古城在今青銅峽水庫淹沒區。廣武倚山傍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明代,是西北邊防寧夏西路要衝。正統九年(1444年),巡撫、都御史金濂奏請在此築城,城周回二里,以“廣布武德”之意命名,設都指揮守備戍守。成化五年(1469年),改守備為協同分守西路。成化九年(1473年),協同陳連拓之為三里。弘治十三年(1500年),巡撫、都御史王珣又拓之為四里,城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四丈。南門一,上有樓。
②鳴沙古渡:在今寧夏中寧縣鳴沙鎮黃河岸邊。鳴沙渡始設於北魏,是扼黃河上游青銅峽一段航運業務的州縣級渡津,隋唐時曾在北岸設豐安縣作為對應單位。鳴沙渡溝通“絲綢之路”和河套航運,連線環慶大道,商務繁華,是衛寧川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鉦笳:古代軍中樂器。
③雲屯:形容騎兵很多。濟:渡。
④土著:世居本地的人。明初,強大起來的蒙古韃靼,不斷騷擾邊境,經常在寧夏交戰。當時,天下初定,明王朝暫時無力據守寧夏,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廢元之應理州(今寧夏中衛市)和靈州,將靈州和鳴沙等地居民全部遷往陝西關中。後來,隨著明朝邊防力量的加強,朝廷又遷徙五方之人到寧夏居住。其中吳越之民為多。
⑤棗園:棗園堡,在今中寧縣棗園鄉。該堡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征科:徵收科稅。科,科稅,即賦稅。
⑥赫連:即赫連勃勃,十六國時夏的建立者。公元407—425年在位,匈奴族鐵弗部人。古壘:即赫連氏建都的統萬城,故址在今陝西橫山縣西北。
⑦元昊:李元昊,又稱趙元昊,西夏國的建立者。遺宮:元昊遺宮有多處,其中最著名的避暑宮在賀蘭山之東。另外,元昊在廣武也建有避暑宮,在廣武西15公里大佛寺口,今有遺址尚存。
⑧皤(pó):形容白色,如白髮皤然。
作者簡介
王瓊(1459—1532),字德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成化進士。歷任工部主事、郎中、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督漕運、戶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尚書。公元1522年嘉靖皇帝即位,被劾論死,改戍綏德,再改還籍為民。1528年(嘉靖七年),因禮部尚書桂萼力薦,起為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提督陝西三邊軍務。鎮守三邊期間,屢敗吐魯番,收復哈密,重創套敵內犯,使寧夏、山西、陝西諸邊得以安全。撫定洮、岷番民七十餘部。西北軍民唯恐王離去,屢屢相率乞留。錄功加太子太保。卒於固原任所。贈太師,謚恭襄。